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郑晓龙没拍《如懿传》的原因,可惜汪俊没看懂,拉了坨大的

说起2010年之后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视剧,许多观众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甄嬛传》,长尾效应巨长,每隔一段都会上热搜。
这部剧也是小说改编,当初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无意间看到这部小说,阅读之后非常喜爱,多次劝说之下买下了小说影视化的版权。

有人说,《甄嬛传》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跟原作者流潋紫没什么关系,主要是编剧王小平改得好,这句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甄嬛传》原著叫做《后宫甄嬛传》,讲述了甄嬛在后宫中的经历和成长,构造了凛冽的后宫杀伐、多面的人物形象。
通过描绘宫廷各类人物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皇权对人性的腐蚀。
郑晓龙准备拍摄《甄嬛传》之际,恰逢穿越题材爆火,许多年轻人对于穿越作品中的古代生活特别是宫廷生活非常向往。

比如《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穿越剧的爆火,推动了穿越热。
所以,他拍摄《甄嬛传》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观众的这种幻想,让大家从现实出发,看到封建社会的阴暗面。

我们可以看到,剧版《甄嬛传》里增加了许多跟朝堂相关的东西,当后宫女子的命运和宫斗与前朝风云息息相关的时候,历史厚重感就出来了。
男主玄凌不再是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而是摇身一变成了陈建斌主演的雍正,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清朝是君主专制的高峰,更能表达出宫廷、皇权对女性的压抑。
陈建斌的皇帝没有绝美的容颜,在他身上,感受最多的是帝王威严。
后宫女子的床榻上,承载的是家族使命、个人荣辱、帝王情爱等等,而女子身在其中,个人就显得非常的渺小了。

就拿女主甄嬛来说,家世不错,才貌双全,有爱人、有朋友、有竹马、有亲人,几经沉浮最终稳坐太后之位,但没人觉得她的故事是喜剧。
只有看完甄嬛的一生,似乎才会理解“何为宫斗无用”。

而这也是《后宫如懿传》的主题,女主青樱(后改名为如懿)与弘历婚后逐渐相熟相知,随着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倒台,家族也开始破败。
在这个过程中青樱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心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前的骄纵性格消失,变得愈发沉稳。

可惜后宫也是江湖,为了家族荣耀、个人荣辱,她被迫卷入了宫斗,心狠手辣的事也做了不少,不过她自始至终都非常珍视与弘历的夫妻情谊,一直全力守护。
但是,随着色衰而爱弛,随着宫斗的时间越来越长,身边熟悉的人走了一个又一个,她越来越疲惫,从前的青樱改名为如懿,好像青樱也消失了。

最后,她选择“断发”结束这一切,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从前那个骄傲的青樱从未离开。
青樱离开之后,宫斗还在继续,弘历身边的女子也从未断过,她来时骄傲的来,走的时候也骄傲的走了,一切就好像“大梦一场”。

全篇充斥着“否定原有价值”和“万事皆空”两种历史语境下的人生虚无感。
同样,这也是《后宫甄嬛传》的主题,到了电视剧《甄嬛传》改编的时候,郑晓龙与编剧王小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历史洪流下的后宫女性悲剧。
而且,《甄嬛传》里的始作俑者雍正,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悲剧里的一环,有人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但伤害他的人并不是太后(德妃)。

不想入宫的乌雅氏,被家族和爱人联合送进了皇宫,从此她的身上便永远背负着家族使命。
因为位份太低,亲生的四阿哥(后来的雍正)也不能亲自抚养,甚至还要面临儿子幼时不认自己为母的尴尬和难过,而后面许多温暖,是另一个儿子带来的,也就是老十四。

看电视剧的时候,许多人都被太后去世后,雍正在她床边那句“快长大,长大把弓拉响,皇额娘,这样哄孩子的歌你从未给我唱过”虐哭了。

但细想,这好像也不是太后的错!是当初的皇帝康熙的错吗?好像也不全是。只能把错归咎于时代。
无论是《甄嬛传》里的太后还是《如懿传》里的太后,都早已牺牲了太多,她们看似是赢家,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郑晓龙用一部《甄嬛传》已经把该讲的话讲完了,也完整诠释了后宫吃人的事实,所以再碰到《如懿传》,相同的故事主题他怎么会拍两遍呢!

而汪俊接拍《如懿传》,肯定是想延续《甄嬛传》的辉煌的,同时全剧组人员都是奔着作品爆火和拿奖来的。
但是首先有《甄嬛传》珠玉在前,到了《如懿传》这里,主题方面完全没有创新和升华,新瓶装老酒肯定是不行的。

再加上又碰上了一个改剧本、不听指挥的女主,作品主题直接失控了。


且看《如懿传》风评最好的时候,大家讨论的核心主题也是“婚姻围城”,跟宫廷、封建时代关系不大。

而这样的主题内核,放在都市剧、家庭剧里也很合适。
汪俊拍了一部《如懿传》,差点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了,所以还是郑晓龙有先见之明啊。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