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本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近期日本社会却出现了一股逆流——伴随着参议院国政选举,部分人对生活保障人群以及外国人进行无端攻击,且攻击态势不断升级,这一现象犹如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日本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亟待深入剖析并加以解决。
从隐匿到肆虐的演变
其实,日本社会针对外国人的攻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自2025年初国民民主党和参政党关注相关问题后,这种攻击的强度陡然上升。从群马县桐生市生活保障费发放异常事件中外国人莫名成为攻击目标,到国家降低生活保障标准被最高法院判定违法后外国人的无端遭殃,排外攻击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践踏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种从个别现象到普遍问题的演变,反映出日本社会排外情绪的潜滋暗长和不断恶化。
催生排外毒瘤的温床
应该说,这个不良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民众与外国人缺乏近距离接触,对这一群体存在事实认知错误和错误先入之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形成刻板印象,从而对外国人产生误解和偏见。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为排外情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一些日本政治家的推波助澜更是难辞其咎。他们为了博取人气、赢得选票,不惜故意发表与事实不符的言论,煽动排外主义情绪。这些政治家将外国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保障人群等少数群体当作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全然不顾自己的言行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政治家的职业道德,更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此外,还有一些人对事实本身毫无兴趣,只追求网络点击率。他们在网络上肆意传播不实信息,制造谣言和恐慌,一旦遭受批评便立即删除相关内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信息的混乱和误解,为排外攻击提供了舆论支持。
理性与现实的艰难博弈
面对排外攻击现象,应对之策困难重重。对于因缺乏接触而产生误解的人群,展示事实或许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加强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可以逐步消除认知偏差,减少排外情绪的产生。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而对于那些明知事实却仍故意歪曲的政治家,说服他们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政治家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他们无视政府统计数据,不顾社会公序良俗,肆意发表排外言论。要约束他们的不当言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对他们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但目前,日本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难以有效遏制政治家的排外行为。
多方合力共筑包容社会
要解决日本社会的排外攻击问题,需要日本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民众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外国人权益的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排外行为。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投入,提高生活保障标准,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从根本上减少排外情绪的产生。
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客观、公正地报道外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传播多元文化理念,增进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媒体还应加强对政治家言论的监督,及时揭露和批判排外言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促进不同群体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举办文化节、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民众亲身体验外国文化的魅力,增进对外国人的了解和友谊。
民众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摒弃偏见和歧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外国人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他们友好相处,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社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日本社会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破除排外之茧,筑牢包容之基。只有纠正部分民众的错误认知,约束政治家的不当言行,营造一个包容、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