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站发表罗曼斯科莫罗霍夫的文章,对中国的第六代战机歼-36的设计和未来运用进行了解读,我们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分析的。文章说2024年12月26日,中国震惊了世界:不是一款,而是两款被认为是第六代空中系统的歼击机原型机升空:成飞的歼-36和沈飞的歼-50。由于中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官方关于新战机的信息少之又少。根据成飞的菱形机翼大型无尾战机机体上的舷号36011,推测新机型为歼-36;而沈飞的希腊字母兰姆达(λ)形机翼的无尾战机非正式名称为歼-50。

尽管已知中国正在研制第六代战斗航空系统,但歼-36和歼-50的猛然出现还是让人深感意外。首先,很少有人料到,中国能在美国之前展示这样的平台,而美国是最先提出第六代战斗机概念的。其次,中国间隔几个小时向全世界一次性推出两个平行研究的第六代歼击机,成果和产品来自两个相互竞争的不同厂家。2025年很可能是中国成为世界国防航空中心的起点。

俄媒详解中国六代机设计和作战运用

中国成飞的歼-36战机扑朔迷离,关于其设计、性能和运用,可以展开最丰富的联想。根据现有的照片和视频推断,歼-36采用无尾菱形结构。在最初的照片上,歼-36配备两台涡扇发动机,但后来发现,背部还有第三台。这令人浮想联翩。

与歼-20相比,显然歼-36是更大的平台。一些专家评估,歼-36长约23米,翼展19.2米。而歼-20长20.3米,翼展12.88米。这样一来,歼-36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达到50-60吨。为什么需要如此重量的歼击机?比苏-34还重,而苏-34满载起飞重量45吨,更像是轰炸机而不是歼击机,而歼-36却是歼击机,最小起飞重量相当于俄前线轰炸机的最大起飞重量。

俄媒详解中国六代机设计和作战运用

配备第三台发动机,可能是因为两台涡扇-15无法保证所需的推力,但这也令人置疑。如果能够相信中国的数据,涡扇-15的功率可达16000千克力,苏-34的AL-31F-M1发动机,最大13500千克力。如果不考虑寿命和可靠性,涡扇-15显然更强劲,两台涡扇-15完全可以正常驱动飞机,即使宣称这是拥有机动性的歼击机。三台发动机的布局很独特,选择三台发动机可能不仅取决于飞机的尺寸,还取决于在未来要具备一定的性能。实际上,三台发动机可以让歼-36拥有强大的电能,用于支持强大的航电设备,各类传感器,强大的电子对抗系统,可能还有激光或微波型自卫系统。歼-36可能成为控制无人机蜂群、智能弹药等的节点,是高效的大作战半径自主式战机。

有人将歼-36限定为指挥战斗部队的协调节点,其高效使用可能取决于电子设备。实际上,为了大规模指挥无人机,需要战机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为了启动强大的双工数据传输通道,需要强大的能量。这一系列电子设备不仅处理数据、构成传感器或电台栅格,还要有必要的冷却设备。歼击机借助发动机发电,可以让每架歼-36成为真正的通用系统,能够遂行多项关键任务,如用于指挥无人机作战和协调其他载人平台行动,这些当然都是消耗能量的任务。

很可能,歼-36或其未来方案可能配备工作周期可变发动机VCE。VCE可以让个别的发动机以不同、可变的速度旋转,而不是所有的发动机仅有一种加力速度。这可以提高燃油的经济性,满足对能量的需求。

歼-36的潜在最大起飞重量可能达到50-60吨,这比传统的突击歼击机大得多。这么大的尺寸,很可能,意味着燃料储备更多,内埋式弹仓更大,可以远距离运用,搭载更重的载荷。中国大陆的主要目的是增大航程,可以覆盖第一岛链,即日本、台湾省、菲律宾和印尼。这样一来,可以预期,为了覆盖第一岛链,理想情况下不进行空中加油时,航程也很大。相应地,运用远程武器可以帮助歼-36打击整个第二岛链。歼-36的内埋式弹仓将携带各类弹药,从预计射程超过300千米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到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和空基巡航导弹。

歼-36的意义在于它是更广泛空战系统的中心节点。这一系统将包括各种尺寸的无人机,可能包括相对较大的无人机,其尺寸可以与小型有人歼击机相媲美。配备第三台发动机可能是为了让60吨重的战机具备像苏-35这样的机动性,同时增大航程和速度;也有可能用于产生大量电能用于最新的超远距雷达、电子对抗系统和定向能武器,并保障指挥无人机通道。

许多媒体已经发现在机身上部有第三个进气道。关于这个问题笔者问了从事飞机建造32年的专家,他说,这个想法很有趣,一旦中国这样做,说明取得了突破,因为完全可以用两个现有的进气道为第三台发动机提供气流,这更加简单。但显然中国需要有自己独立回路的第三台发动机。如果第三台不是涡喷发动机而是冲压发动机呢?“氧-煤油”组合早已用于航天发动机,从“联盟-2”到“猎鹰-9”,采用氟或戊基氧化剂,可以让单位脉冲达到3500米/秒,不足是为了启动冲压发动机,需要外部的点火器。难道这是一款拥有两台涡喷发动机和一台火箭发动机的战机吗?

俄媒详解中国六代机设计和作战运用

中国把歼-36定位为能够突破任何防空和实施打击的原型机,如何突破任何防空?方案有许多种。可以使用最新的隐身技术对付敌人的雷达,隐蔽进入实施突击的边界。也可以利用超机动性,使用地形跟踪技术,全程处于雷达波束之下。但让60吨重的“飞翼”场时间在地面上空15-20米飞行是十分困难的。

那能否在所有防空“伞”的上方通过?在高度50-60千米以上。以俄罗斯优异的S-400系统为例。其最好的40N6E导弹射高是30千米。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仅有20千米,美军标准-6的高界也只有33千米。标准-3是个例外,拥有同温层外动能拦截弹,借助自己的红外导引头制导,能够实现高空高速拦截,高度可达250千米,但标准-3是用于毁伤像弹道导弹弹头或在轨卫星这样按预定轨道飞行的目标,标准-3是否能拦截大幅度机动的目标,因为没有进行过类似试验,暂时不得而知。而且美国的标准-3拦截弹寥寥无几,价格昂贵,根据不同的型号,造价在1800万至2400万美元之间。

美国并没有太多的方式抗击这样的打击。如果飞机以50-60千米的高度飞行,因为尚处于大气层之中,机翼还能起作用,如果依靠火箭发动机,有机会突破任何防空。

歼-36使用方案之一——突破航母打击群的防空。为什么是航母打击群,原因显而易见。中国并没有向全世界宣称美国是头号敌人,中国大陆没有派遣舰队前往美国海岸维护的意图,但美国舰艇穿越太平洋援助台湾却很现实。战机的这一攻击有什么意义?在于目标的选择。弹道导弹是令人生畏的武器,拦截其弹头绝非易事。但任何弹道导弹是根据坐标展开工作的武器。穿越大气层后在轨迹末段,位于弹头上的任何制导系统都很难正常工作,这是高速的代价,否则弹道导弹战斗部的效能会下降。与弹道或巡航导弹相比,飞机打击大型移动目标可能更有效。如果美国海军援助台湾的航母打击群以25节速度航行,并经常进行反舰机动,弹道导弹并非总是高效。所有防空系统都能击落亚音速巡航导弹,而超音速巡航导弹暂时并不多。像俄罗斯“缟玛瑙”这样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屈指可数,而且高超声速导弹的打击效能暂时还很难说。

俄媒详解中国六代机设计和作战运用

航母很难被击沉,但它要做到严密防御也绝非易事。如果从50千米的高度投放制导炸弹,将是有趣的。其飞行将很容易控制,而且很难被拦截。尺寸小、RCS小,下落速度快。而且没有像从太空落下的弹道导弹弹头那样的过热。因此,同温层火箭飞机携带制导炸弹或导弹是有意义的方案。

火箭飞机还有一项优势:可以多次使用。弹道或巡航导弹是单程票。如果发射,要么战斗飞行,要么自毁。而战机可以改变目标,进入另一个空域,等待最终在最有利的时刻发起攻击。与导弹的计算机相比,飞行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导弹没有进行等待和思考的选择。俄罗斯的“圆锤”弹道导弹价值1000万美元。“伊斯坎德尔300万美元。“口径”巡航导弹50万美元。激光或卫星制导炸弹要便宜得多,作战运用效能可能更高。

或者作为一种方案,歼-36的弹仓可能满载自杀式无人机。中国在这方面很擅长。

当然,这3种方案存在争议,但有合理性。歼-36暂时只是原型机,体现了中国对明天的突击飞机的认识,变化可能很大。中国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随着歼-36工作的持续推进,照片和视频会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将可以回答关于这一战机真实能力的诸多问题。#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