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迁都南京与清朝划江而治?个人觉得很难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两个:第一崇祯不会轻易决定迁都南京,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崇祯轻易的到达南京;第二即便崇祯侥幸逃到了南京建立南明,也很难与清朝划江而治。江南士绅的糜烂丝毫不比北方好,而且北方的四总兵除了争权夺势都是无能之辈。况且冲崇祯对农民起义军这个痛恨,后来南明中抗清将领中的李来亨、李定国、孙可望等名将降不可能成为加入大明。虽然明朝南方没有经历战火且富庶,但是没有名将和抗清武装的加持都是一场空谈。那指挥引起满清对于江南的觊觎,所以即便崇祯迁都南京也不能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毕竟大明从根子上已经烂了,历史不是偶然的决定所能改变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崇祯南迁的可能性 首先在1644年李自成打入北京之前,至少崇祯不会明面上就主动南迁。因为祖训、宗庙以及明陵都在北京,从儒家忠孝角度上不会表现得如此的明显。所以即便是心里想南迁,也得在大臣三请四请后才做出假装痛苦地做出南迁的决定。可惜没人做捧哏,崇祯这独角戏唱不下去。而大臣们内心的想法是让太子去南京监国,而崇祯则要留在北京为大明北部沦丧的结果背锅。 其次随着孙传庭被李自成击败,大明整个北方最后一支野战力量消耗殆尽。但是大明的北直隶、山东到两江的道路依然通畅,所以在崇祯看来即便李自成想攻打北京也不会这么快。这点和李自成的想法不谋而合,虽然李自成已经建基称帝但是他也没感想居然几个月就可以席卷北方攻入北京。等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北直隶后,崇祯其实再想南迁只有从天津入海走海路到南京了。当时天津巡抚已经建议崇祯选择海路移驾南京了,但是崇祯依然没有选择南迁。我们已经无法判断具体崇祯是出于什么考虑没有南迁了,那么下面我们来展望一下如果崇祯南迁大明会起死回生吗?

即便是崇祯真的到了南京组织朝廷,结局也不会和历史上的南明有多大差别。与清朝划江而治想都不要想,也许灭亡的更快。 小编看到很多观点认为南方优点多多,足可以作为帝王基业:1、没有经过大的战乱,人口稠密经济繁荣;2、大明王朝已经严重依赖江南的赋税,所以赋税重地在手不愁钱粮。3、江南是大明的起家之地,民心可用。4、江南抗清意志坚决,两京制立刻可以投入运行。5、崇祯不死,吴三桂等三藩可能不会为虎作伥帮助清军。这条显然不成立,吴三桂是什么人?从后来三藩叛乱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没有忠诚和底线,心中只有利益。所以明朝降将依然会南下,充当清军的马前卒。

抗清将领和军队腐朽 其实这些条件都不足以成为崇祯南迁后割据江南的条件,更别说恢复大明王朝了。一个政权得到延续和复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有英勇善战的军队和将领。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并无贪生之念。有誓死报国的决心,还有英勇善战的将士才能保证南明利于不败之地。 这个条件崇祯的南明具备吗?很显然不具备。我们来看看弘光朝依赖的武将都有哪些:江北四镇的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左良玉、郑芝龙等人。这些人都在弘光朝被封爵位,四镇仅仅是因为拥立弘光有功但是领兵打仗非常稀松平常。所以江北四镇基本指望不上;而左良玉是有名的军阀,养寇自重只为自己捞好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为抗清真正出力?郑芝龙也是以海盗起家,为的也是自己的家族利益。即便后来郑成功受封延平王进占台湾,后人也不过是打算自立。所以指望这些人沿长江布置防线抵御清军,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再看其余的历史上南明其他著名抗清将领如:李来亨、李定国、孙可望等可都是原来农民起义军将领。咱们且不说如果崇祯没死,他们还会不会来降;就是来降的话,依照崇祯对农民军的态度会不会接纳他们加入南明朝廷都是未知数。当时李自成包围北京提出三个条件,如果崇祯答应就撤兵。三个条件:1、割西北数省给大顺。2、封李自成西北王。3、军费一百万两。就这三个条件崇祯尚且不答应,何况已经丢掉北方领土后接纳叛军降将?有一定难度。 行政体系腐败与北方没有什么不同 江南作为东林党的大本营依旧夸夸其谈,为了争权夺利和江北四镇以及左良玉等无良军阀相互勾结弄权套饷。南明岁入不足千万两,这些人就敢要七八百万两。这些人的心思还在抗清复明身上吗?文成弄权,武将贪饷;这样的局面即使崇祯到了南京又能做出什么改变?在北京的时候崇祯基本上都成光杆司令了,到了江南还是一样。 小结: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江南再富庶也不过是吸引满清的觊觎罢了。当然还有很多抗清义士:史可法、阎应元、郑成功等等终于明朝的势力,所以南明不会一触即溃。但是要想类似南宋那样长期划江而治太难了,更不要说反攻北方恢复一统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