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淳于】

执政百日之际,卢泰愚之子卢载宪被提名为新任驻华大使——李在明的这个操作,引发外界诸多猜想。

国内读者对卢泰愚可能并不陌生,这位助力全斗焕登上军事独裁王座、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推动中韩关系建交的政坛人物,人称“白马”。得益于他对中韩关系的历史贡献,卢泰愚也被称为“中国人的老朋友”。

毫无疑问,李在明对卢载宪的提名,精准把握了“中国对前总统卢泰愚的认可”这张感情牌。这项提名也是李在明有意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的表现,是其为修复两国关系所作出的一次务实努力。

一方面,卢载宪本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中韩关系以及文化交流,而中韩建交正是在其父亲卢泰愚担任韩国总统期间推动实现的。据韩国媒体报道,早在尹锡悦政府时期,中方就曾向韩方提出建议,推荐卢载宪出任韩国驻华大使。

除此之外,卢家与中国之间还有一段“寻根”渊源。1992年,卢泰愚公开表示祖籍在山东,自称出自“交河卢氏”,始祖为姜太公第十一代孙,因封地卢县而得姓。卢泰愚始终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并在2000年踏上了“山东寻根”之旅。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卢泰愚在山东祭祖时与当地民众交流

不过,对卢泰愚的历史评价以总统任期为分水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

从“白马”到“普通人总统”:卢泰愚充满争议的一生

在担任总统之前,卢泰愚无疑是韩国军政府时代的重要人物。他曾参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与全斗焕一同就读军官学校,同为“一心会”的骨干成员。

朴正熙执政末期,卢泰愚被调任号称“白马师”的第9步兵师担任少将师长,后来协助全斗焕完成“双十二”军事政变,其中包括参与镇压光州运动——这一污点至今仍未被完全原谅,也成为他一生中最沉重的历史包袱。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1979年12月12日成功发动军事政变的全斗焕(前排左五)和卢泰愚(第四)等新军部主力势力第二天在保安司令部拍摄了庆祝胜利的纪念照。 图片来源:《韩民族日报》资料照片

在全斗焕执政时期,卢泰愚曾先后担任首都警备司令、体育部长官、内务部长官等重要职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牵头主导韩国成功申办1988年奥运会的历程。

当时的韩国距离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举办奥运会可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加上民众对军政府独裁统治积怨已深,因此民间反对承办奥运的声浪非常强烈。

另一方面,申办奥运的构想最初诞生于朴正熙执政时期,但随着其遇刺身亡,韩国接连经历政变、民主运动与军事镇压等一系列动荡,国际奥委会也因此认为韩国不具备足够稳定的环境来承办奥运会。

此外,当时韩国申奥的竞争对手是日本名古屋。从经济层面看,80年代的韩国人均GDP仅约四千美元,而日本已超过两万美元,相差五倍之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申奥前景是比较黯淡的。朴正熙遇刺后,代总统崔圭夏曾一度宣布终止申奥计划。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日韩人均GDP对比,单位/美元世界银行

然而,全斗焕上台后高度重视奥运会这一国际盛事的申办工作。1981年,卢泰愚以政务第二部长官的身份进入内阁,并牵头负责奥运申办事宜。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当时韩国的二号政治人物,卢泰愚亲自出任体育部长官一职,全力推动申奥工作,不仅最终促成1988年奥运会的落地,还成功组织了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

在此期间,国际奥委会曾以韩国政局不稳、存在安全风险为由,建议更换主办城市。最终韩国能够保住主办资格,离不开卢泰愚的积极斡旋——他亲自飞往瑞士,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当面承诺将稳定国内局势、保障奥运会顺利筹备,这一表态打动了萨马兰奇。

直至今日,韩国学界和舆论仍广泛研究和讨论卢泰愚时期推动奥运承办的历史意义。毫无疑问,这份经历为卢泰愚摆脱军人形象、积累政治资本加了不少分。但或许连他本人也未曾预料,1988年奥运会不仅成为其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深刻改变了韩国的国际形象与发展轨迹。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1988今年9月17日,韩国时任总统卢泰愚宣布汉城奥运会开幕

由于全斗焕的阴谋上台与独裁统治,民众积怨在汉城奥运会这一国际盛事来临前达到顶点。当时全斗焕计划将权力移交给亲信卢泰愚,这也意味着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将延续,民众对此强烈反对。在连续流血冲突后,出于维护国际形象与个人性格中的审慎,卢泰愚作出关键妥协——同意实行总统直选、释放政治犯,并发表了民主化宣言。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卢泰愚和全斗焕出席第13届总统选举大会

然而颇具讽刺的是,反对派因内部分裂未能在随后的总统大选中获胜,卢泰愚却凭借“请大家相信,我卢泰愚跟你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的竞选口号,击败金大中和金泳三,意外成为韩国首位真正意义上由全民直选产生的总统。

从协助全斗焕夺取政权的“白马”,到以“普通人”形象当选总统,卢泰愚的前半生充满争议。可以说,“白马”性格中的低调与谨慎,使他在韩国历史转折点上做出了与全斗焕截然不同的选择。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都难免将卢泰愚与全斗焕相比较。与成绩平平却领导力爆棚的全斗焕相比,卢泰愚学业优异、行事稳重,这种差异或许注定了两人最终的分道扬镳。

不过韩国民众认为卢泰愚政府缺乏进取心,他本人也缺乏鲜明的个人魅力,所以也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水泰愚”,用今天的话来理解就是:这届政府太水了......

北方政策:为韩国打开外交空间

卢泰愚执政时期,正值冷战末期,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动荡,而中国正推进改革开放。卢泰愚抓住时机推行“北方政策”,并借助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契机,积极与苏东国家接触。在1989至1991年间,韩国先后与匈牙利、波兰、苏联、阿尔巴尼亚等多个原苏东阵营国家建交。

不仅如此,卢泰愚政府还推动韩国加入了联合国,朝鲜也在同一时间加入。卢泰愚的“北方政策”为南北关系注入了新的方向,在其执政期间,韩朝双方多次举行总理级高级会谈,并于1991年和1992年分别签署《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合作协议》及《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也迎来转机。自1983年的劫机事件起,双方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媒体宣传和民间交往逐渐缓和。在没有建交的情况下,中国分别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1986年的亚运会以及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中韩双边关系也在这一基础上加速升温。此后,以山东省作为桥梁渠道,中韩之间逐渐建立经济文化交流的共识。1990年,韩国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北京亚运会后,双方的经贸、人员往来进一步扩大。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1992年8月24日,钱其琛(右)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署中韩建交公报。

随着苏联解体、朝韩共同加入联合国,为中韩建交提供了更多的外交空间,双方也认为时机逐渐趋向成熟,最终两国于1992年建立外交关系。

可以说,卢泰愚为韩国拓展国际空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加之他在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其执政阶段被视为韩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然而,卢泰愚也未能摆脱“青瓦台魔咒”。他因参与光州事件镇压而被民众视为“帮凶”,同时还深陷受贿丑闻。在卸任后被捕判刑,直至1997年才获特赦。

纵观其一生,对卢泰愚这个人固然充满争议,但他在推动中韩建交方面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中方对此也予以高度认可和重视——这也正是李在明打出“卢家牌”的深层考量。

提名卢载宪:李在明务实外交的一环

作为卢泰愚之子,除继承其父的对华友好渊源,卢载宪本人也多次往返中韩,曾在文在寅政府担任韩中关系委员会委员,被韩媒评价为“对中国了解超乎预期”。

上月底,李在明在访美期间派出以“中国通”为主的“特使团”赴华递交亲笔信,卢载宪便是成员之一。此外,在中韩建交33周年前夕的8月19日,中国驻韩大使戴兵还与卢载宪共同前往坡州祭扫卢泰愚墓地。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2025年8月19日,驻韩国大使戴兵赴坡州祭扫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墓地,卢泰愚之子、韩国东亚文化中心院长卢载宪陪同。外交部

尽管卢载宪没有外交经验,也非李在明亲信,但“卢泰愚之子”的身份与知华背景,符合韩国对驻华大使的一贯任命传统。他能否真正胜任修复关系之重任,尚待观察。

至此,李在明政府已完成对周边主要国家的大使提名:驻美大使提名文在寅时期外长康京和,驻日大使启用“日本通”李赫,驻俄大使则提名前驻俄大使、资深俄罗斯专家李石培。整体来看,李在明积极起用文在寅时期的官员,尤其在对中俄两国的大使任命上显示出其对这两组关系的重视。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前韩国总统卢泰愚长子、东亚文化财团理事长卢载宪,前驻俄罗斯大使李石培。朝鲜日报

9月11日正值李在明就任百日,其“实用主义”外交路线正稳步推进。

对李在明政府而言,外交重心依然是对美关系。但与尹锡悦政府不同的是,李在明清楚,为靠拢美国而完全放弃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将把韩国推向危险境地。因此,在八月底集中推进对美外交后,李在明对国内日益升温的反华游行提出了明确批评。这不仅关乎韩国对华签证政策与国内旅游业发展,更涉及下个月将在庆州举办的APEC峰会——这是李在明执政以来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

另一方面,朝鲜最高领导人出席九三阅兵,对一直希望重启南北对话的李在明政府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韩国国会议长借此机会与金正恩进行了短暂接触,尽管未达成深入交流,但仍为南北关系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缓和。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半岛问题,但近年来朝核问题与南北对话持续陷入停滞。韩国保守派认为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作用有限,而进步派则支持南北对话,并希望中国能够积极推动对话重启。在此背景下,金正恩出席中国九三阅兵,也为李在明政府继续推进务实外交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中国而言,只要韩国保持务实态度,有效管控国内的反华情绪,不干扰两国正常的人文交流与经贸合作,中韩关系总体向好的大势就不会改变。

但也需注意,韩国国内部分保守势力不断炒作反华议题,甚至将卢载宪的提名与其父在光州事件中的历史联系起来,刻意扭曲李在明政府的任命意图,此类动向值得警惕。

由于执政党在国会占多数席位,目前来看,反对派的制约能力有限,李在明的提名预计将顺利通过,卢载宪有望出任新任驻华大使。至于他能否顶住压力,以智慧和实际行动推动中韩关系向前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李在明为何提名卢泰愚之子任驻华大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