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击太“痛”,“特朗普政府官员生怕打破当前中美关系相对缓和的状态”。

学者:中国反击的滋味美国不想再尝

在美国主动掀起关税战、科技战之后,中方的反制措施造成的影响力,令特朗普及其高级幕僚“始料未及”。

据《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当前特朗普政府官员,“生怕”打破中美关系相对缓和的状态,原因是此前中方的反制让美国太“痛”了。

这显然说的是稀土,中美两轮关税谈判后,美方同意对出口到中国的H20等高端芯片放开出口管制,同时取消5月以后追加的对乙烷和民用航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管制。

中方则同意在稀土问题上,有限度地放开对美国民营企业的稀土需求。

这种互相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为后续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创造了氛围,属于好事。

但一些美国媒体,却有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在报道这件事情时,刻意强调特朗普当局前后巨大的变化。

比如美国《纽约时报》7月20号的这篇文章中,就报道说特朗普政府早前解禁售华H20芯片,是对三个月前政策的戏剧性逆转。

这个“戏剧性”逆转,明显带有讽刺意味。

学者:中国反击的滋味美国不想再尝

客观上来讲,特朗普政府前后对华政策剧烈变动,是事实,误判中美实力对比,在关税战爆发之前,错误的认为中国受到美国超额关税之后,一定会屈服,也是真的。

然而,对华做错错误判断的,不仅仅是特朗普当局,而是整个美国的精英阶层,此前特朗普主动掀起对华关税战的时候,美国政府和媒体之中,不乏一些强硬派支持。

只是因为中方反制之后,尤其是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之后,打疼美国了,所以现在美国朝野上下逐渐形成了不应该主动掀起跟中国的关税战,也不应该在掀起关税战之后采取“胆怯交易”方式,暴露出了美国底牌的舆论氛围。

说白了,被打了才知道疼的,不止是特朗普,包括整个美国精英统治阶层。

唯一不同的是,特朗普是个注重现实利益的商人,他发现打不过,中国反制起来会很疼之后,立刻就改弦易辙,寻求跟中国缓和关系,通过在一些对华不友好的政策上做出妥协,来换取中国对美国企业对稀土的“渴求”。

简单讲,特朗普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怂,并不端架子,只追求实际利益的最大化。

而民主党,乃至美国一些传统的、主流的精英政客们,他们明知道中美力量翻转已经出现,美国在很多领域都依赖中国,离不开中国了,却总是放不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妄图制造技术壁垒,以此限制中国的发展。

学者:中国反击的滋味美国不想再尝

当这两种人碰到一起的时候,务实的当然嫌弃所谓精英们,都是“长衫孔乙己”;而主流的建制派精英们,则嫌弃特朗普“有奶便是娘”,对曾经的“弱者”妥协。

从中美关系的大局来看,显然是特朗普这种“实用交易派”,对我们更有利一点。毕竟他只要专注于现实利益,那双方就有得谈;否则跟那些美国建制派精英似的,话说的很好,但敝帚自珍,根本谈不拢。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有关H20芯片的出口管制问题,如果是民主党的建制派执政,这个问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但特朗普执政后,他才不管你什么“打脸不打脸”,只要能换来稀土,说放开管制就放开。

从这个角度来讲,特朗普当局害怕破坏当前中美来之不易的缓和局面是真的。

事实上,中美能够和平相处的局面本来就不该破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