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10日-11日,由法国主办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将在巴黎大皇宫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希望峰会改变欧洲在人工智能(AI)竞赛中即将落后的局面。

据报道,法国将呼吁各国政府推动“对人类和地球包容且可持续的AI”,并推动与会各方签署一系列关于AI治理等领域的承诺。与此同时,法国还打算重振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GPIA),以促进AI的“负责任”发展。

本届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特使布夫罗(Anne Bouverot)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全球AI治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发展碎片化,二是机会不均等。例如,公共机构和研究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私营部门。此外,不同地区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阻碍了我们实现或最大化集体利益。

但与此同时,美国却对欧洲积极进取的监管理念并不买单。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迅速废除了拜登政府2023年对人工智能开发者设限的规则,还威胁要对布鲁塞尔采取反制措施,以回应欧盟对美国公司实施的罚款。

长期以来,欧盟凭借自身更高的法律和规制标准,倒逼相关行业提高门槛,并推动欧盟的规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采纳,这也被称为“布鲁塞尔效应”。然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欧洲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在产业实力尚未完全建立之际,又面临着特朗普政府的“警告”,“布鲁塞尔效应”能否延续?

媒体谈法国举办AI行动峰会

欧盟法规的“布鲁塞尔效应”

一直以来,“布鲁塞尔效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已经显现。例如,受到欧盟“统一充电器”规则的推动,苹果决定在全球范围内放弃专有的iPhone连接器。英国政府也在考虑跟随欧盟,强制要求电子设备使用USB-C接口。几家全球大型科技公司也选择遵守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在它们经营的所有市场中实施该法规,而不是为欧盟单独开发不同的流程。

然而,欧洲智库欧洲改革中心(CER)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欧盟近期出台的一些重要数字法规在实现全球覆盖时面临更大挑战。例如,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科技公司准备将创新服务排除在欧洲之外,或者仅向欧洲提供“低质量”的服务。

事实上,全球AI治理正在形成规则群岛化格局。近两年来,多个经济体都发布了AI领域的监管指南,如日本的《企业AI指南草案》、英国的《支持创新的人工智能监管规则》、新加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模型框架》以及澳大利亚的AI监管草案等。

根据斯坦福大学《AI指数报告2024》,近年来,全球与AI相关的法规数量显著增加,立法文件中提及AI的次数从2022年的1247次上升至2023年的2175次。2023年,49个国家/地区的立法中都提到了AI。以美国为例,2023年,涉及AI的法规达到了25项,同比增长56.3%,而2016年仅有1项。

同时,欧盟的监管雄心面临“投资赤字”的挑战。根据欧委会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3年,欧盟在AI领域的风险投资约为8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1.8%。欧委会还表示,Aleph Alpha和Mistral等欧洲为数不多的生成式AI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但由于本土市场融资能力有限,这些公司不得不投向海外寻求资金支持。

不过,“布鲁塞尔效应”的推动力并未消失,因为欧洲仍是数字服务的“大买家”。欧委会数据显示,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市场,2023年占全球服务进口的约23.8%。财报也显示,欧盟占苹果公司2024财年净销售额的26%,仅次于美国。

特朗普的影响

欧盟对降低风险的重视被认为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商业利益相悖。根据斯坦福大学2023年的一项研究,谷歌、Meta和OpenAI等美国公司在知识产权、风险与缓解、数据治理、能源等诸多方面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遵守率很低。不过,特朗普上任后,似乎已经让布鲁塞尔围绕科技监管的叙事开始松动。

此前,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警告称,他视欧盟对美国公司的任何举措为“一种征税形式”,并称“我们对欧盟有一些非常大的不满”。

上周,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指导意见,为企业说明应如何应用及遵守这些规则。该法案要求搭建了“高风险”AI系统的公司在构造和使用AI模型方面更加透明,不遵守法律的公司将面临巨额罚款,并可能被禁止进入欧盟。

库利律师事务所全球网络、安全与隐私业务联合主席范埃克(Patrick Van Eecke)表示:“布鲁塞尔肯定会担心,新任美国总统会围绕该法案向欧盟施压,以确保美国公司不必面对过多的繁文缛节以及被罚款的局面。”

在1月上任之初,特朗普就废除了拜登政府2023年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认为该命令对创新构成了过度监管,并可能妨碍创新。随后,特朗普又推出了一项规模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Stargate)。

特朗普任命的AI与虚拟货币政策主管萨克斯(David Sacks)此前经常表示,支持建立一个更自由的、让AI公司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并反对AI模型上的审查。

在美国,联邦层面的AI监管立法进程持续停滞,导致监管责任大量下放至各州。值得注意的是,去年9月,在全球主要AI企业云集的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否决了一项已获得州参众两院通过的SB1047法案。该法案要求投入超过1亿美元训练AI模型的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方案。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吴涵律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监管方面,欧盟采取了重事前监管、兼顾事中和事后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模式。而美国的AI治理思路与欧盟存在明显差异,且美国正式立法尝试较少,且暂未在美国范围形成内具有广泛适用性与法律效力的统一监管规则,倡议性文件居多。

在谈及美国AI立法困境时,经济学人智库(EIU)技术与电信领域首席分析师蒂利恩(Dexter Thillien)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美国联邦层面,历史经验表明,即便同时控制白宫、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大权力机构,法规的通过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利益分歧,两党仅能在特定议题上仍能达成共识,例如《芯片与科学法案》。但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以往能够通过的法案也可能难以实现。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