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一觉醒来天塌了!最高法院宣布:自2025年2月1日起,如果已婚的人在外和人同居,将夫妻共同财产送人的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原配可以追回,法院也会帮忙要回来。
“那些钱他凭什么送你?那是我们俩的钱!”妻子当庭指向丈夫身旁的年轻女子,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却异常清晰。旁听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法官的裁决——而此刻,他们还不知道,一部刚施行的新规已彻底改写了这场纠纷的结局。
在此之前,许多法院在审理第三者牵扯到财产的案件时,往往只要求第三者退还一半的数额。因为夫妻共同财产中出轨方依旧享有一半的份额,所以其对属于自己那一部分财产的处理是合法有效的。
2020年某地一起典型案例中,丈夫赠与小三的120万元最终只被追回60万,法官当庭告诉愤懑的妻子:“您丈夫有权处置他那一半”。这种判决无形中助长了婚外情中的财产转移,让受害方陷入人财两失的困境。
新规彻底颠覆了这一逻辑:无论原配起诉时两人是否已经离婚,都可以要求第三者退还所有财产。这源于对夫妻共同财产性质的重新划定——法律认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是“不分份额的共同共有”,而非简单的各占一半。
更重要的是,出轨方可能面临“少分或不分财产”的严厉惩罚。在浙江某基层法院今年4月审理的案件中,丈夫为了安抚情人而赠送房产,最终法院不仅判决被赠与的房产需要全额返还,还在离婚财产分割时将丈夫所占比例从50%降至30%。
更让受害方获得全方位保障的是配套规则体系:若出轨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严重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情形”,在子女抚养权争夺中将直接被列为不利因素。此类过错方还需承担离婚损害赔偿。
这意味着出轨者可能同时面临财产缩水、失去子女抚养权、额外赔偿的三重惩罚。
法律天平为何如此倾斜?最高法在阐释立法精神时说得直白有力:“在无过错的配偶与破坏他人家庭的婚外第三者之间,法律保护的是前者,这是必须旗帜鲜明坚持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第三者”的界定相当精准,其适用前提是夫妻其中一方出现了与他人同居生活等严重行为,而非简单的情感出轨。
那么现实中我们该如何认定?广东某中院今年5月的裁定书给出标准:需证明过错方与第三者持续稳定共同生活,或对外以夫妻相称——微信聊天中的暧昧转账或酒店开房记录,可能还不足以触发新规。
虽然法律不是万能的,它无法修补破碎的情感,也不能保证婚姻永恒。但至少,当午夜梦回时,那些曾被伤害的人终于能确认:曾经被轻易夺走的共同财产,如今法律会帮你一样样追回来。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新闻发布会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