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董某更“厉害”的人物被扒出,19岁进协和,还和领导一起吃饭

我不叫丽丽

一天五杯咖啡、陪爷爷上门诊、和领导吃食堂,这居然是协和博士的日常。

2025年5月,23岁医学博士韩佳澍的“摆烂日记”突然冲上热搜。这位15岁留学加拿大、19岁进协和、23岁拿下博士学位的“天才少女”,在舆论发酵后秒速销号,留下满屏问号。

韩佳澍的履历堪称医学界“爽文”:2000年出生,15岁跳级进入多伦多大学,19岁通过协和4+4项目攻读临床医学博士。这个允许非医学背景学生四年速成的项目,让她23岁就拿到清华协和双签章学位证书,还创立了肿瘤科研公司珑生生物。但网友发现,她的博士论文正文仅12页(传统医学博士论文普遍50页以上),临床轮转时间不足普通医学生一半。

更引发争议的是她在社交平台晒出的日常:早晨赖床抱怨“不想上班”,上午喝咖啡发呆,下午陪爷爷去胸外科门诊,晚上小酒配闲书。有规培医生对比自己的经历:“我每天写病历到凌晨,她却在拍毕业照?”网友还发现,她参与的Whipple手术(普外最大手术之一)患者术后直接进ICU,家属举横幅控诉“23岁杀手博士”。

协和“4+4”项目随即成为焦点。该项目要求申请者来自全球前100高校,并提供3封副教授以上推荐信。但网友质疑:韩佳澍的推荐人之一被曝是协和某院士;传统医学生需48个月临床轮转,“4+4”学生仅24个月;更有多位跨界学员被扒出论文不足20页。三甲医院招聘负责人直言:“我们需要能主刀的医生,不是理论家”。

随着舆论发酵,韩佳澍连夜清空社交账号。但网友保存的截图显示更多细节:她频繁提及“爷爷胸外门诊”“外婆家骨科”;创立的生物公司注册资本仅10万元,却承接协和科研项目;其参与的肝胆胰外科课题组成员集体噤声。目前,国家卫健委已介入调查协和“4+4”项目,封存韩佳澍经手的18台手术记录。

这场争议背后,是公众对医学教育公平的深切焦虑。当15岁留学需要百万成本,当推荐信比寒窗苦读更管用,当手术台成为“速成博士”的试验场,谁还敢相信白大褂下的誓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