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刘娜

首发公众号 |闲时花开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你在天上投胎找父母时就已经决定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

而是心理学家早就达成的共识。

这段时间,黄圣依和她的妈妈邓传理老师,参加了一个综艺。

节目中,邓妈妈和黄圣依在沟通“打扫卫生、聘请保姆、穿衣出游、育儿理念”等家庭琐事时,用中英双语的交叉输出,激烈反驳黄圣依的样子,被网友称为“杨子附体”

大家都知道,邓妈妈是《新民晚报》的高级编辑,有着老派知识分子的强势和高傲。

她为了让女儿黄圣依屈服于自己,一会儿搬出《劳动法》反驳,一会儿引用米勒油画《拾穗者》,批评女儿无知。

这不由地让人想起过往公开的节目里,杨子不止一次嘲讽黄圣依没文化。

曾经气得著名主持人李湘,都忍不住下场怼杨子。

令我难过的是:

面对妈妈的反驳和攻击,黄圣依表现出和《再见爱人2》中,被杨子反复说教时一模一样的破碎无力感。

那种破碎的无力感里,迷茫着“你为什么总是这样PUA我”的抵触和绝望。

就连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都忍不住在微博上感慨:

黄圣依的妈妈,从个性到长相,都和杨子如出一辙。

命运看似波谲云诡的纹理里,早就写好了原生家庭的密码。

看看黄圣依和妈妈的相处模式,我们才渐渐明白:

在那段婚姻里,家世、颜值、才华和情商都在线的黄圣依,为什么被自狂自大自恋自嗨的杨子控制这么多年。

原来,她沉沦于“熟悉的窒息感”里,一直在找妈妈。

我们的伴侣,是我们父母的翻版或反面。

这是原生家庭带给子女亲密关系的业力之一。

比如。

你有个强势独断的妈妈,这同时意味着你一定有个懦弱寡言的爸爸——夫妻关系是个配套系统,一方强悍,另一方必然以软弱配合。

那你长大后,极大概率就会找个同样强势武断的伴侣。

又或者,你在讨厌妈妈中,竟然不自觉地活得和妈妈一样强势孤独,而你的伴侣又沦为你爸爸的翻版。

不用说他人,只说我自己。

我的原生家庭里,妈妈和爸爸都是善良朴素的人。

但不可否认,他们有着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父母,共有的创伤和局限。

我妈妈年轻时爱唠叨指责,我爸爸则擅长沉默隐忍。

我和我妹妹后来选中的丈夫,都和我爸爸如出一辙的寡言少语。

年轻时,我在工作和家务中焦灼不堪时,也曾像我妈妈那样动不动陷入抱怨和指责,一次次扣动情绪的扳机,把糟糕情绪射向我的丈夫。

直至后来,我在读写和反思中,察觉出自己在不由自主地沿袭妈妈身上最令我害怕的一面,也在伤害着父亲一样默然的丈夫

所幸的是,我不像妈妈那样一直困守于底层中国。

我踩着父母的肩膀,来到了大城市生活,拥有相对体面的工作,能链接更高能量的人群。

在读写修行和内观反思中,我日复一日地矫正自己的言行,也年复一年地安放自己的心魂。

我一点点走出了妈妈当年的戾气和焦灼,我的丈夫也一点点超越了我父亲曾有的妥协和懦弱。

在时间的馈赠里,我们在烟火深处的彼此疼惜中,学会了好好说话,好好听对方说话,好好给对方说话。

这里面,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父母身上最致命的缺点,却依旧闻着熟悉的味道,在不自觉的潜意识驱动下,选择和父母雷同的伴侣呢?

答案很扎心:

因为,我们想要营救童年时幼小的自己。

但我们没有时光机,没法穿越回到童年,把自己从父母争吵不休的恐惧创伤中,拯救出来。

于是我们长大后,就在潜意识不自觉地推动下,通过和伴侣构筑亲密关系的方式,模拟出和父母关系相似的家庭模板。

我们就像悬疑电影里的主角那样,试图在相似的场景里,一次次回到案发地的原点,通过不同的选择,改写悲惨故事。

我们一再爱上和父母相似或相反的人,只因为我们要营救内心里那个哭泣的小孩。

还以我自己为例。

年少时,我非常同情总被母亲指责的父亲,于是我选择了和父亲性格相同的丈夫。

当我被写作和养育搞得苦不堪言时,又没法好好向丈夫寻求帮助。

我就在代际创伤的沿袭中,像母亲当年苛责父亲那样,苛责我的丈夫。

尤其当我想要和丈夫谈判,而害怕冲突的他则以逃避不回应我时,我就在愤怒中变得更加暴躁。

我为什么会如此暴躁?

不仅因为丈夫的不回应。

还有他的不回应,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看到的父亲一次次向母亲退让的无力。

他的不回应,勾起了我的创伤应激障碍。

我渴望丈夫能回应我,亦如我期待我父亲当年能勇敢站起来,和我母亲大声争论,说出他的心声,维护他的立场。

而不是,每一次父亲都无助地把头埋在双腿间。

恰恰是后来,我悟出了:

我对丈夫的愤怒里,有我对母亲在养育和生计中苦不堪言的传承,亦有我对父亲逃避沉默的隐性攻击的不满,我才彻底接纳了我的丈夫,对他产生无限的悲悯。

我要爱他,接受他,给他机会说话,听他好好说话,他才避免成为我父亲因过度隐忍而总是生病的宿命。

我在时光折叠中,洞见了自己强迫性重复的命运。

35岁以后,我暗暗发愿,要好好修行,走出父母传承给我的业力。

我要用余生的虔诚修行,结束内在的战场,修好自己的能量,善待身边的爱人和小孩。

我开始全部接纳自己的所有面,包括糟糕的部分。

我一再告诉自己:

我无法穿越时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拯救幼小的自己。

但我可以改写我和丈夫的家庭叙事,在当下语境里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父母关系的温柔故事,馈赠孩子一个相对幸福的原生家庭。

我对我自己婚姻故事的重构,首先滋养的是我自己。

我得到了滋养和治愈,我走出了轮回和重复,我内心哭泣的小孩才会笑起来。

是的,亲爱的朋友:

我们谁都无法穿越回小时候,重写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只能臣服于当下语境里,修改正在发生的故事的结局。

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勇气、觉悟和改变,就能在自己的婚姻叙事里,遇见一个不完美但够勇敢的自己,写出一个不完满但很温暖的故事。

当我们写好了当下的故事,我们内心那个小孩的命运,已在悄然治愈中改命。

因为当我们不再过分审视父母,而是创造出个人叙事,我们就成为了自己精神的父母,也超越了过往的伤害。

而我们的孩子,势必在我们的恩养和庇护里,习得爱与温柔。

超越原生家庭的法门,不是一味地和解。

而是我们走出了轮回的业力,修出了慈悲的功德。

你心若菩提,你超越轮回。

你本自具足,你温柔万物。

周六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娜姐福利

点击领取

6条礼盒装【乳木棉桑蚕丝养护收腹内裤】

人性化版型 分段施压设计
紧而不勒 提臀收腹 穿出小蛮腰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情感专栏作家,文艺也理性,温柔也死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作者AI制作,特此说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