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鲍聪颖 于志强)“我们把二十节气以时钟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轮盘的运转代表着地球的运转和四季的更替……”6月15日—16日,以“科技创益未来”为主题的“2023—2024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北京赛区竞赛活动”(以下简称大赛)在京举办。现场,一群“小发明家”正在展示各自的作品。

来自西城区奋斗小学的张皓驰展示了由他设计的“全自动公共水域溺水救援装置”,记者看到,这个装置有救生圈,有报警系统还有可操控的信息终端。“暑假快到了,希望大家在玩水或游泳的时候注意安全,万一不幸溺水,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实现快速且安全的救援。”张皓驰说。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今年的参赛作品中,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小学生自身经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发明。

“有一次出门旅游前,我给心爱的花浇足了水,并用湿报纸和保鲜膜把花盆裹得严严实实,可是当我回来后,发现花还是干死了,当时就想,要是有一个智能养护系统能够根据花卉的种类、以及花卉所处的环境,自动对花卉进行长时间维护就好了。”海淀区玉泉小学的梁皓琨告诉记者,经过网络检索,并没有发现满足自己要求的商品,于是干脆自己动手,制作了这台“基于ChatGPT知识提取的家用花卉养护系统”。该系统把ChatGPT和无线物联网结合,并通过WiFi无线传输花卉所处环境的土壤湿度和光照数据等,利用大语言模型实现对花卉的精细化管理。

大赛现场,记者还看到楼梯自动清洁器、自动刮雨头盔等针对各类生活痛点的发明创造。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北京赛区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小慧介绍,在巡场时,一位小学生手中的多功能拐杖让她印象深刻。别看表面上与普通拐杖无异,按动按钮,拐杖就可进行伸缩,还可以“长”出不同的“枝杈”。“枝杈”中不但有可抓握的横杆,还有小钩和刻度,可用作便携秤。

“便携秤是为了方便爷爷奶奶买菜用的,我观察到爷爷奶奶出行需要带很多东西,还要拿拐杖,很不方便,就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多功能拐杖,帮爷爷奶奶轻装出行。”

听到这话出自一位二年级“小豆包”之口,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王小惠有些惊讶,她说,“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科技与生活的结合点,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他们开始对发明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上瘾’。这种对发明创新的热情,正是他们未来成为科技人才的潜在动力。”

她介绍,本次北京赛区的比赛从今年3月底开始征收作品,共收到全市学生567件创意发明作品,报名人数超过千人。最后通过线上审核,共有538件作品成功入围,集中在西城区第十三中学、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大兴区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房山区北师大燕化附属中学、昌平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密云区青少年宫等六个分赛区进行展示、评比。

“在指导和评判的过程中,我们也和孩子们学了很多,尝试用他们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帮助他们继续探究。”王小慧说。

据介绍,大赛评委会将根据发明过程、发明影响、发明交流三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审内容涵盖“发明日志”“发明展板”“路演视频”“查新报告”及“发明原型”5种参赛材料,综合全面地评价参赛选手的原创发明作品。

最终,将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50%的比例,遴选出共80%的获奖作品。其中,一、二等奖将代表北京赛区参加8月份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大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