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贵州榕江县城被淹。图片来源:中新社
今年6月下旬,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等地遭遇特大洪水,导致房屋被冲垮,农田被淹没,基础设施遭损毁,部分群众失去家园。据初步统计,此次水灾为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为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及灾后重建,黔东南州慈善总会于6月24日发布捐款倡议,善款主要用于购买生活物资及修复房屋的建筑材料等。
7月2日,贵州省民政厅官网发布黔东南州慈善总会关于防汛救灾公开募捐的公示。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17时,黔东南州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捐款3061845.33元,其中腾讯公益平台募捐资金2814720.90元,线下募捐资金247124.43元。善款主要用于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以及扫把等清扫工具。
此外,贵州省慈善总会于6月28日发布洪灾捐赠倡议书,用于灾后救援和重建等工作。据贵州省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6月30日,贵州省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捐款900586.15元,其中抖音公益平台募捐资金682816.15元,线下募捐资金217770元,累计接收物资25545件,价值137549元。根据捐赠人意愿及慈善中国备案内容,贵州省慈善总会已拨付黔东南州慈善总会621420元,拨付榕江县慈善总会216350元。
另据了解,此次水灾发生后,黔东南州红十字会、榕江县慈善总会等也相继发布了水灾款物捐赠倡议书。腾讯公益、字节跳动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等多个互联网募捐平台均有相关机构上线水灾筹款项目。
多方捐赠物资支持灾害救援
壹基金联合社会组织参与贵州榕江水灾救援。图片来源:壹基金
据壹基金救灾项目负责人龙慧勇介绍,在此次灾害响应中,壹基金联合多家社会组织和爱心团队在一线开展行动,并根据当地受灾儿童和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资和服务。
“以往我们主要在短期救援阶段开展物资援助,这次当地提前做了撤离安排,受灾影响转移的4.1万人(约占城区人口三分之一)以在县城生活的居民为主,因此本地社会组织也新增了如热餐供应、社区消杀、淤泥清理等多种服务,开始重视并实施灾后更长期的恢复重建。”龙慧勇说。
记者注意到,除壹基金外,此次水灾发生后,多方社会力量迅速响应,但前期主要以物资捐赠和提供相关服务为主,大额现金捐赠并不多见。
如,灾害发生后,腾讯基金会联合壹基金迅速响应,6月28日,由腾讯基金会支持的500个救灾温暖箱抵达榕江县。同时,考虑到洪水退后繁重的清淤清污工作,腾讯基金会联合壹基金计划在榕江启动“数字以工代赈”项目,通过腾讯“小红花关爱平台”让受灾村民通过劳动获得补贴,助力灾后自救与社区重建。
6月29日,韩红基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灾害发生后,基金会密切关注灾情,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开展“韩红基金会驰援贵州两江”行动,计划捐赠200万元。同时,经紧急筹措与高效协调,由韩红爱心月捐人支持的首批救灾物资也在最短时间发出,其中包括大米、食用油等急需的食物补给,防护用品以及急需的药品等。
记者从东润公益基金会方面获悉,灾害发生后,该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紧急调配3400个赈济家庭箱,驰援受灾最严重的榕江、雷山地区。每只家庭箱中配有卫生用品、清洁水源、应急食品、安全防护用具等物资,能够精准覆盖灾民安置过渡期最急迫的生活与健康需求。
与此同时,一些民营企业、社会人士也积极行动,助力抢险救灾等工作。据观察,其中大多也是通过物资捐赠等形式支持灾害救援及受灾群众生活保障等工作。
如,据中国日报报道,灾害发生后,陈光标于6月29日紧急向榕江灾区捐赠价值2000万元的医用物资,包括消毒喷雾机、医用口罩、消毒液、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据统计,这是截至目前当地收到的最大一笔物资捐赠。
此外,美团医药健康联合振德医疗、海氏海诺等向榕江县受灾地区捐赠27万件医疗物资,包括碘伏消毒液、酒精消毒液、医用防护口罩、医用绷带、急救包、无菌创口贴以及驱蚊防虫用品等。美团公益基金会联合壹基金计划分批次向灾区捐赠2000个家庭消杀箱、1000个救灾温暖箱,并支持当地志愿者队伍持续在灾后社区开展环境消杀工作,保障受灾社区灾后无大疫。
阿里巴巴、菜鸟、滴滴、京东等企业以及湖北楚商联合会等陆续向灾区捐赠物资,并通过志愿服务等不同形式支持保障受灾群众安置与生活恢复。
自然灾害募捐受多重因素影响
韩红基金会驰援贵州。图片来源:韩红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为何感觉此次贵州榕江特大水灾鲜见企业或社会大额现金捐赠?是媒体关注力度不够,还是企业对待捐赠态度更加理性?”
此次水灾发生后,网络上关于上述问题的讨论不断增多。对此,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总干事佟欣然表示,自然灾害捐赠受多重因素影响,如灾种、灾情、政府态度、政策导向及社会关注度等,甚至是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会产生影响。
“每年的7、8月汛期都会有暴雨洪水、城市内涝发生,尤其我国南方地区,这些地区对水灾的应对经验也相对丰富,预警、响应、处置都很及时。水灾更多也是自救互救和属地响应为主,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倡导区域性资助,倡导企业和基金会关注和参与身边的灾害、中小型灾害。”佟欣然说。
事实上,在总结过往自然灾害救援及应对工作经验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灾害应对机制。
龙慧勇表示,对于像壹基金这种长期专注救灾的专业社会组织来说,在洪涝灾害多发季节已经提前与各爱心平台和企业开展备灾工作,提前采购备灾物资,储存于灾害易发频发地区。“我们与各地社会组织建立了协同救灾预案和机制,常态开展能力建设和应急演练。这样在灾害突发的时候,可以更及时响应、行动。”
不过,单就捐赠数据而言,此次贵州榕江水灾募捐与以往其他重大自然灾害募捐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日11时,腾讯公益平台上贵州榕江救灾筹款项目有10余个,合计募款金额为6466218.03元;阿里公益平台上线项目5个,合计募款1359273.82元;字节跳动公益平台上线项目9个,合计募款6156602.86元;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线项目4个,募款额仅为389737.74元。
在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理事,中国慈善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岩松看来,此次贵州榕江特大水灾社会捐赠情况之所以与2021年河南郑州水灾及2023年夏京津冀水灾形成鲜明对比,背后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原因。
“慈善组织募集款物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计划。因此,募捐是根据‘需要’制定,而非‘必要’。另外,专业救灾分为多个阶段,虽然现金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但在紧急救援阶段,挽救生命、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存需求是最关键的。”
岩松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企业捐款额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其在经济压力下的理性选择。“目前,大型企业的ESG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愈发理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慈善的形式和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慈善组织应做好信息公开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灾害发生后,网络上尤其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出现了借机炒作甚至不实信息,如“捐或不捐”“捐多捐少”等,而这也是以往自然灾害社会募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极易对公众产生误导。
龙慧勇表示,此次榕江灾区有大量转移安置,对即时物资需求大,物资捐赠可以直接回应需求,这是大家感觉物资捐赠较多的一个原因。此外,由于灾情变化迅速,壹基金会根据实际需求与捐赠企业沟通善款用途,及时调整采购的物资送往灾区,这样外界也可能会认为物资捐赠比较多。“实际上,众多爱心企业、社会公众人物和网友也关注并捐赠支持了此次榕江救灾行动。”
有业内人士指出,重大自然灾害在吸引社会关注及大量社会捐赠的同时,也会引发各种舆情甚至是公众质疑。因此,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非常重要。
“舆情的压力源于信息差和不信任,化解之道还在于‘合规透明、高效沟通、精准匹配’,做好信息公开是关键。政府和慈善组织要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机制,实时公开捐赠物资和资金的接收、分配、使用情况。此外,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对于舆情中提出的质疑,要迅速核查并公开解释说明。”
岩松表示,“对慈善组织而言,还要提升舆情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如加强对捐赠物资和资金的规范管理,严格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捐赠都合理、合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因管理不善引发舆情的风险。”
记者:皮磊
值班编辑:于俊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