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有两个线索,一是关于“二普”对话的后续;二是关于马斯克的最新动态。
01
先来谈谈“二普”对话的后续。
北京时间5月19日晚上十点,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在昨天(5月20日)的文章中我曾提到,真正的赢家是普京,而真正的输家是特朗普。
至于我为何会得出这个结论,大家可以回看我此前发表的文章,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讨论。
现在最新的消息是,普京今天(5月21日)上午视察了库尔斯克地区,并参观了当地的核电站,还与地方官员进行了交谈。
据俄罗斯方面透露,这是普京今年4月份以来,首次视察收复后的库尔斯克地区。去年8月,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境内部分地区发动攻击,并占领了库尔斯克地区部分土地,今年4月,俄罗斯军队才重新控制了该地区。
那普京刚结束与特朗普的通话,紧接着就视察库尔斯克地区,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这次视察代表了普京的信心,意味着他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摆脱了美国的束缚。换言之,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将大为削弱,普京在心中已经将美国这块石头搬开。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向全世界间接释放了一个信号。
接下来,我们讲讲美国。
昨天(5月2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为特朗普进行了辩护。
首先,他指出乌克兰已经极大地分散了西方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注意力。换言之,他认为美国不蹚俄乌这趟浑水是明智的,因为这样一来美国可以专注于其他重大事务。
据了解,鲁比奥说完这句话后,有参议员表示,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即将退出世界舞台?
鲁比奥对此的回答是,美国不会退出。他提到,自己上任18周以来访问了18个国家,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吗?
虽然这句话乍看没有错,但评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主要的标准其实还是要看它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是在上升还是下降。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世界各国对美国的需求是否在增加,特别是对美国的公共服务产品、外交服务产品的需求量是在上升还是减少,以及美国愿意融入世界并帮助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是在增强还是减弱。
显然,从过去四个月的情况来看,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基本都是趋于负面的。
第一,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发挥的作用。特朗普上任前曾经承诺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一开始第一个月没有结束,我们大家想想就算了,毕竟特朗普喜欢说大话。
后来两个月没有结束,特朗普又改口说可能要到4月20日复活节才能完成,甚至强调称,俄乌实现和平必须在他与普京进行电话交谈后才能确定。
如今复活节已过,“二普”也进行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通话,特朗普还是没能结束俄乌战争。
反而是经过第三次通话,变相承认了美国愿意全面退出俄乌的和平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还能说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增长,世界各国对美国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在上升呢?
第二,特朗普对全世界火力全开的贸易战。
昨天(5月20日),在先后与英国、中国达成所谓的阶段性缓和后,特朗普又开始对其他产品和产业增加新的关税。
在过去的四个月中,尽管特朗普有其议程,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让世界各国的议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最后是否会柳暗花明,我完全没有信心,也不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昨天鲁比奥的言论,与其说是辩护,不如说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最可笑的是什么呢?是鲁比奥所说的话。
坦率来讲,鲁比奥并不像特朗普那样颠三倒四,他的表述相对有条理且清晰。目前,他同时担任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的职位。
但昨天在听证会上,鲁比奥谈到美国对俄罗斯的作用时,他说如果俄罗斯再不同意停战的话,美国将对俄罗斯追加制裁。
然后,在场的议员就追问他,为什么不现在追加制裁?他表示,若此时实施制裁,俄罗斯可能不会同意进行谈判。
换言之,作为美国最高外交官的鲁比奥,实际上已经全方位放弃了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不仅放弃了任何可能的契机,甚至放弃了寻求契机的意图。
结合他之前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言论,这种情况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西方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关注,形成一个自然的闭环。
这难道不就是在向世界宣告,美国将退出俄乌的和平进程吗?
前有几天前“二普”对话的结果,后有昨天鲁比奥在听证会上看似矛盾但逻辑清晰的证词,难怪今天我们收到消息,普京首次视察了收复后的库尔斯克地区,与当地官员进行了交谈,并视察了核电站,显示出既信心满满又老神在在的态度。
02
鉴于特朗普上台还不到六个月,后面还有三年半的时间,究竟会如何发展?三年半的时间或许太长,不如将时间缩短至明年11月,即18个月后即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
为了赢得中期选举,特朗普显然需要筹集资金,而他这次能成功当选,与某个人的政治捐款是密不可分的,这个人就是马斯克。
众所周知,近三周多来,马斯克几乎完全从全球媒体的视线中淡出,原因就是他回归了特斯拉的业务。
昨日,他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宣布,他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捐款,还表示过去他为美国政府、美国政治已经做出了足够的贡献,未来将更专注于特斯拉的业务。
同时,他也重新与董事会签署了一份合同,继续担任特斯拉CEO五年。
这一决定的背景是,就在20天前,有消息称,特斯拉内部对马斯克的行为表示不满。
此外,董事会还私下召见了马斯克,对其大幅减少对特斯拉业务的参与表示忧虑,这不仅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而且销量和品牌也遭受重创。
据说,马斯克并未反驳董事会的意见,随后便传出了马斯克几乎全方位退出美国政坛的消息。
而马斯克签署的那份合同,似乎就是对20天前那条消息的回应。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第一,对于特朗普而言,可能已经难以寄希望于马斯克的政治捐献和政治献计。
所以我才说,与其关注特朗普未来的三年半,不如关注其18个月后的中期选举结果更为关键。
如果届时特朗普的选举结果不佳,虽然并不意味着他必须马上离开总统职位,但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后半段,恐怕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
第二,对于马斯克本人而言,这无疑意味着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大概在1月或者2月的时候就做出过预判,我认为马斯克和特朗普分道扬镳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所以,当马斯克在4月份正式宣布退出时,我当时就表示,这在我的预料之中。
但坦率地说,我也没有预料到马斯克和特朗普的一拍两散,竟会来得如此之快。
其背后的原因,与其归咎于马斯克和特朗普的性格不合,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马斯克和特朗普团队之间的磨合不良;还不如说是一群试图改变世界的技术精英,与一批以民粹主义为主的商业精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也是结构使然,但关键问题是,若美国和西方的政治生态继续沿着以社会撕裂为主要特征和载体方向走的话,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像马斯克这样的技术精英。
只不过,他们的命运恐怕与马斯克不会有太大的不同,除非美国未来几年的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改变,而这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随着美国的政治生态和环境的持续变化,我将会继续关注并评论这一动态。
至于18个月后,特朗普的政治资金来源何方?当然,即使没有马斯克的支持,特朗普依然可以找到资金,甚至他自己可以出资。
然而,马斯克的退出,以及未来是否会有其他像马斯克这样的政治人物退出,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