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州的包阿姨(化名)

突然出现高烧不退,

最高体温达40℃,

整个右肺基本呈白肺表现

真正“元凶”竟是她在家中养的宠物……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名反复发热,“元凶”竟是家中的宠物

原来,包阿姨的子女都在外地,平时一个人比较寂寞,所以,不久前她饲养了一只鹦鹉当宠物,饲养期间,她每日都要逗逗鹦鹉。

然而,包阿姨在接触了鹦鹉不久后,就开始出现高热体温高达40℃,伴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包阿姨吃了退烧药后,体温并未得到改善,随后还出现了气喘、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见状,赶忙将她送至福建省老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

接诊的张美泉主治医师立即为包阿姨检查,结果胸部CT显示,她的右肺已出现大面积白色影像,整个右肺基本呈白肺表现,最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NGS检测,最终确认其“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

千万别碰!福州女子突然高烧40℃,出现大白肺!元凶竟是家中的……医生紧急提醒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每年均有类似的病例发生

误诊率高 病情进展迅速

其实,包阿姨的情况并不少见,

每年均有类似的病例发生

↓↓↓

去年,一位大叔在发病前的两个月前往当地的菜市场购买了20只鸽子,处理完鸽子后的两个月,大叔忽然出现发热症状,来到医院检查后,胸部CT显示:右下肺部阴影。最后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

千万别碰!福州女子突然高烧40℃,出现大白肺!元凶竟是家中的……医生紧急提醒

张美泉提醒,鹦鹉热早期症状类似流感:高热(常达39℃-40℃)、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可出现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易被误诊为普通肺炎或流感。病情可在短时间内恶化,进展迅速,可以快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

这类疾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一般不升高,常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治疗是无效,往往是需通过基因测序(NGS)才能确诊。所以,很多此类疾病的患者刚开始容易被误诊

为何会发生鹦鹉热?三个感染途径需警惕

张美泉解释,鹦鹉热(又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最早在鹦鹉中发现而得名。但实际传染源不仅限于鹦鹉,比如鸡、鸭、鸽子、海鸥等鸟类或禽类均可携带病原体。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禽或其污染环境感染

因此,各位市民一定要警惕

以下3个感染途径:

1.呼吸道吸入:人在清理鸟笼、禽舍或处理病禽粪便、羽毛时,可能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尘埃或气溶胶。另外,接触活禽市场、养殖场等污染环境时,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吸入感染

2.直接接触:如果身上存在皮肤伤口,或者黏膜接触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被带菌鸟类啄伤或抓伤,或在宰杀、拔毛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

3.间接传播:宠物店、菜市场等场所的病禽排泄物污染环境,可能导致间接感染。极少数情况下,重症患者咳嗽产生的气溶胶可能传播给密切接触者

为预防鹦鹉热衣原体的感染,

建议大家日常注意——

避免接触活禽或鸟类排泄物,尤其是菜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场所。

✦处理禽类时佩戴手套、口罩,清理前用消毒液湿润表面以减少扬尘。

✦如果家里真的需要饲养鸟类,购买正规渠道的鸟类或家禽,不收养来历不明的动物。鸟笼定期消毒并置于通风处,避免多只禽鸟拥挤饲养。发现鸟类出现羽毛凌乱、腹泻等症状时,及时隔离并就医

✦烹饪禽类食品时,切记要彻底煮熟,砧板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若接触禽鸟后出现

持续高热、咳嗽等症状,

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

转发提醒家人朋友!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杨晨声

来源:福建卫生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