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美国拒绝赖清德“过境”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刚刚在“大罢免”运动中碰了一鼻子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又吃了美国的“闭门羹”。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29日报道,赖清德本计划8月“出访”巴拉圭、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并期盼“过境”美国,但遭到美方拒绝。折了面子的赖清德当局随即找补称,考虑到“台湾南部风灾灾后恢复、与美国关税谈判及地区形势”等因素,近期暂无海外访问安排。

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在此基础上,美国只同台湾地区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些原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国关系得以发展的前提。

然而,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考量,美国屡屡在台湾问题上背弃承诺,军事上不断对台出售武器,外交上极力帮助台湾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其中,以“过境”为名,安排台地区领导人窜访,就是美国在外交上打“台湾牌”,为“台独”势力站台呐喊的典型案例。台湾媒体甚至给“过境”美国划分了四个“等级”:第一级是“过境”纽约,且要看停留时间,能不能过夜;第二级是“过境”洛杉矶、旧金山这类有大批华人居住的大城市;第三级是“过境”迈阿密、西雅图等城市;第四级是过境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关岛等美国本土以外的地区。四个“等级”反映了美方对台人员“过境”事宜的重视程度,以及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台支持的力度与姿态。可见在“过境”问题上,绝非美方所称“出于对长途旅行的安全、舒适、便利等因素,为台当局人员行个方便”这么简单。

此次拒绝赖清德“过境”,是美国为中美经贸会谈营造良好氛围的权宜之计。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此前在日内瓦、伦敦的会谈中,双方坦诚交流,就取消加征关税和贸易限制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这次会谈能够继续落实中美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巩固此前会谈成果,为最终达成全面贸易协议铺路。在此背景下,若美国此时安排赖清德“过境”,必将触碰中国底线,破坏双方来之不易的友好氛围。

由此可见,在“过境”问题上,美方绝非像其国务院发言人所称的那样,认为“符合惯例”“符合美国对台政策”,而是明知会触碰中国的底线红线,还坚持当作手中的一张牌,在需要对华示强的时候打一下,在想要对华缓和的时候引而不发。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称,赖清德的“过境”计划并非取消,而是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另行安排。结合美方以往做法,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回顾中美关系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每一次重大波折,皆是美方出于各种目的,以台湾问题等为筹码,给中国添乱添堵造成的。中美各领域合作皆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一旦这一基础遭到破坏,两国之间的合作也将难以进行。美方若有心与中国长期“停战”,达成所谓的“大协议”,就应该摒弃“以台制华”的执念,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彻底断绝与台湾方面的任何官方往来。

编审:蒋新宇 张艳玲 蔡晓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