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飞船发射了,这次任务有哪些亮点呢?外国航天员什么时候来中国空间站?

本文从人员配置、飞船改进、空间站任务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划重点了啊。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本次新闻直播画面更清晰,且增加了简介框)


先说人员方面:

三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其中陈冬和陈中瑞是飞行员出身,是“航天驾驶员”,而王杰是中国航天科技五院的科研人员,是“飞行工程师”。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这次还是“1老带2新”的模式,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神舟十四两次任务,累计在轨215天;这次神舟二十又要飞行180天,到时候陈冬就会打破叶光富的纪录,成为中国在太空时间最长的人。

再加上陈冬比较年轻(1978年生),又是第二批航天员当中的首位指令长,他也被认为很可能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中国人。不过目前还说不准,蔡旭哲、叶光富等人也很有希望,看来中国登月第一人的称号,“竞争”很激烈啊。

关于人员还有两个好消息:

第一,我国第四批航天员正在按计划训练,其中有来自港澳的航天员,他们将作为“载荷专家”,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任务。

第二,巴基斯坦航天员正在选拔阶段,完全按照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流程,最终选出2位航天员,但只有1人最终飞上太空,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在中国空间站短期驻留。

考虑到“载荷专家”的岗位要求,巴基斯坦航天员可能并不一定是从战斗机飞行员当中选拔出来的,也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等身份,姑且拭目以待吧。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再说飞船方面:

目前神舟飞船已经是批量制造,神舟二十号是第三批的第五艘;神舟二十一是第六艘。

但是每一艘神舟飞船依然会有一些小的改进,比如神舟十八有30多个小升级,比如改进了电源、通信机和显示器,整船减重50公斤;

神舟十九在此基础上,货物重量增加了30%,体积增加了20%,可以带更大更重的快递。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从神舟二十二开始,就都是第四批次的飞船了,每年至少两艘,那么到了2030年,可能就会有神舟三十了。

再往后,新一代的“梦舟”多用途飞船,就可能会慢慢取代“神舟”飞船。“梦舟”不光是能用来登月,以后也会经常跟空间站对接,一次能来7个人,那到时候空间站也该扩建了吧,不然住不下啊。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梦舟”飞船也有好消息,原型机已经在2020年5月完成了首次试飞,前一阵又完成了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接下来要进行零高度逃逸、最大动压逃逸等试验。零高度逃逸,这个试验之前“神舟”做过;但是最大动压逃逸是从来没做过的。

最大动态压力的意思就是,火箭起飞之后飞到某个速度的时候,空气阻力达到最大值,这时候火箭承受的压力达到最大,这时也是最危险的。

接下来火箭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动压就迅速减小了。这个试验就是要用一个小火箭,把飞船打到最大动压速度,看看这时候还能不能成功救生。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这张照片是印度的载人飞船,火箭头大身子小,看着很别扭,其实这就是做高空逃逸试验用的小火箭。到时候“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试验的时候,可能也是这种“大头”小火箭的状态。

最后说一下空间站方面:

神舟二十任务期间有个变化,要重新启用节点舱来出舱行走。

之前神舟十二、神舟十三都是从节点舱出舱,但是从神舟十四开始,航天员都是从“问天”的气闸舱,也就是从这里出舱的,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因为“问天”气闸舱更大、穿脱舱外航天服很方便;而节点舱设备管路太多了,不太方便。那为啥要重新启用节点舱呢?

原因很简单,之前神舟十八、十九已经给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加装好了装甲,现在就只剩“梦天”还没有安装装甲了。但是从“问天”气闸舱出来的话,爬到“梦天”那边太远了,有二三十米;

从节点舱出来的话,离“梦天”实验舱就很近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精力。

等“梦天”装完装甲,整个空间站防护就都强化好了,但是空间站内部也会有新的变化:比如说,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健身器材,像床一样大,让航天员更好地锻炼身体。

航天员王杰:从造飞行器到坐飞行器

关注我的老粉可能知道,之前讲过核心舱太阳翼的转位安装,但是这事儿官方已经很久没提了,有两个可能原因,一是要先强化装甲,这个事儿优先级更高;二是目前构型的发电量很充足,核心舱太阳翼遮挡情况没有预想那么严重,不换位置可能也行。反正中国空间站设计寿命还有十多年,很多事儿也是临时调整的。

现在神舟二十上去了,神舟十九号预计在4月29日返回地球,这里也预祝神舟十九平安返回,预祝神舟二十在太空一切顺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