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清晨,平壤牡丹峰北麓的中朝友谊塔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缓步走向花岗岩砌成的纪念碑,身后跟随着外务相崔善姬和党中央国际部长金成男。花圈缎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世不忘”的朝鲜语字样格外醒目。金正恩以清晰而庄重的语调宣告:“我们会永志不忘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战斗功勋和功绩。”

这一场景被朝中社详尽记录,并于次日向全球播发。短短几句话,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荡起国际舆论的涟漪——尤其在西方媒体近期反复渲染“中朝关系因俄朝走近而降温”的背景下,金正恩的举动被解读为一次战略性的正名。过去一年,朝鲜与俄罗斯的互动频繁。2024年6月,普京时隔24年首次访问平壤,双方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其中第4条明确规定:若任一方遭“武装入侵”,另一方须“立即提供一切必要军事援助”。此后,朝鲜被曝向俄乌战场派遣支援部队,俄朝军事技术合作密切的消息频传。

金正恩对中朝关系的郑重表态有何深意

与此同时,中朝高层公开互动却显得低调——2024年金正恩参谒友谊塔时,中方仅作常规报道;而同年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活动上,中方未派代表团出席,更被韩媒渲染为“关系疏远信号”。西方智库借机炒作“朝鲜转向俄罗斯”“中朝同盟空心化”。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7月报告甚至断言:“朝鲜正以军事捆绑换取俄能源与粮食,中国在半岛影响力已被边缘化。”

金正恩此次表态绝非孤立事件,而是中朝关系实质性平稳的缩影。三个关键细节揭示深意:首先,去年的参谒活动,金正恩仅以献花圈形式纪念。今年他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且陪同官员包括主管外交与国际事务的核心人物,凸显对中朝关系的政治定性。其次,金正恩强调“永志不忘烈士功勋”,直接呼应中国关于“中朝传统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论述。这种表述在朝俄互动中从未出现——普京访朝时双方聚焦“安全合作”,而金正恩对中国则刻意突出“历史纽带”与“道义责任”,形成鲜明对比。

金正恩对中朝关系的郑重表态有何深意

另外行动上,中朝的务实合作正在提速。停运5年的平壤-北京国际联运列车(K27/28次)将于8月恢复通车。这条全长1364公里的铁路不仅是物资通道,更是中朝友谊的象征。而中朝贸易额在2023年因疫情萎缩至22.7亿美元,但近期鸭绿江新桥复工、朝鲜技术人员赴华培训、留学生返华等动向,预示经贸复苏在即。同时,中朝铁路网与俄“远东开发计划”若对接,将形成贯通中日蒙朝俄的物流动脉,改写区域经济格局。

金正恩的“友谊塔宣言”,无疑是对中朝关系始终牢固的最好注解。事实上,朝鲜并未“选边站”,而是分领域深化合作。对华侧重经济重建(铁路、贸易、基建),对俄侧重军事互助(军援换能源),这种“双轨开放”能让朝鲜利益最大化。美韩“自由之盾”联合军演规模连创新高,F-35战机常态化抵近侦察,朝鲜急需中俄双线支持以打破孤立。

金正恩对中朝关系的郑重表态有何深意

金正恩此次表态后48小时内,中国外交部重申“反对半岛生战生乱”,与朝方形成战略呼应。牡丹峰上的1025块花岗岩,每一块都铭刻着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历史。那些过早断言“中朝疏远”的观察家们,或许低估了历史的重量,也忽视了平壤在大国棋局中的定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