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真正的忠诚,是在无人喝彩时依旧坚定不移。从东北的寒风里走出来的刘丽英,似乎就是为了这样的时刻而生!1947年,她成为东北民主青年同盟一员,参与反击国民党,扪心自问,那阵子恐怕也没太多豪言壮语,日子过得紧巴,却硬是咬着牙闯过来。次年,她考进哈尔滨公安干部学校,没什么铺垫,毕业就去了沈阳市公安局,事情来得跟她一贯的分明利落一样。这么一层一层往上,没什么传奇戏码,全靠熬。
文革那会儿,家里天塌地陷。丈夫和父母相继离世,手腕被铁铐勒出的痕迹至今未散。外人看不见的煎熬,她没说,只是不动声色地把苦咽进自己肚里。四人帮的威胁暗流涌动,她不退。人在高压下难免晃神,可她却没有顺从,只说一句:“是我的,我担着;不是我的,针尖大的也不要。”但,也有人疑惑,真要扛那么多痛苦,到底图什么呢?
1978年,中央纪委刚恢复,百余委员第一次聚会气氛紧张。刘丽英当时还只是沈阳市公安局副局长,组织一句话,她只留下一纸交接,立马赴京。没有观望,也没顾得上多说些什么,动作比言辞要快。新岗位一到,铃声刚响,她人已经坐得规规矩矩,手头的活都比别人早一拍。单位里最早来、最晚走是常态,偶尔有人起哄她太拼,她最多就一笑不答。
她对于反腐的态度极端直接:板上钉钉,环环相扣。没给腐败余地但也不打草惊蛇。1983年头春,跟张厚模、刘长春组了工作组,到某地查一个纪检干部被打击报复的案子。有人暗示,这案子牵扯不少“带电”的关系网,不少人甚至吓得后退。可她抢了话头:“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查,看看是党大还是关系网大!”一句话,屋子里没人敢再多嘴。
真查起来才知道水有多深。结果查出二十几个县、团级干部违纪违规,背后有人捣鬼。压力随之而来,有的指责她工作太宽太狠,有的扬言恐吓,甚至有生死威胁。张厚模说,“决不半途而废”,刘长春还放话说,“查错了,我坐牢!”氛围绷得紧,却莫名有种兄弟般的默契,反倒成了支撑。
刘丽英说,她爱这个队伍,有时候不知哪来的勇气。可仔细想想,或许是因为习惯了直来直去。哪怕后边难免有人说她“太轴”,“办事死板”。可这也没办法。人一旦较了真,有时就顾不上圆滑。
审两案的镜头在电视反复播放,刘丽英在审判席上气场全开。可现实里,这只是她职业生涯的一角。比方说,慕马案,她没有后退,哪怕案子大、牵连广。她办案时几乎是不要命,心脏病发昏倒,醒来第一句话还是“接着说,后面的情况是什么。”一面是铁面无私,一面却又带着几分逞强。这两头她怎么兼顾,其实谁也说不清。有时候太坚持原则,可能就会变成不近人情。这点,她自己应该也知道。
退休后,刘丽英其实过得极简单。2018年,干纪检已经离休十六年,媒体还上门采访。她坦白说,“有没有冤案,都是铁案,能经得起历史检验。”说话自信带点倔,像年轻时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刘丽英对战士极好。查案路上,看到风雪中站岗的年轻人,她亲自下车握手致谢,这不是表演,是她自然的反应。不少人以为硬汉子不懂温情,可她跟战士说话,比查案时温柔得多。有时她会反问司机,风这么大,是不是应该给岗哨送壶热水?
宣传栏里几乎看不见她的照片。出席人大会议,按理应该配合宣传,但她能推就推。媒体约稿,她审完稿子,连自己和家人的事迹一笔勾掉。有时候人们说她“低调”,也有人说这是“自闭”,各有看法,她自己倒是全然不在意。
纪检行业需要骨头硬,但硬过头好像也不是全好。中纪委有人开玩笑:遇上刘丽英,腐败分子比见法官还怵。可扎堆的案件,真的都能查个一干二净吗?有的同事私下猜测,有些事她可能也没搞清楚。不过,该查的她都查了,错落总要有几分。人不能全凭直觉做事,但她确实往往听自己那点直觉。
她的生活极简单,不参加庆典、不赴宴请。别人觉得这样活得太苦,她觉得刚刚好。有同事私下嘀咕:“这样下去,不累才怪呢?”她倒笑了,说:“平淡就挺好,没什么不满意。”可难道真不在意外界看法吗?也未必。
刘丽英至今仍被认为是真正的“铁纪”代表。可面对复杂社会关系网,她就一定没有灰色地带吗?我也不确定。如果换做另一个人处在她的位置,可能会选择回避。有人说,她太刚,有时也会错失温情。可有的时候,她确实温情得过了头,在战士、下属面前总是留余地。
那批案子,如外界称,是“铁案”,没有冤假错案。可历史总是有被忽略的环节,哪怕是刘丽英,也无法面面俱到。几十年过去了,案件的评说有时会变,但她燃烧的那段岁月,不太容易被掩盖。事已至此,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好像也说不清楚。
历史长河里,每个人都是一颗浪花。刘丽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忠诚、何谓扎实。可这忠诚里,有执拗、有怜悯,也有看不到尽头的孤独。
许多年的坚守,扳手腕式的案件处理,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硬币有正反,忠诚和固执不过一线之隔。她的坚持让人敬佩,也难免生出质疑。可要说纪检事业没她不行,那未免言之过早。
一路走来,刘丽英身上的故事,像冬天大雪里的一行脚印。深浅交错,前方路却总是还看不太清。
有些人,到了退休依旧念念不忘手上的任务,有些人转身就走。反腐这件事,靠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人设”,或者主旋律标语,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多咬一咬牙。刘丽英如是,后来者也如是。
至于她的人生是否完美,似乎并不重要。毕竟,她没打算让自己活成他人的答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