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运往阿富汗战场的一批军火弹药,被士兵发现竟是中国过期四十多年的废弃弹药,锈迹斑斑,让人心里直发毛。
瞬间军心瞬间浮动不安,谁能想到,这批“催命符”的提供者,竟是一家由一个22岁年轻人打理、藏身于迈阿密破公寓的小公司?这就是引发全球关注的AEY军火丑闻开端。
毛头小子的惊天豪赌,竟成了五角大楼座上宾?
故事得从2007年秋天说起。
阿富汗战场,陆军中校阿玛努丁在例行武器检查时,手里的弹匣突然不对劲,有的竟然裂开了!里面的子弹更是锈迹斑斑,让人心里直发毛。
他凑近一看生产标识,赫然写着“1966年”。
我的老天,这意味着这些本该保命的军火,竟是过期四十多年的废铜烂铁!
这批“古董级”弹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在阿富汗军方激起千层浪。
军心浮动,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即将引爆全球军火丑闻的导火索。
转眼到了2008年3月底,《纽约时报》一篇重磅报道,像聚光灯一样打在这起事件上,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报道的核心,直指一家名叫AEY的美国公司,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家公司的总裁,埃弗拉姆·蒂维洛利,当年才二十二岁。
真要说AEY的实体,寒酸得让人咋舌,迈阿密一间破公寓,几台旧电脑,一部电话,这就是全部家当。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皮包公司”,硬是从美国国防部手里,撬走了一份高达三亿美元的军火大单,合同内容是为阿富汗国民军提供急需弹药。
信息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经,如何在军火界屡试不爽?
这位二十二岁的总裁埃弗拉姆,履历那叫一个“精彩”,年纪轻轻就因为行为不端被学校扫地出门,还早早染上了毒瘾,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后来在以色列的一所戒毒学校,他遇上了日后的生意搭档戴维·帕库拉。
这位帕库拉,摇身一变成为公司副总裁之前,职业是按摩师,很难想象吧?
一个瘾君子,一个按摩师,两个背景天差地别的人,却都敏锐地嗅到了乱世军火贸易里那股夹杂着铜臭和血腥味的“机遇”。
AEY公司最早是埃弗拉姆的父亲迈克尔·蒂维洛利创办的,从1999年成立起就一直半死不活。
父子俩穷困潦倒时,甚至不得不去一家叫波塔赫的战术装备公司打短工糊口。
但小埃弗拉姆显然不是个安分的主儿,阿富汗战争的炮火声,在他听来仿佛是发财的冲锋号。
据说,他和老爹从波塔赫公司离职时,还不忘“顺手牵羊”,把老东家的客户资源也一并打包带走了,真是一点亏都不吃。
AEY公司的发家史,简直是“空手套白狼”的教科书式演绎。
他们专门盯着美国政府的军火采购项目,用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报价来吸引眼球。
一旦中标,立刻掉头扎进国际军火的灰色地带,满世界搜刮廉价弹药。
至于这些弹药的质量如何、来源是否合规,那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偏偏国防部的采购负责人里,懂军事装备的专业人士少得可怜,这就给AEY的投机取巧提供了天赐良机。
早在2004年,他们就用类似的手段,拿下了给美军特种部队供应弹药的小单子,价值不过十二万多美元,但这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胆子也越来越大。
业务竟然还拓展到了美国能源部、环境保护署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机构,这次针对阿富汗的三亿大单,无疑是埃弗拉姆膨胀野心的极致体现。
“万国牌”弹药的致命伪装,如何蒙混运往前线?
阿富汗军队用的多是苏式武器,AEY公司在为这些武器搜罗配套弹药时,更是把“灵活变通”发挥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埃弗拉姆拍着胸脯保证,他提供的弹药主要来自匈牙利,听起来还算靠谱。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像剥洋葱一样被层层揭开:这批货里,掺杂了大量来自东欧其他国家的陈年旧货,甚至还有不少中国制造的步枪和弹夹!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法律可是白纸黑字写着,严禁本国军火商跟中国搞任何军事交易。
AEY公司是怎么瞒天过海的呢?他们的手段其实也并不高明:伪造文件、重新包装,企图把这些来路不明、质量堪忧的“杂牌军”洗白,然后堂而皇之地运往阿富汗。
对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阿富汗士兵来说,这些过期甚至可能失效的弹药,简直就是催命符。
劣质火药,关键时刻哑火、卡壳,甚至炸膛,哪一样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代价。
阿玛努丁中校那句“这让我们非常不安”,饱含着前线将士多少的忧虑、愤怒和绝望!
更讽刺的是,丑闻已经被《纽约时报》捅破天,美国陆军也宣布终止和AEY公司的合作了。
可就在这风口浪尖的2008年2月,AEY公司居然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向阿富汗运送了将近一百万个弹夹!
这批货到了美军手里,顿时成了烫手山芋。
因为对这批弹夹的质量极度不信任,美军压根不敢把它们发给阿富汗部队。
收也不是,退也不是,这进退两难的窘境,活生生把美军在军援物资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暴露无遗。
公开招标的幌子下,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猫腻?
这场闹剧,毫不留情地撕开了美国国防采购体系上一个巨大的口子。
国防部搞网上公开竞标,本意是好的,想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
在实际操作中,供应商资质审核松松垮垮,产品质量检验形同虚设,合同执行监督更是软弱无力。
这一连串的漏洞,简直是为AEY这种投机倒把的“聪明人”量身打造的游乐场。
订单执行和质量监管这两个环节严重脱节,才让一个毫无根基的皮包公司,能在好几年时间里如入无人之境。
大摇大摆地骗取巨额国家资金,还把劣质军火心安理得地送到盟友的战场上,坑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当丑闻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政府在追查责任时,却似乎有意无意地想把调查的火力引向“中国过期弹药”这个敏感点。
大肆渲染AEY公司违反禁令与中国交易,固然是其罪状之一,但这种做法,也在相当程度上转移了公众对美军自身监管体系系统性缺陷的注意力。
最终,还是来自另一家军火商的举报,加上调查人员在AEY公司电脑硬盘里翻出了“如何打包中国子弹”的操作记录,这些关键证据才把埃弗拉姆送上了审判席。
他因为欺诈、串谋、违反《武器出口管制法》等多项罪名,被判了四年监禁。
当军火掮客成了网红,这荒诞剧还有续集?
事件的发生,倒也确实“推动”了美国军售采购流程的一些改革。
据说,2010年之后,美国方面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标的权重,强化了对供应商背景的审查,还试图建立更完善的产品溯源机制。
听起来很美好,对吧?可惜,这些亡羊补牢的措施,真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丑闻重演吗?恐怕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毕竟,就在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仓皇撤离时,遗留在当地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再次让全世界对美国军售的效率和资源浪费问题,发出了深刻的质疑。
这场景,仿佛是当年那起过期子弹丑闻,一个遥远而苦涩的回响。
而我们的主角,埃弗拉姆·蒂维洛利,在监狱里待够了日子,重获自由。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位昔日的“军火少年犯”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退出江湖。
他摇身一变,居然把自己这段不怎么光彩的经历写成了回忆录!
借助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他竟然还真吸引了一批猎奇的追随者,俨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红”,又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这出人意料的续集,无疑给这起本就荒诞的军火丑闻,又添上了一抹浓重的黑色幽默。
从破公寓里的皮包公司,到震动五角大楼的军火巨案,再到阶下囚与网红的身份转换,埃弗拉姆的故事像一部荒诞的黑色幽默剧。
只是,这剧本的代价,是前线士兵的鲜血和国家信誉的破产。
而那个看似能一夜暴富的“捷径”,终点往往是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深渊,这场闹剧留下的问号,比故事本身更耐人寻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