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都可能暗藏HPV感染的风险。
究竟有哪些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又有哪些人群需要加强防范?本文为你解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HPV,做好防范,守护自身健康。
HPV感染不容小觑
HPV的中文名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易感染人体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它可存活于皮肤和黏膜上【1】,感染部位包括口腔、咽喉、阴茎皮肤、外阴、肛门、阴道、宫颈和直肠【1,2】。HPV是一个庞大的病毒家族,根据它们“致癌能力”的不同其可分为高危型别和低危型别【1】。HPV感染后,大多可被免疫机制自行清除,所以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且无临床症状的【1,3】。高危型别的感染尤其要注意,因为它跟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都密切相关【4】。一项2016年的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约90%的肛门癌有可能归因于HPV感染【5,a】。
HPV具有多样的传播途径和广泛的易感人群。性行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HPV的感染还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黏膜接触【1】。有研究发现,常用的洗手液以及器械清洁剂无法杀灭高危型的HPV16【6】。所以如酒店的浴巾毛巾【7】、公共浴室【8】、泳池【9,b】等,若沾染HPV后清洁消毒不到位,不经意间皮肤黏膜发生接触就可能给感染创造机会。
在这样广泛的传播途径下,HPV感染率不容小觑。一项2019年纳入198项研究的中国系统性综述显示【10,c】:中国25-45岁普通女性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达19.9%(*普通女性人群包括有症状门诊或健康体检的女性)。而一项2014年基于美国人群的模型研究估算【11,d】:在HPV疫苗上市前至少有1个异性伴侣的人中,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平均概率为84.6%(范围:53.6%–95.0%),男性为91.3%(范围:69.5–97.7%)。可以看出,HPV感染并不是女性专属,男性同样会感染HPV。
哪些群体容易感染HPV呢?
了解HPV感染的相关知识后,或许你想问,哪些人群更容易感染HPV呢?
有高风险性行为的人【12】
性行为是HPV感染最主要的途径,不仅仅是生殖器-生殖器的性行为,口-口、口-生殖器、手-生殖器等性行为也可能造成HPV的感染【13,14】。性伴侣数量增多、性生活过早等因素都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风险【13】。
年龄?性别?
与很多疾病偏好年纪更大的人群不一样,一项2013年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15.e】: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第二个高峰在“40-44岁”。
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感染风险的增加与性活动较为频繁有关。此外,年轻女性的子宫颈上皮移行带(子宫颈管和子宫颈阴道部两种上皮细胞相交界的区域)在子宫颈外口处,而子宫颈上皮移行带最易被HPV感染,也是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好发区域,也使得年轻女性比大龄女性更容易感染HPV【13】。
而大年龄段的女性,免疫功能会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对新发和既往感染的清除能力会随之下降,从而更容易发生持续感染【1】。
这里大家往往会忽略的一个群体是男性青少年,他们的感染率或许也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一项全球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16,f】,男性青少年的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15~19岁男孩生殖器HPV感染率达28%。这可能与性生活过早或者与感染HPV者发生性关系相关【17】。
有宫颈癌家族史的人
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影响HPV感染的敏感性、持续性以及子宫颈癌的发展速度。子宫颈癌遗传度估计值明显高于结直肠癌、肺癌和黑色素瘤【18】。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免疫系统在决定HPV感染的自然发展和HPV所引起的相关病结局上起重要作用【13】。宿主的免疫状态不仅与HPV感染率有关,而且也与HPV相关病变的发展有联系【1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HIV感染者、器官/骨髓移植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都更容易被感染【12】。
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妇科炎症的人
性传播疾病间接反映了性暴露的程度【13】,感染单纯疱疹、淋病等的人群也更容易被HPV感染【12】。而另一方面,由于HPV首先通过生殖道黏膜的轻微破损处进入上皮而感染人体,宫颈糜烂面可以作为HPV进入上皮细胞的良好场所【19】。此外,与宫颈正常女性相比,生殖器疣或宫颈糜烂(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0,g】、宫颈上皮细胞处于炎症状态下(如宫颈炎)的女性更易感染HPV【21,h】
男女共防
筑造抵御HPV感染的围墙
除了上述提到的高风险人群外,其他人群也应该深入了解HPV病毒,树立起防范意识。面对HPV感染风险,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在现代科学帮助下,HPV持续感染引发的多种疾病其实也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根据我国《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8】。
此外,刚提到过男性也会感染HPV病毒。HPV感染不仅会给男性自身带来生殖器疣、肛门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其女性伴侣HPV持续感染甚至宫颈癌的风险【22】。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积极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注:与任何疫苗一样,无法确保其对所有接种者均产生保护作用。也不能取代预防HPV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其他措施。
最后,祝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伴侣,共同预防“HPV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8):761-803.
2. 乔友林. 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疫苗预防前景[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937-940.
3. Gravitt PE. The known unknowns of HPV natural history. J Clin Invest. 2011 Dec;121(12):4593-9. doi: 10.1172/JCI57149. Epub 2011 Dec 1.
4. Han, S., Lin, M., Liu, M. et al. Prevalence, trends,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Chinese women: a summative analysis of 2,728,321 cases. BMC Med 23, 158 (2025).
5. 元玫雯, 等. 2016年中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5): 702-708.
a研究设计:该研究为一项中国HPV流行病学研究,旨在分析2016 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
研究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其中宫颈癌和肛门癌的归因分值为100%和88%。
6. Jordan Meyers, Eric Ryndock, Michael J. Conway, Craig Meyers, Richard Robison, Susceptibility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to clinical disinfectants,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Volume 69, Issue 6, June 2014, Pages 1546–1550
7. Wei F, Yin K, Wu X, Lan J, Huang S, Sheng W, Zhao J, Su Y, Wang Y, Li Y, Li R, Zhang J, Li M, Wu T, Xia N. Human papillomaviru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women and men in south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16 Nov 23;5(11):e119.
8. Zhao FH, Forman MR, Belinson J, Shen YH, Graubard BI, Patel AC, Rong SD, Pretorius RG, Qiao YL. Risk factors for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among unscreened women in a high-risk rural area of China. Int J Cancer. 2006 Jan 15;118(2):442-8.
9. La Rosa G, Della Libera S, Petricca S, Iaconelli M, Briancesco R, Paradiso R, Semproni M, Di Bonito P, Bonadonna L. First detection of papillomaviruses and polyomaviruses in swimming pool waters: unrecognized recreational water-related pathogens? J Appl Microbiol. 2015 Dec;119(6):1683-91.
b一项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对游泳池中的人类肠道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和肠病毒)以及非肠道病毒(乳头瘤病毒和多瘤病毒,包括BK、JC、KI、WU和Merkel细胞)进行了检测。同时评估了细菌学参数。分析的泳池水符合微生物质量标准,未检测到肠道病毒。研究旨在检查室内和室外游泳池中病毒污染的范围。
研究结果:分析的泳池水符合微生物质量标准,未检测到肠道病毒。然而,乳头瘤病毒(HPV8、12、23、25、120及未分类的HPVs)和多瘤病毒(JC和Merkel细胞多瘤病毒)在9个(64%)样本中被检测到。通过定量实时PCR检测,泳池水中的HPV DNA拷贝数范围为1.27E+04至1.13E+05/10L。
10. Li K, et al. The Distribution and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Women in Mainland China.Cancer. 2019 Apr 1;125(7):1030-1037.
c研究设计:一项纳入198项研究的中国系统性综述,检索采用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对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发表的中国大陆女性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纳入3177,080例普通女性人群(有症状门诊或健康体检的女性)、85,743例宫颈病变女性(其中宫颈癌女性24,925例),以评估中国大陆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流行病学。
研究结果:中国大陆普通女性人群高危型HPV总体感染率为19.0%(95%CI,17.1%-20.9%),感染率最高的前5个亚型分别是16、52、58、53和18。有症状门诊患者中感染率为25.7%(95%CI,22.2%-29.2%),体检或常规宫颈癌筛查的健康女性感染率为12.9%(95%CI,11.7%-14.1%)。<25岁、25-45岁、>45岁普通女性人群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4.3%(95%CI,19.0%-29.6%)、19.9%(95%CI,16.4%-23.4%)、21.4%(95%CI,17.3%-25.5%)。
11. Chesson HW, Dunne EF, Hariri S, et al. The estimated lifetime probability of acquir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x Transm Dis. 2014; 41(11):660–664.
d研究设计:该研究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因为没有研究跟踪整个生命周期来估计HPV感染的累积发生率,所以只能根据现有证据来估计终生获得HPV的概率,主要基于人群一生中性伴侣数量的分布以及每个性伴侣感染HPV的概率,来估算美国人在HPV疫苗上市前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该研究对两个年龄段人群(首次性行为到44岁;45岁到70岁)感染HPV的概率进行了估算,第一年龄阶段感染HPV的概率是根据直到44岁的性伴侣数量以及性伴侣HPV感染情况进行研究,第二年龄阶段的HPV感染率是使用每年HPV感染概率的估计值进行计算。44岁之前没有异性伴侣的人被排除在研究之外。
研究结果:在至少有一个异性伴侣的人中,女性感染HPV的终生患病率为84.6%(53.6%-95.0%),男性为91.3%(69.5%-97.7%)。
12.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子宫颈癌防治科普指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4,25(6):569-576
13. 廖书杰. 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疫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14. 王建彬,魏然,梁春梅,等. 异性恋男性口腔、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对性伴传播的影响[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0,13(2):92-94,97.
15. Wu EQ, Liu B, Cui JF, Chen W, Wang JB, Lu L, Niyazi M, Zhao C, Ren SD, Li CQ, Gong XZ, Smith JS, Belinson JL, Liaw KL, Velicer C, Qiao YL. Prevalence of type-specific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pap results in Chinese women: a multi-center,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3 Apr;24(4):795-803.
e研究设计:一项中国2006-2007年进行的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 收集5个地区4215例17-54岁女性宫颈脱落细胞的HPV检测数据,旨在评估中国性活跃期女性中HPV感染的疾病负担。
研究结果:HPV患病率为 14.3%。最常见的类型是 HPV16 (2.9%)、HPV52 (1.7%)、HPV58 (1.5%)、HPV33 (1%) 和 HPV18 (0.8%)。
16. Bruni L, et al. Lancet Glob Health. 2023 Sep;11(9)e1345-e1362.
f研究设计:该研究为一项全球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从Embase、OvidEmbase、Ovid MEDLINE和 GlobalIndex Medicus 中检索在 1995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发表的在 ≥15岁没有HPV相关病理报告或已知 HPV 感染危险因素的男性中进行的基于人群的调查或 HPV 流行率研究,以评估一般男性人群中生殖器HPV感染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估计任何HPV、高危型 (HR)-HPV 和各个 HPV 分型的全球和地区年龄特异性感染率,并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理分类进行分组。研究结果:从数据库中共检索到5685篇文献,其中来自35个国家的65项研究(涉及44769名男性)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全球任意HPV型别的感染率为31%(95%CI 27–35),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 (95% CI 18–24),15-19岁人群的HPV感染率较高,任意HPV型别的感染率为28%(95% CI 24-32)
17. 杨桂茂,张晓梦,刘蒙蒙. 2018~2023年男性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研究[J].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24,46(4):272-276.
18.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2)
19. 刘新琼,李晖晖,廖兵飞. 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临床分析 : [J].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08):917-918.
20. Cao X, Gao N, Huang L,et al. Correlation of subclinical HPV infection with genital warts and cervical erosion. Eur J Gynaecol Oncol. 2013;34(5):462-5.
g研究设计:一项横断面研究,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进行,共纳入129名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患者。研究对象分为生殖器疣组(32例,无肉眼可见的宫颈疣)和宫颈糜烂组(97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另外选择40名因良性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宫颈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旨在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SPI)与生殖器疣及宫颈糜烂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实验组(生殖器疣,宫颈糜烂)中宫颈SP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生殖器疣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糜烂组(p<0.05)。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组中,SPI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宫颈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显著升高(p<0.01),但外阴尖锐湿疣和宫颈糜烂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生殖器疣和宫颈糜烂的女性是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值得给予重点的初步筛查和随访管理。
21. 王嫱,宋殿荣. 宫颈炎症状态对HPV感染的影响研究[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3,50(6):627-631.
h一项体外细胞模型实验性研究,运用E6-c-Myc-P2A-E7-c-3Flag基因慢病毒分别感染对照组(未处理的细胞)及实验组[经脂多糖(1μg/mL)诱导24 h的细胞],观察宫颈炎症状态对Myc-E6, Flag-E7标签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炎症状态对HPV感染的影响。
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1β、IL-17A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6-c-Myc-P2A-E7-c-3Flag基因慢病毒感染72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转染效率分别是(89.05±0.16)%和(79.3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Myc-E6和Flag-E7标签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宫颈上皮细胞处于炎症状态下更易感染HPV。
22. Zou K, Huang Y, Li Z.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men benefits both men and women.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2 Nov 24;12:1077651.
本内容由默沙东中国提供支持,未经授权禁止转发。
04-2027-CN-GSL-0261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