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然
当“非10亿级神片不值一看”成为观众潜台词,电影产业迎来了最凛冽的盛夏。
大唐天宝年间的长安城,一骑红尘扬起了漫天尘土,疲惫的小吏李善德拼死运送荔枝的场景,成了2025年暑期档最具象征意义的画面。

大鹏执导的《长安的荔枝》在点映阶段斩获4897万票房,提档开播后两天破亿,上座率高达32.9%,排在暑假档之首。
可是却依然难逃“猫眼预测8.16亿”的命运,这个数字不及《哪吒2》的十分之一,甚至还低于剧版崩坏引发的20亿预期落差。

暑期档过半,35.68亿的总票房在去年同期的41.81亿面前黯然失色,更刺眼的是,档期内无一部国产片突破了5亿大关,目前的冠军还是被批“剧情老套”的《侏罗纪世界:重生》,票房4.65亿。

而曾经屡试不爽的“大片公式”也集体失灵,2025年暑期档如同黑暗巨兽一般吓哭了整个电影市场,银幕内外都弥漫着困惑与焦虑。
01 繁华的表象,数据迷雾下的结构性困境
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诡异的“冰火两重天”。
开年《哪吒2》在春节档横扫51亿票房,之后征战国外市场,助推年度票房提前28天就突破了300亿大关,然而当行业欢庆创下“近五年最快破300亿纪录”时,却刻意的回避了一个残酷事实,年度票房前五全部来自春节档。

一骑绝尘之后,就是万籁俱寂,春节档后的市场陷入长达五个月的“5亿真空期”。
暑期档《酱园弄·悬案》汇聚了章子怡、雷佳音等超强阵容,可惜最终票房止步3.74亿;而DC重启之作《超人》海外烂番茄新鲜度93%,国内豆瓣评分却暴跌至4.4分,一样无座上宾。


自此市场呈现出了诡异的矛盾特征,大片无用悬疑片无用情绪片无用,高分片没排片,各种退档提档混乱,肉眼可见片方在焦虑中反复横跳,而观众却不为所动。
炎热的夏天,除了小情侣好像电影院并不是好的避暑和消磨时间的地方,所以当观众需要严格评估“是否值得为一部电影牺牲两小时”时,电影作为娱乐消费品的根基已然动摇。
目前除了超级口碑,极大创新的作品其他的水平都很难打动观众,包括各种大制作,对于被各种高科技炫的眼花缭乱的观众,现在对单纯的大特效可以说毫无兴趣。
因为这些特效片有严重的“叙事贫血”问题。
02 奇观大片的困局,特效巨兽遭遇叙事贫血
欧美大片遇冷就是极具代表性的表现,比如《超人》的溃败。
当氪星之子在北美的天空翱翔时,中国观众对他冷冷抛出“不是飞不起来,是没人想看他飞”的判词,这种疏离感直指当代视效大片的原罪,叙事与奇观的严重割裂。
近年来《毒液:最后一舞》《惊奇队长2》《碟中谍8》等系列续作纷纷遭遇滑铁卢,其问题核心就在于视觉奇观沦为了技术炫技的狂欢,剧情与人物动机、情感逻辑彻底脱钩。


不少观众就犀利的指出:“《碟中谍8》剧作薄弱、叙事断裂,彻底成为一场炫技的中场表演”。
而《侏罗纪世界:重生》也不咋地却能在疲软市场中登顶,恰恰是因为其延续了斯皮尔伯格的经典法则,在奇观中植入了一定的悬念节奏。
当大恐龙不仅仅是恐怖符号,而是承载着“拯救人类医学突破”的叙事功能时,特效也算获得了一部分生命力。

而应用特效多的作品还有动画电影,相比较一骑绝尘的《魔童哪吒》,这一次的《聊斋:兰若寺》就暴露出了明显的叙事问题。
追光动画试图延续他的好口碑甚至有野心构建“东方志怪宇宙”,于是将《崂山道士》《聂小倩》《画皮》等五个故事强行缝合,结果导致了叙事的极大不平衡整个剧情世界观支离破碎。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当创作者沉迷于宏观架构,却忽视单个故事的完整性时,再精良的制作也难逃“贪多嚼不烂”的命运。
接下来第三点就是聊聊创作者和观众的距离感。
03 审美的裂变,创作者与观众的距离危机
暑期档个人认为大鹏姜文还有陈佩斯这三位可以称作暑期档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个人觉得都很用心而且很有代表性。
大鹏是草根的绝对代表,姜文个人风格明显独特的讽刺艺术,而陈佩斯一个沉浸打造传统幽默有高技艺包袱的反讽幽默家。

这几位作品个人觉得都不差,如果评个质量高低,个人觉得陈佩斯的作品更高级,这部用梨园行的荒诞寓言解构权力游戏由话剧改编的作品,老陈演了N年,豆瓣9分之上。

然而如今已经71岁的陈佩斯带着他耗费七年心血打磨的《戏台》重返银幕,却仅在点映阶段收获2280万票房。


不是不牛也不是不厉害,就像很多年轻观众在社交媒体直言的那般:“知道是好作品,但周末更想放松笑笑”“是好作品,但是关于梨园或者老辈的事不想看”……
几乎没有人挑作品质量问题,因此只能说老陈的作品上错了时间,如果放在国庆和贺岁档一定又是另一种模样,只能说这种“深刻的观影恐惧症”折射出的是审美的代际断层。
而姜文则是面临的则是另一种困境,《你行!你上!》延续了他标志性的浪漫主义狂想,在四合院里悬空弹奏的《保卫黄河》,他将郎朗的音乐梦想升华为超现实诗篇。


这部作品小景觉得也不错,可惜猫眼3亿的票房预测冰冷刺骨,当新生代观众用“看不懂”“太吵闹”评价影片时,实质是作者表达与大众娱乐需求间的鸿沟在极速扩大。
姜文的暗黑幽默和辛辣随着新时代年轻人成为观影主力渐渐的也已失去了他的魅力,从小刚、陈可辛再到姜文陈老,老一辈人似乎在失去对事物看法的主导权。
他们的过来人经验确实很有道理有些感悟也很具有哲学思考意义,可惜新人不买账,于是不听不听和尚念经。
而马伯庸和大鹏的结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破局之道在于小人物的现实意义总是能跨时代引发共鸣,《长安的荔枝》巧妙将唐代“荔枝使”的困境转化为了当代职场生存指南,这是马伯庸的初衷更是大鹏的擅长之处。


当杨国忠批阅文牒的场景直指职场甩锅文化,当荔枝转运预算谈判神还原项目推进困境,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鸣道尽打工人的心声。
这种跨越了千年的情感共鸣,使影片迅速在短视频平台收割20亿播放量,然后票房也能登顶第一。
当姜文仍在仰望星空,当陈佩斯执着守护舞台,大鹏告诉老艺术家们或许只有俯身触摸大地温度的作品,才有可能穿越所有阶层审美的壁垒。
04 整个市场的策略失灵,失效的卖座公式与有创意的新生路径
当年陈思诚曾总结了电影卖座法则“高工业规格”与“强社交属性”,然而这个规则在2025暑期档彻底失效。
当《酱园弄》集结顶流阵容却止步在3.74亿,当很多猫眼9分以上的作品都很难破10亿预测,中国电影步入“无规律可循”的深水区。

市场用残酷现实推翻旧认知,点映不再是万灵药,《无名之辈2》大规模点映反成口碑灾难,而高口碑作品未必能换来排片,同样情绪营销效力也大幅度衰减,因为有短剧、直播分流了观众情绪消费需求。
如果说春节档给电影市场注入无限期望,那么暑期档就是给了市场当头一棒,打的各个影视方如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当然黑暗中仍有些许的微光,比如高口碑的《F1:狂飙飞车》就提供很好的“叙事性奇观”新范式,每场赛车被构建为独立的三幕剧,在相对独立且平衡的空间,在引擎轰鸣中完成了角色的成长。


其在排片极低的情况下,其特效厅票房占比仍达40%,IMAX单厅贡献1.05亿,证明观众仍愿为“值得的体验”付费。
而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的进化更值得玩味和琢磨,前作3.15亿票房算是平平无奇,然而续作却大胆升级动作场面,将“人妖冲突”置于更宏大的世界观下。

当二维动画的灵动笔触碰撞热血打斗,竟能在冷清市场中斩获4.5亿预测票房,可以说从小黑来看,用极致类型化唤醒圈层爆发力,也能成为中小制作的生存秘钥。
05 电影市场萎靡的破局之道,在荔枝坠落前重拾电影本质
电影看起来拍的不错却难有好票房,于是当我们继续追问“为何《长安的荔枝》难破10亿”,实质是在拷问电影产业的底层逻辑。
当短剧用一分钟制造三次反转,当游戏以即时反馈刺激多巴胺时,电影就必须重新证明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而这破局的关键钥匙就在藏在历史中。
1993年《侏罗纪公园》用恐龙复活神话席卷全球时,斯皮尔伯格坚持让霸王龙在暴雨夜登场,当黑暗放大了恐惧,雨幕遮蔽了特效粗糙,其叙事张力就弥补了技术局限,而今日视效已臻化境,反而更需要回归特效必须“服务于叙事的克制”。

就像目前预测最好的《长安的荔枝》其结尾处,漫天木棉花瓣飘落长安街头的意象之所以动人,正因呼应了李善德“生死看淡”的觉醒。
而这种视觉符号与精神升华的共振,才是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终极魅力。
然而仅仅这样还不够,产业更需要重新理解观众,当《罗小黑战记2》用4.5亿预测票房证明二维动画生命力,当《F1》在一二线城市收割77%票房,说明影视分众化已成为了必然趋势。
作品就得分众看,试图取悦所有人的电影,大部分终将被所有人抛弃。
岭南的荔枝终将腐烂在长安的朱门前,但是运送荔枝的故事却可以跨越千年,正如《F1:狂飙飞车》中每场赛事被构建成独立叙事单元,电影产业也需要在每帧画面中重铸存在的意义。

当《戏台》里陈佩斯扮演的班主对霸王悲呼:“您倒是看看戏啊!”

这句台词仿佛当代电影的谶语,观众并未离场,只是厌倦了空洞奇观与强行煽情。
他们仍在等待值得全情投入的作品 像《长安的荔枝》结尾那场木棉雨,在荒唐世相中突然刺中心灵的真实瞬间。
荔枝的宿命是腐败,而电影的宿命是重生,当产业熬过这个票房预测普遍缩水的盛夏,或许能学会最重要的事:
剥离流量、特效、明星的浮华外衣,让故事重新成为走进影院的唯一理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