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时念
老话常说“三岁看老”,其实看一个人有没有“钱景”,不用等他老了,看他平时的习惯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不是势利眼,是生活教会的实在道理。
见过不少年轻人,挣得不算少,可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甚至工作几年还欠着债。
怨天怨地怨大环境,却很少低头看看自己——那些日积月累的“习惯”,早就像藤蔓一样缠住了他们的钱袋子,也困住了未来。
01 对钱没“数”
工资到手,先犒劳自己一顿大餐、买个种草已久的包包、游戏里充个值…月底一算,钱花哪儿了?不知道!反正没了。
下个月,照旧。这就好比一个没底的桶,再多的水也存不住。
朋友小张就是典型。月薪一万出头,在二线城市不算低。
可他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最新款手机必追,网红餐厅必打卡,信用卡、花呗轮流刷。
问他存钱计划?他说:“存啥呀,够花就不错了,谁知道明天啥样?”结果去年父亲突然生病,急需几万块手术费,他傻眼了,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狼狈不堪。
那会儿他才真正体会到,钱到用时方恨少,平时没规划,遇事心发慌。
怎么破? 不是让你变成苦行僧,而是学会做预算。甭管钱多钱少,拿到手先分三份:
“活命钱”:房租水电、吃饭交通等硬性开支,雷打不动先留好。
“保命钱”:强制储蓄!哪怕每月只存500、1000,就当这笔钱丢了。存起来,别动!这是你未来的底气。
“开心钱”:剩下的,才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用于享受生活的部分。
养成记账习惯,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知道钱花哪儿了,你才能真正“管住”钱。 日子有规划,心里才有底,遇事才不慌。
02 短视
只图眼前痛快,看不见长远代价。
为了省点小钱,可能付出更大的成本;为了贪图安逸,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老家有个远房表弟,职高毕业进了工厂。工作辛苦但稳定,收入在当地也还行。
可他一下班就沉迷打游戏、刷短视频,美其名曰“放松”。
家里人劝他学点技术,考个证,以后多条路。他总说:“学那玩意儿干啥?又累又花钱,我现在工资够花,厂子又不会倒。”
结果去年厂子效益不好裁员,他这个没技术、没证书的普工首当其冲。
现在只能打零工,收入锐减,后悔莫及。贪图一时的轻松,却透支了未来的稳定。
还有一种短视,是在健康上抠门。仗着年轻,熬夜、胡吃海喝、小病硬扛不去看。
省下的那点医药费,将来可能加倍奉还给医院。或者为了省点房租,住在通勤时间超长、环境很差的偏远地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生活质量,长期看效率低下,身心俱疲,得不偿失。
怎么破?
要学会算大账,看长远。 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划算的买卖。花点钱学个技能、考个证,提升的是未来几十年的“身价”。
在健康上、在提升效率上(比如住在离公司近点的地方省下通勤时间学习休息)、在建立人脉上的合理投入,都是为未来铺路。
省该省的钱,花该花的钱。 眼光放远点,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03 “懒惰”与“守旧”
满足于现有的“三板斧”,觉得够用了,拒绝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行业变化漠不关心。
这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无异于自断后路。
同事小陈就是个例子。刚进公司时,他负责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工作,用的是老一套的Excel方法。
后来公司引入了新的数据分析工具和自动化流程,要求大家学习。
小陈觉得麻烦,觉得自己那套“够用”,不愿意花时间去学。
结果,部门里其他积极学习的同事,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承担了更核心的任务,升职加薪。
小陈则慢慢被边缘化,只能做些重复性高、价值低的工作,危机感越来越强。不是公司淘汰他,是他的“技能包”跟不上时代,自己淘汰了自己。
老话说“技多不压身”。在这个时代,“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的能力。 这能力,来自于持续的学习和更新迭代。
怎么破?
保持“危机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别等饭碗快砸了才着急。
主动关注行业动态,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新知识、新工具(网上资源那么多!),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
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或者“替代成本很高”。
你的本事,才是你最大的财富和最强的抗风险能力。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有真本事的人。
写在最后
穷富之别,往往根植于日常的习惯里。
管不住钱袋子,挣再多也是过路财神;眼界只盯脚尖,容易掉坑还错失良机;技能包不更新,饭碗再“铁”也终会生锈。
改掉这些扎眼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但绝对值得。
从现在开始,管好你的钱,放远你的眼光,武装你的头脑。
你会发现,钱,自然会慢慢向你靠拢;路,也会越走越稳当、越走越宽敞。
毕竟,好日子,从来都是给有准备、有规划、有本事的人准备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