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再次达成重要经贸共识,延续了此前日内瓦会谈的积极成果。据悉,双方确认将于2025年8月12日前继续执行既定关税调整措施,这一决定体现了两国对维护经贸关系稳定的共同意愿。美国方面承诺继续修改第14257号行政令相关规定,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的加征关税实施进行调整。自8月12日起,美方将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的剩余10%关税。
回顾这出戏的前奏,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早就在媒体面前交底:“美国在谈判中没太多筹码。”这话一点不假。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军事技术领域的出口额同比增长23%,而美国相关企业因对华技术封锁,市场份额被欧洲和日韩抢占。特朗普心里明镜似的,真要把技术战升级,美国军工企业得跟着丢订单,选票说不定还得丢一堆。所以啊,哪怕心里再不情愿,这字也得签。
特朗普签字后,中方紧跟着甩出两大动作,招招精准:一是暂缓实施部分不可靠实体清单、停止实施部分不可靠实体清单;二是暂缓实施部分出口管制名单、停止实施部分出口管制名单。别小看这两个动作,背后藏着咱们的大智慧。
先看停止实施的清单,里面清一色是4月9日列入的美国军工核心企业,像生产“死神”无人机的通用原子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导弹部门。停止制裁可不是完全放开,国内企业想和它们做生意?可以,先向相关部门申请,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才能获批。这就好比给贸易加了个“安检门”,既能保持一定合作,又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再看暂缓的部分,大多和电磁炮、激光武器等前沿技术相关,这些领域美国搞全产业链优势,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暂缓实施就是给他们提个醒:想卡脖子?没那么容易,咱们得盯着点,别让你们把技术霸权玩出花来。
这两个动作,进可攻退可守。对纯军工企业松松手,显示咱们的合作诚意,毕竟“朋友来了有好酒”;对高科技领域紧紧盯,摆明咱们的底线思维,“豺狼来了有猎枪”。特朗普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打关税牌想施压,咱们反手就是一套制度组合拳,把游戏规则玩得明明白白。
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透着浓浓的“商人治国”味儿。从退出《中导条约》到在亚太增兵,他总想着“花小钱办大事”,可偏偏在“影响力”这笔大账上算错了。就说在菲律宾建立预置战备仓库吧,美国每年得砸进去3亿美元维护费,可菲律宾媒体却吐槽:“美军来了,我们的渔业和旅游业全完蛋!”特朗普可能觉得眼前省钱最重要,可长远来看,这种“炮舰外交”只会让盟友离心离德。
这次技术战也是一样,他盯着短期的选票和企业利益,却忽略了美国经济的深层伤害。加征关税让美国军工企业采购中国稀土的成本上升18%,而中国通过技术替代,稀土加工自给率已达76%。更逗的是,他为了安抚国内压力,喊话中国“增加四倍无人机订单”,可咱们根本不接这茬——凭啥听你指挥?你美国军工巨头的利润,关我们啥事?这种“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早就行不通了,可特朗普偏要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次联合声明和中方的两个动作,说白了就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美国想靠技术大棒逼咱们让步,可咱们不吃这一套,用制度工具和实力说话。你暂停关税?好,咱们也暂停,但得按规矩来,该保留的反制措施一样不少;你想在高科技领域搞封锁?行,咱们既给点合作空间,又设好防火墙,不让你随便捣乱。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退群”和极限施压,暴露的是美国国内政治的撕裂。民主党搞全球战略围堵,共和党玩孤立主义收缩,两党来回折腾,政策缺乏连贯性。而咱们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该合作的合作,该反制的反制,不被对方节奏带偏。就像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的,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咱们贡献超过一半,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路狂奔。特朗普越折腾,咱们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越鲜明,全球企业越愿意和咱们合作,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底气。
特朗普的最后一刻签字,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现实的无奈。中美联合声明和中方的两个动作,标志着这场技术博弈进入新的阶段。咱们用行动证明,在国际舞台上,靠耍小聪明搞单边主义行不通,只有基于实力的平等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接下来的90天,且看特朗普如何在国内压力和国际现实之间找平衡,而咱们,只需站稳脚跟,继续按自己的节奏出牌就好。毕竟,真正的大国智慧,从来都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