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8日,正在红海执行防范也门胡塞武装任务的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又当了一次显眼包,在进行紧急转向机动时,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发生拖曳事故坠海。
根据美国政客新闻网援引美国国防部官员的消息,这次事故发生时,“杜鲁门”号正因躲避胡塞武装的火力而急转弯。按照这个说法,胡塞武装无疑打出了漂亮的一击,虽然没有直接命中航母或其他目标,也让美军损失了一架价值6000万美元的“超级大黄蜂”。
(测试中急转弯的“杜鲁门”号,甲板几乎是空的)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USNI)的报道显示,这架属于第136“骑士鹰”战斗攻击中队的“超级大黄蜂”是在机库内被牵引车拖曳时,操作人员失去对飞机的控制,结果导致飞机与牵引车一同坠海。《观察者》报道,另有美国国防部官员向媒体透露了事故坠海细节:当时这架“超级大黄蜂”正在被装载到“杜鲁门”号的升降机上,但滑出了升降机边缘。
从这些信息碎片中大致还原一下现场:一架,也可能两架“超级大黄蜂”刚刚被牵引车拖到升降机,但其中一架没有固定好,或许是没来得及固定,或许是舰员粗心忘了固定。
总之在航母因为躲避胡塞武装火力而大幅度急转弯时,离心力将没有固定好的“超级大黄蜂”直接甩了出去,当然不是真的甩出去,而是舰身失去平衡时未能固定的飞机向一侧滑落。
(这种牵引车并不大,但配备900马力柴油机,可以拖动几十吨的飞机)
更糟的是此时牵引车还与飞机的前起落架连接,自重二十几吨的“超级大黄蜂”滑落同时,一吨多的牵引车也同时被拽向大海,发觉不对的牵引车司机及时跳了出来。但谁也无法挽救正在向海面坠落的飞机和牵引车,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砸出巨大浪花......
这个过程听起来简直像一个拙劣的玩笑,但结合“杜鲁门”号遇袭同时胡塞武装发布的战报,声称刚刚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杜鲁门”号所在红海海域,迫使美军航母编队“紧急向北撤退”来看,“杜鲁门”号因为躲避胡塞武装的袭击进行急转弯,而把自己的舰载机扔下海并非不可能。
(2024年8月从“杜鲁门”号升空的“超级大黄蜂”)
要说“杜鲁门”号也正是时运不济,部署红海不到半年,丢脸事一件接一件,先是去年12月一架F/A-18F在完成任务返航时,被负责护航的“葛底斯堡”号巡洋舰误判为胡塞武装的无人机,遂使用防空导弹将其击落,两名飞行员及时弹射,其中一人轻伤。
今年2月,在埃及塞得港又和巴拿马商船相撞,造成轻微损坏,结果舰长戴夫·斯诺登被解除职务。再往前到2022年,“杜鲁门”号还在大西洋被海风吹掉一架“超级大黄蜂”,说一句显眼包也不算冤枉。
真正丢脸的地方还不是这种低级错误,而是如果能把航空母舰逼到急转弯来躲避导弹或无人机,意味着美军防空作战指挥出现了大问题。
(去年误击F/A-18F的“葛底斯堡”号)
按照美国海军的防空作战要求,最外层是舰载机负责巡逻、监视的范围,一般至少也在数百公里以上,执行防空作战的战斗机由E-2D预警机协调,并将相应数据传输到设有CIC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由CIC统一指挥。
中间是标准-2、标准-6等舰载防空导弹组成的中距拦截网,也统归CIC负责处理来袭目标坐标参数并评估危险性,以及决定需要动用的防空力量。
最内层就是“海拉姆”和“密集阵”组成的近程防空系统,一般到这个时候目视也能看到了,所以更多是由本舰指挥,“宙斯盾”系统的AN/SPY-1相控阵雷达和“基线”作战系统捕捉目标方位、速度、高度后开火。
这个分层防御的思路没有错,按照美军的技术条件和指挥协调能力,面对饱和攻击也有拼死一搏的实力,却偏偏在胡塞武装面前破了防。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胡塞武装抓住了美军航母打击群最脆弱最容易误判的时候,也就是回收舰载机的那几十分钟。
(网传的“杜鲁门”号机动轨迹,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从报道来看,4月28日凌晨,“杜鲁门”号的舰载机升空,空袭了也门北部的一个拘留中心,造成上百人伤亡。完成空袭后,美军舰载机返航,胡塞武装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尾随返航的美军舰载机,因为此时空中有很多目标,雷达不一定能快速厘清到底哪个是己方单位哪个是敌方目标,敌我识别和协调指挥稍有一点差池,就可能会像去年12月那样,把自己的舰载机捅下来。
或许就是去年那次误击F/A-18F,让美军加强了防空指挥系统的通联,却没想到这次把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或导弹放了进来,至少也是被突破了外层防御。结果就是航母不得不立即进行大幅度剧烈机动动作来躲避,接着,就是那架倒霉的“超级大黄蜂”得到了“泡澡”的机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