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本故事为虚构。
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1、
农贸市场的房子,终于有人开发。
静安不想要楼房,因为她手里已经有两个楼房,面积虽然都不大,但能住就行。
这一次她想要现金。
想起六小学的烂尾楼,心里就剜着难受。那么辛苦赚来的钱,就那么打了水漂。
那是众目睽睽之下出现的恶行,但是,没人管。大家都是围观的态度。这更是一种可怕。
静安害怕了,她不想要楼房,这次只想要现钱,落袋为安。也省心烙印的。
母亲没去旅行之前,她一再地告诉静安,要楼房,不要现钱。
现在楼房价格不一样了,有了楼房,到时候卖出去,能多挣很多。
静安没有那个心思琢磨楼房的事情,她不想装修,什么都不想。
她的心思要是放在楼房上,她就没法安心地写作。
她就想赶紧签字,拿到现钱,这房子就再也跟她没关系了。
农贸市场那一片,不是葛涛和李宏伟的项目,是祁少宝和孙总盖的楼房。
冬儿跟姥姥姥爷去旅行之后,有一天李宏伟来送李亮写作文。
李宏伟对静安说:“陈婶让我来劝劝你,那房子别要钱,要楼吧,将来能多卖一些钱。”
静安跟小哥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我不愿意再琢磨楼房的事情,你也知道六小学对面的烂尾楼,我怕再出现那样的事儿。”
李宏伟笑了“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祁少宝盖的楼,不会有事的,六小学的楼房是外地来干活祸祸的。
“本地人做本地的工程,他祖坟不要了,敢这么干?”
李宏伟劝说了静安半天,静安终于决定要楼。
李宏伟说:“你赶紧签字吧,我跟祁少宝说一声,给你个好楼层,到时候卖的时候还能多卖一些。现在一平的价格在2000左右,现金太少了,知道不,这数学你还不会算吗?”
李宏伟还说:“房子盖好,你就在楼上贴出卖房的启示,到时候我也帮你张罗卖楼。”
这件事静安有了打算,也就不再闹心。
说起六哥车祸的事情,那个肇事司机一直没找到。
葛涛的左腿不敢使力气,走路有点瘸……
人生就像江里行船,说不上什么时候一个浪头打过来,船里就进了水。弄不好船还翻了。
人只要学会游泳,再多套两个救生圈,多大的浪头也不害怕。
静安去了一趟农贸市场的售楼处,把房子的事签了字。
李宏伟跟着她去的,要了一个临街的三楼。
二楼要不到,临街的二楼,有些人要做生意的。
三楼挺好,楼层不高,上楼也不费劲。
本来,静安的这个小平房也就给一个中门,40左右的。
李宏伟劝说静安再加点钱,要个七八十平的两室一厅,他说两室一厅比一室一厅好卖。
静安豁出去了,这件事全部听小哥的,她又添了几万块钱,买了87平的两室一厅。
这个格局非常好,静安都喜欢了。
南阳台,南客厅,看房子的样板图,静安也相中了。她就喜欢朝阳的大客厅。
李宏伟说:“静安呢,你其实可以把报社后面的楼房卖掉,你住这个楼房,这个楼房宽绰,将来冬儿结婚,领着孩子回来,孩子还能玩开。
“再说,农贸市场这里是市中心呢,多好啊,买啥都方便,下楼就是商场。”
静安说:“报社后面的房子不能卖,那是我的财运,我咋能买它?自从买了那个房子,我出了四本长篇,现在又写剧本,那是我的福地……”
李宏伟哈哈大笑:“你还信这个?我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静安不好意思地笑了。“经历的越多,怕的越多。也可能是我老了吧。”
李宏伟打量静安:“我比你还大呢,我都没觉得老,你就老了?”
静安心里说,男人和女人不一样,体力上就不一样。
男人抗老,女人不抗老。
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将来房子盖好,静安把楼房卖掉就可以。
这一年,普通的楼房,房价在2000左右。按照李宏伟的说法,楼房盖完,明年春夏卖楼,楼房还得窜上去一截。
87平楼房,怎么也能卖个18万。
这样的话,静安能挣上一笔。
当年这个平房买下来的时候,花了一万多元。这些年修葺这个房子,也花了一些,但总体也没达到两万。
签完字,静安要请李宏伟吃饭,李宏伟开个玩笑:“你六哥要是知道你单独请我吃饭,那他会嫉妒死。”
静安笑了起来。
李宏伟也笑了。“其实,这是你六哥吩咐我做的,一定让你要个楼房,这可能是你唯一的一次,因为房子赚钱的机会了。”
静安笑了,知道葛涛对她好。
“等六哥出院,我请你们吃饭。”
李宏伟说:“你挣钱不容易,你请啥?等你六哥出院,他要请客的,到时候你赏脸参加就行了。”
静安点点头。
“只要我在家,我肯定去吃饭。不过,下个月我要去省城参加一个会,要七八天,六哥请客不在那一周就行。”
省里召开创作会,给静安发出一封邀请函,静安要去参加。
事后,静安给葛涛打电话,他没接。
大概是忙呢,接电话不方便?
2、
冬儿这次去旅行,成熟了很多。
买票,订酒店,都是冬儿做的。
按照姥爷的想法,他不想住酒店,就想住在二姥爷家里。
但是姥姥不同意。姥姥跟二姥姥关系不好。也不是不好。
姥姥说,二姥姥不喜欢家里来客人,尤其不喜欢农村人去家里。
在二姥姥的心里,凡是小地方的人,都是农村。哪都没有哈尔滨人高贵。
姥姥说:“其实,你二姥姥也是农村人,但她说话撇咧的,我不愿意搭理她。你姥爷总想去哈尔滨,我不想去,再说,住在人家的家里,多累呀,不能想躺着就躺着——”
姥姥这一年,70岁了。早已经是一位老人。
冬儿说:“姥姥,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想法我也知道了,你放心,我定个酒店,到时候姥爷要是想住在二姥爷家,那咱俩就住在酒店。”
姥姥很满意冬儿的安排。
她也舍不得钱:“冬儿啊,你妈给你多少钱,别花掉,你妈挣钱不容易。”
冬儿说:“你放心吧姥姥,我知道节省花钱。我就定了一个房间,姥爷要是不想在二姥爷家住,咱们三个人住在一个房间,也能住下。”
姥姥觉得冬儿长大了。
冬儿买的卧铺票,姥爷还有舍不得,因为卧铺比硬座贵了一倍还多。
不过,冬儿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姥爷也就不能再说什么。
临走的前一天,静安的姨妈去母亲家里。母亲跟自己的妹妹说起出门旅行的事情。
姨妈羡慕地说:“你们家的静安现在这么挣钱了?你闺女可真孝顺,你们出去玩,可真幸福啊。”
姨妈走了之后,母亲叮嘱父亲:“这次去哈尔滨,给咱闺女买点东西回来。
“孩子让咱们出去玩,啥也不用咱么花钱,还给咱们钱,这是啥样的好事啊。咱得表示一下,你说呢?”
父亲啥时候都舍不得花钱,就说:“静安也不缺啥,还买吗?”
母亲说:“这也是礼貌,跟自己的孩子,也得礼尚往来,不能只入不出啊?我们不能做貔貅。”
父亲年纪大了,总觉得儿子缺钱,他手里有钱就留着,担心儿子哪天用,他没有钱帮不上儿子,那多难受啊。
静禹买房子的钱,都已经还给父亲了,但父亲还是节俭。
他也节俭了一生。
哈尔滨之行,挺顺利。
出门前两天,父亲就给静安的二大爷打了电话。
火车到了哈尔滨,静安的堂哥堂姐开车去火车站接他们。
直接把他们三人送到二大爷家里,晚饭是在楼下的饭店吃的。
饭后,冬儿就领着姥姥走了,说姥姥很疲惫,想要休息。二大爷家附近就有酒店。
冬儿给静安打电话:“妈,我想跟姥姥在二姥爷家附近的酒店住,之前定的酒店,定金就不能给退了,你会不会埋怨我?”
静安说:“埋怨啥啊?你在外面领着两位老人,多难啊。一切都你自己做主吧,妈相信你。
“定金不退就不退吧,是咱们违约在线,你跟姥姥在二姥爷家附近住酒店是对的,这样你姥爷去酒店也方便。”
电话挂断,冬儿越想越不对劲,她把姥姥安置在酒店之后,冬儿就坐着公交车,去了之前定的酒店。
冬儿想求求人家,把定金退回来一半。
这天也该着冬儿走远,冬儿去酒店的时候,就有一帮人的旅行团入住酒店。
旅行团的人临时多了几个人,酒店的房间不够了。
冬儿在旁边看明白了,就对酒店一个经理模样的人说:
“大哥,我办事的地点距离你们酒店远,要是你把定金退给我,我就把房子让给他们,你看行吗?”
怕人家不同意,冬儿又说:“退给我一半也行。”
没想到,东北小伙子可讲究了,说:“老妹你这话说的,你不住了,我能收你钱吗?都退给你吧,也没耽误这间房子的入住。”
冬儿拿到定金,给静安打电话。
“妈,定金都退给我了!”
静安还不太相信:“那小伙子是不是看上你了?”
冬儿咯咯地笑起来。“妈,看你说的。”
静安说:“冬儿,妈说的是真话。你知道吗?年轻漂亮,在外面就是一张通行证。
“但你要记住一点,要好好地用这张通行证。因为年轻漂亮是表面的,谁年轻谁漂亮都有这张通行证。
“但是,脑子里的智慧,不是所有年轻漂亮的女人都有的。”
冬儿又笑起来:“妈,我旅行呢,你又给我上课——”
冬儿没有坐车,她走路回到姥姥住的酒店。
这一路上,她想了很多,妈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年轻,漂亮,女人,都是通行证。
一样的事情,姥姥去办,那个经理可能就不愿意给姥姥退钱。
冬儿去办,可以说手到擒来。这不是漂亮的力量吗?
这时候,静安的电话又打进来。
有时候冬儿挺烦妈妈这点,遇到针鼻儿大的事,她就针扎火燎,着急了。
冬儿故意等了半天,才接起电话。
“怎么了?老妈又有啥指示?”
静安听出冬儿声音里的不太满意,就说:“妈妈给你打电话,这次是要表扬你。
“你今天要是不去酒店,争取一下,人家不会给你退定金,对吧?”
冬儿嗯了一声,不知道妈妈接下来的话,是不是“但是——”
静安接着说:“闺女,啥时候智慧和行动力,都比年轻和美貌重要。妈就这一句,明天你们要是去太阳岛,多拍点照片,给妈拿回来看。”
冬儿忽然说:“妈,你现在不忙了?你也来呗。”
静安舍不得时间:“你们玩吧,天黑了,早点回去。”
3、
葛涛基本上康复了,请大家吃饭。
他请了好几天,每天一桌,这天晚上,葛涛请的都是过去长胜的老朋友。
给葛涛敬酒的时候,静安忽然发现葛涛的两鬓斑白,他有白发了?
在静安的心里,葛涛一直都是年轻的,特别能嘚瑟的,就没有人比他精力更充沛的。
尤其他走路,左腿一拐一拐,看到这一幕,静安心里很不是滋味。
晚上吃完饭,大家往外面走,要去长胜唱歌。
葛涛走得慢,小姚在后面陪着他。
静安也放慢脚步,等葛涛走上来。
葛涛看着静安笑:“看到六哥这个熊德行,你开心吧?”
静安苦笑:“我看见你也有白头发了——”
葛涛也笑:“心疼我了?”
静安说:“一直以为你很年轻,没想到你也老了。”
葛涛抬眼打量静安的头发:“你头发黝黑的,挺好。”
静安说:“我是染的,以前一年染一次,现在两月染一次,都有白头发。”
葛涛自嘲地笑了。“我是一个月染一次,你以前才看不到我的白头发,最近住院,康复治疗,我就没染头发,白头发就都露出来嘚瑟。”
静安被他逗笑了。
葛涛忽然深情地说:“静安,我出事那时候,真想起你了,就后悔,当年为啥不坚持一下——”
静安故意开玩笑:“你就那两下子,你坚持个屁!”
葛涛气笑了,也不顾小姚在旁边,盯着静安说:“再试试,看我是不是两下子——”
静安给了他一杵子:“滚犊子!””
这次到长胜唱歌,艳子和三姐对葛涛很恭敬,再也不骂骂吵吵的。
据说,葛涛的遗嘱里,把他的大部分身家都给了两个孩子,但孩子要想花这笔钱之前,必须经过艳子的同意。
艳子没想到葛涛这么信任她,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她。
她对葛涛也转变了看法,不再怨恨他。
三姐是随着艳子的,艳子不恨葛涛,三姐也就把葛涛当成客人,不,当成贵客。
这天晚上,静安陪着葛涛唱了几首歌。
众人都喝多了,葛涛没喝多。因为他还在吃药,小姚看着他,只让他喝了两杯啤酒。
葛涛让静安点了一首歌,是张信哲的《别怕我伤心》。
这是90年代的歌,一晃都过去20来年了。
20年后,他们还能一起唱歌,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前奏一响,静安的心就颤抖了一下。
葛涛拿着麦克风唱了起来,声音再也不是过去的甜腻,而是充满了沧桑——
我从来不敢给你任何诺言
是因为我知道我们太年轻
你追求的是一种浪漫感觉
还是那不必负责任的热情
心中的话到现在才对你表明
不知道你是否会因此而清醒
让身在远方的我,不必为你担心
……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
20年,是静安最好的时光,是她最好的20年。
她不后悔,她把时间都给了自己。
虽然,跟葛涛恋爱过,跟侯东来结过婚,跟顾泽相处。但她始终都是她自己。
她再也没有因为感情的事情,让自己不再成长。
她始终都是自己,她没有沉溺在男人的柔情似水里不能自拔。
她一直走着自己要走的路,一直都在向前奔跑。
20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20年的辛苦,换来了现在还算不错的生活。
只是,跟葛涛唱歌的时候,她心弦还是被拨动。
如果她生活够好,她会愿意在感情里,跟一个男人相守一生吧,宁愿舍弃自己的身份,去做男人依人小鸟。
但她的生活,需要自己奔波得来,要不然,这幸福很可能说没就没了。
她拿起麦克风,轻声地唱下去,她的声音,也不再年轻,充满了沧桑——
好久没有你的信
好久没有人陪我谈心
怀念你柔情似水的眼睛
是我天空最美丽的星星
……
4、
这个夏天,都是好事。
静安的房子签字了,静安又出版了两本书。这是她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两本书不是长篇,是短篇小说集。
静安在6年前,刚从报社辞职出来,她给时尚杂志写了两年稿子,每天都写一个故事,写了整整两年。
这些故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杂志上,静安从来想过结集出版。
是北京的编辑涂成,有一天给她打电话。
涂成开门见山:“大姐,好消息,你听不听?”
静安笑了:“兄弟,你给我的什么消息我都听,你说吧。”
涂成也笑:“还得是我大姐,爽快,够义气!我们公司还有出版的机会,你的短篇小说想不想出版?”
静安喜出望外,连忙说:“太想出版了,不知道怎么出版?”
涂成说:“公司现在走悬疑风,你当年不是写了很多恐怖小说吗?我就要恐怖小说。
“你把你的恐怖小说都收到一起,做成一个文档,排上目录,给我发过来。”
静安很高兴,问道:“需要多少字?”
涂成说:“12万字就行。”
静安问:“钱咋算?”
她现在已经很大方很坦然地谈钱了。
涂成说:“大姐,这种小说集给钱不多,而且是买断,你出不出了?都是这样,没法给你例外。”
静安有点想打退堂鼓。
涂成说:“大姐,你已经发表在杂志上,挣了一回钱,这回就这么给老弟吧。想出书的人多,你也知道现在出书难,行不行?”
静安想了想,涂成说的是对的。
这件事可行,尤其是涂成的事,她也应该支持。
她说:“行,不过,12万字太少了,我写的恐怖小说,肯定超过24万字。”
顾泽高兴地说:“那你就整两本,一本恐怖色彩浓一些,一本悬疑情感的——”
就这么说定了。正好张总和王总还没有给静安来电话,静安就开始搜集自己的小说。
排了两本书,给涂成发了过去。
涂成说:“书一出版,我就给你打钱,数目虽然少,但老弟这里胜在速度快。”
这些年,涂成在北京,一直很努力。
2013年,是静安丰收的一年。努力了半生,终于路途顺畅了一些。
这也是她一步一步艰辛地跋涉走来的。
冬儿领着姥姥姥爷旅行归来,母亲给静安买了一双漂亮的靴子。
这靴子太漂亮了,黑色的,高腰的,靴子一侧是孔雀翎。
静安穿上这双靴子,心里柔情似水。
这双靴子,不仅是价格高的原因,也不仅是因为漂亮,而是因为这双靴子太合脚了。
静安穿着两只靴子在地上走来走去,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一只孔雀,两脚使劲一蹬地,她就能扇着翅膀飞起来。
母亲看着静安穿着靴子满地走,欣喜地问:“合脚不?”
静安说:“合脚,太合脚了,妈,你咋给买得这么合脚,比我自己买的鞋子都合脚。”
冬儿说:“妈,我姥姥心里可有你了,买靴子的时候,姥姥让我试穿的,我说正好,可姥姥却买大一号的,说你脚背高,要大一号的才好。”
静安感动地看着母亲:“妈,我给你的钱,你都买靴子了吧?”
母亲笑笑,说:“没花啥钱。”
冬儿在一旁说:“这双靴子,是姥姥和姥爷给你买的。姥姥把姥爷那500元也要回来,给你买的靴子。”
这双靴子,花了1200元。
母亲路过鞋垫,一眼就相中了橱窗里摆着的这双靴子,她对冬儿说:“你妈穿上肯定好看。”
母亲从来没买过这么贵重的鞋,静安也没有买过。
她要给母亲钱,母亲不要。
“我们有退休金,要你的钱干啥?这一趟去哈尔滨没少花钱,各处去转,差不多都是冬儿花的,我和你爸啥钱也没花——”
冬儿说:“不都是我花的,我姑姑和我叔叔花了很多,吃饭都是他们花的,就我们自己玩的那两天,才是我花的钱。”
静安打算过些天给母亲买点礼物。母亲的生日快到了。
她跟冬儿说起来,冬儿说:“妈,我建议你给姥姥买个手机,这次出门,我发现手机太重要。
“我总是担心姥姥和姥爷走丢了,他们要是有了手机,我就不会那么担心。”
静安觉得女儿的提议很好,她决定等母亲过生日,就送给母亲一个手机。
5、
静安后来修改添加的20万字,也过关了。
编辑给静安发来一句话:“全部过关了,你可以休息一下了。”
静安高兴之余,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她问编辑:“老师,尾款啥时候能到位。”
编辑说:“5个工作日之内。”
静安又说:“那我后来写的20万字呢?”
编辑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你当时没跟公司再签个协议吗?”
静安有点后悔没补签个协议,就说:“没有,您帮我问问王总,看这笔钱怎么算。”
这种时候了,稿子都已经交上去,她没法再跟人家谈判,就看对方的良心了。
编辑却说:“我没法问呢,你自己问吧,因为这件事不是我经手的。”
这个编辑,静安跟她沟通不顺畅。她给静安的修改意见,也不到位。
甚至有几次,静安觉得这编辑太年轻,编辑对于静安的作品,有些内容没看懂。
她也不能说什么,她没有这个权利。
静安知道,一个好的编辑,会带领作者攀上一个写作高峰。
一个不好的编辑,能把作者的写作热情灭掉。
静安说了句谢谢。剩下的,就是自己想办法吧。
静安准备先别问,先把尾款拿到手再说。
等到尾款拿到手,她再讨要20万字的稿费。
别这时候给老总惹生气了,到时候尾款都拿不到手。
前几天,陆老师请静安吃饭,有个短剧要拍,问问静安是否参与。
静安摇头,不参与。因为参与的人好几个。
静安有话说到明面上,她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拒绝别人。
酒桌上,她敬了陆老师一杯酒,侃快地说:
“老师,很感谢您有项目就想到我,想让我多赚点。但是,老师您也知道我的脾气,我不能跟人合作,我适合单打独斗。”
她也不管在座的人听见高兴不高兴,熬了半辈子,她现在才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只要自己高兴就好。
她说:“老师,以后您要是再有项目,需要一个人写的,您再找我,我肯定写,保证给您写好!”
师兄举杯打圆场,静安也不在意。
这是她的真话,她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这次写东北王,前前后后,加上删掉的,加上重写的,她写的超过了100多万字。
这些写作的积累,让她知道写作这件事,不能跟人合作一起写。
一个人写,那是多么痛快的事情。
陆老师笑着说:“我就喜欢静安这个爽快劲,有话直说,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大家在桌上问起陆老师之前写的剧本,钱有没有拿到。陆老师说,尾款还差一点。
席间,静安去厕所,师兄出来抽烟。
师兄跟静安在门口聊了半天。据说,尾款只拿到三分之一,还是老师坐飞机去吵架才要回来的。
这笔钱给师兄弟分的时候,也有不满意的,总之吧,多人合着写,是不快乐的事情。
静安问了一句:“你们这么多人,老师还找我写干啥?”
师兄看着静安,意味深长地笑。“因为你这把手,不是谁都有的,老师新收的女徒弟啥也不是,就溜须行。”
静安忍不住笑了。没想到师兄牢骚满腹。
师兄说,跟陆老师写剧本这么多年,尾款经常拿不到。
师兄后来干脆都不把尾款当成计划之内的钱。就当没有这笔钱,否则的话,你要是惦记这些,将来得不到还难受。
静安听的多了,也很担心,跟王总和张总的合作,尾款可能会费劲。
再说,还有一笔最后的钱。这不仅是尾款的事情。
静安没有陆老师出名,静安也没有去北京跟人家签约。人家要是说公司解散了,静安上哪找人家去?
影视公司多了,人家换个名字,想躲避这两笔钱,都有可能。
9月份,冬儿又背着行囊去通化念书。
送女儿去火车站,看到女儿登上了火车,静安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
冬儿长大了,静安老了;冬儿走了,静安还留在原地。
静安心里很不是滋味。
冬儿突然从车门里跑下来,一下子给了静安一个紧紧的拥抱。
已经多久没有跟女儿拥抱了?从女儿上高中,好像就没有过了。
静安强自欢笑,拍拍女儿的肩膀:“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火车开走了,好像把静安年轻的20年都带走了。
火车带走的是她20岁的女儿啊。
回来的路上,静安没有打车,她想安静地走一走。
在走路的时候,她会遇到那个年轻的自己,她会跟年轻的那个自己,好好地聊上一会儿。
她会告诉那个年轻的自己:“你当初的选择,都是对的。虽然苦一点,但熬过去就好了,现在的所有,都是你值得拥有的。
“别放弃希望,只要有希望,你就还能继续走下去——”
这时候,手机忽然进来一条短信,静安打开一开,眼睛挣得比豆包还大,有点不够使了——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为虚构。
感谢点赞!感谢评论!感谢转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