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就关税问题达成共识之后,特朗普为了挽回颜面,做了哪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对外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呢?
上周末,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会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会谈中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也超出了外界的预期。在中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双方约定共同大幅降低关税。这让外界看到了中美关系缓和的希望,不过,就在中美降低关税的时候,美国对华做出的三件事,又给外界舆论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第一件事,就是特朗普对华发出威胁。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大幅降低关税,有一个期限,就是90天。于是,特朗普公开对外表示,如果中美在9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的话,美国将提高目前对华的30%关税。
特朗普的表态,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强行找面子。从中美关税战爆发以来,美国是挑事的一方,中国是反制的一方。当美国想要通过不断加征关税的手段逼迫中国妥协的时候,中国采取的措施打得美国连连叫疼。从对美加征关税,到减少从美国进口产品,重构供应链,再到加强关键物项出口管制措施,中国这一套组合拳让美国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中国力量”。在美国经济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变得一蹶不振的时候,美国开始对华释放谈判信号。面对美方的表态,中方从刚开始的已读不回,到“正在评估”,再到同意会谈,这样的反应让中方赢得了对美谈判的主动权。而中美最终的谈判结果也说明了,一向傲慢的特朗普终于妥协了,他不得不通过降低关税的方式来让中国在降税的同时,取消其他非关税反制措施。
可以说,从刚开始到现在,特朗普不仅失了面子,同样也失了“里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特朗普再为自己强行找回一些颜面的话,恐怕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反转最快的总统。从这个层面来看,特朗普言论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除此之外,中美虽然在关税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芬太尼问题上又谈崩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家也都知道,在美国,“对华强硬”是政治正确,中美联合声明不出意外的话,会受到特朗普的政治对手,也就是民主党的声讨。所以,特朗普的言论以及芬太尼问题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他想要摘掉“对华软弱”的帽子。
第二件事,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向华为昇腾芯片下了“追杀令”。在拜登时期,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科技战”,想要通过“小院高墙”的政策来封锁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不过,虽然美国对华收紧了相关“卡脖子”技术。但中国并没有因此停止进步,反而凭借自身努力,不断突破了美国在科技层面的包围圈。当美国意识到无法阻止中国科技进步的时候,只能故技重施,继续向中国高科技企业下手了。不过,美国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中国自身就是芯片消费大国,尤其是在AI技术迅速发展之后,对芯片的需求有增无减。
第三件事,就是在哥伦比亚总统访华之后,美国不准国际贷款机构向在哥伦比亚境内的中国企业发放贷款。前两天,哥伦比亚总统访华,在参加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的时候,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规划。除此之外,巴西总统卢拉在访华时候还同中国发布了“中巴联合声明”,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危机。所以,美国不准向哥伦比亚境内中资提供贷款的做法,其实就是在告诫哥伦比亚,要同中方保持距离。如果哥伦比亚还是坚持同中国合作的话,未来不排除美国会像对待巴拿马一样,向哥伦比亚下手。
而且,美国的做法不只是针对哥伦比亚,也是给巴西这些同中国合作的美洲国家看的。作为美国的“后花园”,特朗普是不允许他们同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的。
三件事情,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中美关税虽然达成了共识,双方之间的博弈仍然在继续。美国对华立场并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这个时候也趁势出手,想要联合美国将中国挤出英国供应链。只是,美国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英国就能做到吗?这里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美国对华强硬派政客鲁比奥对华称呼已经从“敌人”变成了“挑战”,这释放出来的信号,英国也应该看明白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