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两条毛巾,一座洗手台。仅靠这两样东西,三十岁的杨元元在研究生宿舍结束了自己花朵般的生命。

从贫苦村镇走出的杨元元,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可谓是“苦尽甘来”,前途一片光明。

热爱法律的她,眼看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她甘愿放弃自己鲜活的生命,在逐梦的道路上停止脚步,毅然离开人世呢?

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杨元元的家庭说起。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含辛茹苦,儿女成材

1979年,湖北宜昌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杨元元出生了。父母对杨元元寄以厚望,取名为“元元”,希望女儿以后可以经济富裕,生活无忧。

两年后,杨元元的弟弟也降临人世,父母为弟弟取名为杨平平,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杨家儿女双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尽管父亲是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20世纪60年代鲜有的知识分子,但仅凭一人打工供养妻子和一双儿女,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杨元元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甚至生活拮据。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命运并没有眷顾杨元元的家庭,1986年3月,杨元元的父亲因肝病离开了人世。

留下妻子儿女相依为命,本就困难的家庭条件犹如雪上加霜。

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扛起了供养家庭的重担,她在一边在工厂打工,一边照顾6岁的女儿杨元元和4岁的儿子杨平平。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杨元元的父亲生前常道:“知识改变命运。”他和妻子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希望儿女可以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杨父去世后,尽管生活十分困难,杨元元的母亲也咬牙坚持,绝不让女儿和儿子辍学。

杨元元深知母亲的不易,同时也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她坚信学习知识可以改善家庭条件,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她和弟弟以父亲为榜样,学习十分刻苦,从小便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懂事的杨元元很小便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姐弟俩感情深厚,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依为命。

1998年,杨元元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时,杨元元听取了母亲的建议,选择离家近的武汉大学,填报了经济学专业,跨入了商学院的大门。

两年后弟弟杨平平也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工厂搬迁,与女同住

儿女相继步入大学,且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杨元元还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望瑞玲感觉自己的苦日子快要熬出了头。

可好景不长,杨元元上大三时,望瑞玲所在的工厂计划搬迁职工宿舍到市区,工人们想要居住新厂区,就要加钱赎买房子。

望瑞玲平时供养家庭,生活本就困难,根本没钱购置房子,但她也不愿住在老厂区,这可让她犯了难。

几经思索后,她心生想法:不如去到武汉,搬去和女儿同住学生宿舍,这样既省了房子的费用,又可以天天见到女儿,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

说做就做,望瑞玲在单位办理了内退手续,带着大包小包前往武汉投奔女儿。

在大城市居住的生活让望瑞玲十分满意,她搬进了女儿的宿舍,和女儿同吃同住。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虽然解决了起居问题,但望瑞玲的到来给杨元元的室友带来了困扰:自己同学的长辈每天居住在宿舍里,又常对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指指点点,杨元元的室友们觉得生活十分不便,更感到隐私被侵犯。室友们心怀怨气,宿舍里常有摩擦。

杨元元宿舍的情况很快传到了校方那里,由于杨元元的母亲给宿舍其他同学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学校方面约谈杨元元,希望杨元元的母亲可以搬离学生宿舍。

面对学校的警告,杨元元十分纠结,也十分愧疚。一方面,她还是在校大学生,虽然有兼职,但不足以给母亲在武汉租住房子。

另一方面,继续让母亲住在学生宿舍,会影响到同学的生活,可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自己长大,对于母亲的居住问题,她不能坐视不管。

杨元元鼓起勇气,给校方写了一封申请书,她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希望校方可以通融一下,给她母亲安排一个铺位。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武大校方出于对贫困学生的照顾,在其他宿舍给望瑞玲安排了一个新铺位。

长期与母亲的同住让杨元元与室友没什么交流,困难的家境更是让她不愿与人交际。

她几乎不参与校内的人际活动,每天和母亲形影不离,一心学习。

2002年,杨元元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由于毕业时助学贷款没有还清,学校扣留了杨元元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当时的杨元元已经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但她作为自费生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因此只能作罢。

没有双证的杨元元求职屡屡受挫,无法找到与学历相匹配的工作。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求职艰难,徒走贫路

“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去(老家),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

母亲的话让杨元元又一次放弃了求职机会,当时的杨元元可以前往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这是一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

但这份工作遭到杨元元母亲的强烈反对,望瑞玲在武汉待久了,不习惯回村县生活,她坚持不让杨元元回老家工作。

此时杨元元收到了西北大学的面试通知。她满心欢喜地买好了火车票,但望瑞玲担心这是诈骗,拦着杨元元不让去,杨元元只好作罢。

在求职过程中,杨元元还得到了到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当文员、到浙江义乌工厂当会计的工作机会。但她和母亲对这些岗位都不满意,所以回绝了岗位邀请。

几经波折,杨元元失去了大量的工作机会,错过了求职的大好时机。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无业漂泊,无奈之下,杨元元找了一份“不理想”的工作。

她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每月可以赚七八百元钱,这与她原本的期望薪资3000相差甚多。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杨元元始终觉得当讲师没前途,因此在毕业工作的这几年,她屡屡更换工作,甚至尝试创业,但均不了了之。

携母求学,追梦上海

在2007年,杨元元用五年来的积蓄还清了助学贷款,拿回毕业证和学位证。

杨元元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她想要考取自己感兴趣的法律专业,继续回到学校学习。

2009年,30岁的杨元元成功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商法专业的研究生,顺利开启了自己的硕士生涯。

恰好望瑞玲年轻时曾在上海进行过培训,上海的繁华一度成为她心中无法磨灭的星火,而女儿的考研成功,让她心中重燃了对上海的向往。望瑞玲几乎没有犹豫,她决定和女儿前往上海,继续住借住女儿宿舍。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杨元元母亲的到来让室友们不知所措,同学身边时常跟着一位长辈,这让杨元元的同学们不敢主动和她交际。

开学不久后,室友们便纷纷搬了出去。

同年11月21日,校方了解到杨元元宿舍发生的变化,根据学校规定,禁止杨元元母亲继续借住女生宿舍。

母女俩无奈只得四处找房,在学校一体育老师的帮助下,她们找到了450一月的房屋。但450元的费用对于母女二人还是太高了,这是她们一个月的伙食费。

在搬进“新家”后,杨元元发现房子家徒四壁,没有任何家具,杨元元只得打扫了地板,和母亲在水泥地上凑合了一夜。

知识易学,命运难改

她说:“知识难改命运。”

11月26日,杨元元回到宿舍,将两条毛巾系在一起,将脖子用毛巾挂在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留下一封遗书,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对于杨元元的死,望瑞玲悲痛万分,她和杨元元的弟弟一同前往学校讨要说法,要求道歉和赔偿。

他们认为杨元元的自杀是校方的问题,望瑞玲觉得这些天来,校方不断施压,而校内管理不善,最终造成了女儿的自缢。

望瑞玲称,自己在进入宿舍时曾被宿管称为“乡下人”,还被警告如果再违规进楼,就不给杨元元发毕业证。

在就宿舍借住问题与书记争论时曾被说“没钱就不要读书”之类的话,伤害了杨元元的自尊。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而校方作出澄清,他们坚称并没有说出辱没杨元元和望瑞玲自尊的话语,一切都是按规定行事,甚至给杨元元母女留了五天时间清退房间。对于杨元元的死,乃是她自身心理原因,校方并无责任,仁至义尽,也拒绝道歉。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杨元元的同学们也疑惑,杨元元自缢的洗手台离地不足一米,但凡有一丁点求生欲,在自缢过程中稍有挣扎,杨元元都不至于失去生命。

杨元元的母亲曾表示:“11月25日,元元跟我说过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11月26日8点30分,因为杨元元没有像往常一样与望瑞玲一同去吃早饭,望瑞玲想进宿舍查看女儿的情况,遭到了宿管的拒绝。

苦苦哀求下,宿管和杨母最终发现杨元元已经离开了人世。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结语

究竟是多么绝望,才会让杨元元以一种极其痛苦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并在自杀过程中毫无自救行为?

或许是努力学习了这么多年,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失望;或许是长时间和母亲同住的压抑与不能好好安顿母亲的愧疚,让她十分矛盾。

又或许是她的精神早已崩溃,感觉生活无望,未来没有希望。无论怎么分析,真正的原因,也只有杨元元才知道了。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甘愿被脐带拴一辈子

对于贫困生而言,上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方式,可杨元元却因此失去了生命,归根结底是当时的教育补助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心理问题也未能得到重视。此次事件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立心理咨询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想要避免这种悲剧,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我们生来人世,便要剪断脐带,成为独立的个体,母亲固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家人,但精神的脐带不断,人格便不能独立。

没有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形影不离的“脐带”,也可能成为缠绕脖颈的枷锁。

参考资料: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想要被脐带拴一辈子

2024-09-10 蕴藏冬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