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千百年来,人与茶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四集纪录片《安化黑茶》以茶为媒,融历史、地理、人文与科技于一体,由数位“黑茶使”,将安化黑茶前世今生的秘密与久经淬炼的历程,向观众娓娓道来。

黑茶的“前世”

黑茶何时出现,何时流通于市,又如何远行西北?历史上有关安化黑茶的记载并不丰富,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纪录片巧妙地让第一位“黑茶使”——岳麓书社的古籍编辑刘文,带领观众在草蛇灰线般的文献记载中,探秘解谜。

茶马互市开通后,中国内地运销西北的茶叶数量逐渐增加。《明史·食货志》的一条记载引起了刘文的注意:“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这种茶,似乎指向了家乡的安化黑茶。顺着这条线索,刘文在古籍中探寻安化黑茶的“前世”。

从五代《茶谱》中“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到明代茶马互市时远“征”西北的官茶;从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时推行的一系列茶政改革,到御史陈讲“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的奏疏;从晋商在“万里茶路”途中扬起的尘埃,到左宗棠西征时以茶筹饷的谋略……

云开雾散,安化黑茶的历史逐渐清晰。安化黑茶似乎从诞生起,就承担着治国安疆的使命,这也正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精神的生动注脚。

开篇定调,纪录片的首集展现出安化黑茶的厚重底蕴与历史价值。在片尾激荡的音符中,观者心中的震撼久久不散。从前的我们,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安化黑茶……

拙诚至上的茶业“桃源”

为什么是安化,为什么是黑茶?这一谜题,由纪录片的第二位“黑茶使”——安化白沙溪茶厂的茶人刘新安揭开。

安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同大自然精心设计的制茶工坊。冰碛岩土壤中丰富的微量元素,资江流域湿润的小气候,云台山大叶种茶树的坚韧品格,共同造就了黑茶生长的黄金配方。“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群山也带来馈赠。在只有茶树恣意生长的安化,茶与人相依相伴。

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七星灶烘焙、贮存发酵,随着纪录片所呈现的镜头,我们见证了一片树叶的蜕变。松香明火间,看似质朴无华的传统工艺,却蕴藏了安化茶人千百年的积淀与传承。耐得烦的安化茶人怀着诚挚与敬畏之心,用技艺回馈着自然的礼赠。这种顺应天时、抱朴守拙的生存智慧,在安化人“喊山”的千年吟唱中臻于至境。当老茶农用古老的调子唤醒茶山,那些镌刻在茶树年轮里的约定,化作久久回响的天籁。

久经淬炼后,安化黑茶又在山水迢迢的相送中,踏上“万里茶路”远行他乡。而在它们的身后,仍有万千茶香萦绕安化,默默守望着代代茶人的晨昏。在这里,家家户户做黑茶、存黑茶,提前一晚煮茶、焖茶,一泡就是一缸,琥珀色的茶汤在茶缸里泛起涟漪。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为何有人说安化黑茶“越陈越珍贵”?新世纪的黑茶又将去往何处?最后的谜题,由“85后”茶人周六和茶学专家施兆鹏等“黑茶使”解答。

古法的核心变量是“天”,茶学专业团队聚焦“微生物”领域,揭开黑茶发酵的秘密。他们用显微镜头捕捉菌丝绽放的瞬间,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茶多酚含量,用宏基因组测序解析菌群密码,用代谢组学追踪后发酵动态,将茶叶中微生物的暗流涌动化作可量化的数据。

纪录片将茶学实验与五感品鉴相类比,让观众更直观地理解了黑茶发酵的“魔法”。从1958年中国首个茶学专业的建立,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对黑茶成分的揭示,正是新一代“黑茶使”的科学探索,试图揭开黑茶如何有益于健康、是否真的能降血压、调血糖、顺肠胃的秘密。且将新火试新茶,这种守正创新的智慧,体现在千两茶制作的非遗传承中,也展现在茯砖茶发花工艺的精准调控上。

要知晓从何处来,更要思考向何处去,古老的茶业如何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安化茶人,乃至中华茶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安化黑茶》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启示录,其延伸意义与时代价值不言而喻。

从来处来,向去处去

古人曾云:“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在湖南安化的群山深处,六亿年前冰碛岩的呼吸融入资江的水汽,氤氲着千年古茶树,一代又一代茶人用双手编织着跨越时空的生命密码。

在纪录片恰如其分的声乐与光影配合中,观众仿佛置身于多维感官的千年茶窖,在新一代“黑茶使”的带领下,一同撬开冰碛岩封存的历史断层,层层揭开黑茶历史的迷雾与发酵的秘密。

当纪录片的镜头定格在琥珀般的茶汤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树叶的涅槃史,更是人们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文明史。黑茶的兴衰,是中华大国边疆治理的缩影;茶人的传承,是他们与草木之灵相守相成的智慧;科技的介入,则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和解的无限可能。

安化黑茶用它的醇厚与拙诚,讲述着中国茶文化最本真的哲理——真正的经典从不拒绝改变,历经淬炼而越陈越香;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在未来的脉搏中继续跳动。

正如片尾所言:“只要时间还在向前,一切都值得期待。”从古时的毛文锡、杨一清、左宗棠、陶澍,到今天的施兆鹏、刘仲华、刘新安、周六,下一任“黑茶使”又会是谁,下一段寻茶之旅又会有怎样的传奇?

水过三沸,各位看官,饮茶否?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