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据《印度新闻网》6月24日报道,这三台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公司在中国广州制造,原计划于2024年10月前运抵印度,但至今未获中方放行。印度政府多次公开抱怨,称中国“故意拖延交货”,导致价值129亿美元的高铁项目陷入停滞。
印度国家高铁公司承认,他们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海底隧道项目,已经第9次延期了。
按照计划,这三台盾构机用于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项目21公里海底隧道施工,由于施工难度很大,印度也找不到其他的替代品了,如今项目停在原地。印度人或许没有想到,原以为还想用印度屡试不爽的尾款不付的杀猪盘来空手套白狼,这次遇到克星了。
印度的这个高铁项目所用的盾构机,本质是用着中国技术,打着德国的名义,拉着日本的胳膊,建着印度的铁路,如今,设备缺失,项目没法推进,印度国内民众直接破防了。这条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全长508公里,总造价高达129亿美元,这可是印度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工程,背后还牵扯着日印合作的“世纪大计”。
结果工程从2015年与日本签合同到现在2025年,十年间因征地纠纷、官僚扯皮和施工事故,进度不足10%,其中最关键、最难搞的,就是这段21公里的隧道,穿湿地、跨城区、还得钻到114米以下的海底。没有这三台盾构机,工程就是纸上谈兵。
印度原本不想买中国产品,向德国公司订购盾构机。但是没有想到,德国的盾构机也是中国生产的,印度想要盾构机根本绕不开中国。毕竟,中国是全球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
之所以一再拖延的原因,是印度方长期拖欠合同尾款。按照合同约定,只有在尾款结清后,设备才能从中国启运。但印度不肯,试图通过施压手段迫使德国企业先行交货。然后,印度买的盾构机就搁那儿了,用不了。
印度本想占小便宜,结果搬起石头狠狠砸了自己的脚。拖到去年底11月底,一下子就有了变数。
在2024年11月15日,中国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涵盖稀土材料、半导体、高磁性材料及相关设备。由于盾构机核心部件使用了含稀土永磁材料的电机,因此被纳入清单管理范围。
这意味着,所有含有相关技术的设备出口需提交最终用户证明和技术用途说明,并经中国相关部门审批。该政策并非针对印度,而是全球范围内统一执行的合规要求。这下想给钱都运不出去了,印度至今没有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没有完成设备出品合规审查,中国海关当然不会放行。印度国家高速铁路公司一下子觉得天塌了。
估计印度现在后悔得不行,早知道这样,当初痛快地把钱付了,现在至少可以有2台可以用,隧道也就不用停工了。
此前,印度将从德国进口的盾构机涂上印度国旗颜色,高调宣称“国产”,“印度已掌握盾构机技术”。如今,面对设备无法交付的事实,印度再难自圆其说。
中方之所以不相信印度会如期交付尾款,是源于过去印度曾有过采购中方盾构机试图赖掉尾款的情况,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发生在去年11月的一件事。
当时,在德国总理朔尔茨带领代表团访问印度的时候,戈亚尔也曾在地铁里向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尔告过状。大意是德国公司的盾构机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中国不卖给印度。
但最后德国搞清楚了,中方已经按照印度人的要求,把盾构机拆成零件,运送到了印度。但在运抵印度后,印度方面就搬出了所谓“安全原因”的那一套,拒绝向中方技术团队发放赴印签证。
货运到印度,不给中国团队发放签证,印度想自己组装,一方面是可以赖掉尾款,还可以学到技术。
结果,印度的工程师捣鼓了半天,连最基本的组装都不会,于是又想中国人去安装。中国企业说,你把尾款付清,但印度不肯,只好把到手的盾构机,放在仓库里面吃灰。然后满世界告状称,中国不卖盾构机给印度。
印度一向有大国梦,喊着要成为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视中国为战略对手,而莫迪走的路,并不允许印度在明面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了解莫迪从发迹到上台过程的人都知道。莫迪能够执政十年,除了依靠印度教的支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极端民粹。将中国和巴基斯坦,定义为印度的“生死大敌”。
所以,每当莫迪需要转移内部矛盾的时候,就会制造印度社会的敌对情绪。这种对中国的敌视,最终代价会转嫁到谁头上呢?
如今我们看到,印度要成为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在盾构机这里就摔了一跤大的。盾构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装备,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承担着穿山越岭、过江跨海的重任,除少数发达国家之外,只有我国掌握了该项技术。
截至目前,中国盾构机占据全球2/3市场,世界最大矩形盾构、全球首台斜井双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等技术都来自我国。
要成世界工厂,盾构机技术是基础,你盾构机造不出来,建地铁、修高铁,打隧道,什么大型的基建都搞不成,基建能力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基础能力,你基建能力都没有,拿什么来替代中国?
而且从现在的全球盾构机格局来看,印度想要学习盾构机技术还是购买盾构机,都离不开中国。而印度处处与中国做对,与中国为敌的策略,本质是阻断了印度制造业的进程。
而印度制造业的局限性,还有一个天然短板,就是印度人做生意的逻辑——以定金拿下货物,尾款迟迟不付,华强北随处可见印度人,每天上百家中企与他们交易,最终却100%亏损。印度人妄图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骗走货物,还惯用“长期合作、大市场、超级订单”等话术忽悠。
印度“空手套白狼”的操作,也曾让很多跨国公司深受其害,2016年他们跟美国洛马公司签了114架战机订单,单价比美国本土高50%。洛马专门给印度改了F16战机设计,结果印度一直拖着不付款。以色列更惨,导弹技术被印度白嫖走了,一分钱没花。
哪知道现在在中国栽了跟斗。深圳做外贸的现在都知道,印度的预付款就是全款。因为就算赢了官司也拿不到钱,印度法院能拖你十年八年。
由于深谙印度的尾款操作手法,如今对于印度的不付尾款就想拿货的操作,我们是直接不惯着了,而且这次还涉及到出口管制清单的稀土永磁电机产品,更不能放行了。
大国雄心这个东西,印度有,很多国家也有,但梦想该如何实现,就需要掂量下自己,一个盾构机就能卡住印度基建的脖子,真正暴露的是印度工业化的底子与中国的差距。嘴上脱钩,现实打脸,机器卡在中国,项目卡在原地,印度的大国梦受挫,印度的高铁梦也还得继续熬下去。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