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海口拖猫:警惕藏身舆情四种人

关于海南海口一司机驾车拖行小猫致死的事件,警方通报时间线清晰、细节清楚,真相分明:这是一个意外,未发现涉事车主存在故意伤猫行为。

19日晚意外发生,20日下午1点多通报发布,从时间上看较为迅速。即便如此,当事人还是没能躲过网暴,甚至其就职的餐厅也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来说,从事情到舆情,大多有其合乎情理的善意揣测、分析。但也有些舆情,却背离了这种善意,滑向了另一端。从“海口拖猫致死”意外,联想到江西“胡某宇事件”等,不少舆情背后都有推手和始作俑者。这其中,有“四种人”值得警惕。

其一是借事宣泄者。真相未明,情绪先行。甚至真相大白后,因为与自身“设想”不一致,依然固执偏见,肆意传播不实信息。几年前的成都某中学生坠亡事件中,大量未经证实的匿名信息、假消息妄图裹挟舆论,情绪化表达一度盖过理性声音。对网络上的只言片语、视频片段不盲目作判断、下结论,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其二是借机生事者。一事发生,正常的思路是探究事实、还原经过,但总有极少数人想着无中生有、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江西“胡某宇事件”中,恶意编造“器官移植”“人体实验”等谣言带节奏的自媒体,以及制作虚假场景、炮制虚假录音、拼接监控视频者,都受到应有惩罚。越红线者付出了相应代价,受其恶意诱导而误信的受众,也当因此而变得更加清醒冷静。

其三是借机敛财者。网友在台前义愤填膺,有人却在幕后数钱。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在一些人眼中不过是可以瓜分的“肥肉”。捕风捉影捏造“小作文”,添油加醋放大不实信息,打着维护正义的幌子,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带货牟利。发现一个严打一个,才能维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其四是借题发挥者。这两天,广州警方通报一科技公司遭境外网络攻击,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大规模网络攻击行动。除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境外黑客组织,还有一些黑暗势力潜藏于网络空间。正如国家安全部公号发布的安平文章《警惕评论区里的谍影重重》指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可能通过创建大量用于制造舆论的网络账号,在社交媒体中主动操纵设置话题,并在评论区中刷屏控评,激化矛盾、制造对立,企图带偏舆论风向,操纵舆论话题。”对此,须擦亮双眼、强化防范意识,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在网络空间,理性思考、抵制网暴、击破谣言,每一分努力都很关键。

媒体评海口拖猫:警惕藏身舆情四种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