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昆明警方发布最新警情,系列针对学生的新型诈骗手段纷纷登场,暑期还没过半,昆明已有多名大中小学生中招!

因为大中小学生严重缺乏社会经验,放假的学生们有大把时间上网,于是就成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本期节目很重要,希望家长们多多转发,谨防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受骗上当。

下面我列举几类案例:

一、冒充警察类

小梁同学在家刷短视频时,一名陌生网友联系小梁让其加入某QQ群,他入群不久就收到了一条消息,对方称自己是“警察”,因小梁加入非法群即将对其处罚,如果不想被处罚可以进行申诉。于是,在对方的一步步诱导下,小梁用父母的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26000余元。

二、冒充明星类

小篝同学在上网时看到一个自称是某大明星的微信号,于是添加了该微信号好友。随后,对方以“私人信息被泄露,要求小篝配合律师检查”为由,要小篝添加“律师”微信,在对方的诱导下,小篝先后向对方转账共计9万余元。

三、红包诈骗类

小谢同学在某短视频平台认识了一名网友,该网友把小谢拉入一个领红包QQ群,称可以在群内领红包,在对方的引导下一顿操作后,对方称小谢银行卡被冻结,要求其配合解冻,小谢向其转账4984元。

四、游戏诈骗类

吕先生的孩子在玩某款手游时,看到一条低价出售游戏账号的信息,添加了对方好友后,多次向对方发来的陌生“链接”转账,涉案金额达12000元。

请注意,手机游戏诈骗案在孩子身上发案率较高。

上述案件警示我们,家长们要在安全教育当中融入反诈教育,电信诈骗分子丧尽天良,套路很深。

警方提示并呼吁,请家长们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严禁在网络上发布、转发虚假消息,不要随便加陌生人联系方式,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

此外,家长们还应该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警惕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

尤其是,不要将自己的互联网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

最后我想对家长们说,学校可以放假,但防诈决不能放假。广大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提高反诈意识,千万不能随意转账,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