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圈炸锅了!一条“心理学家:永远不要每天和同一个异性高频聊天”的文章火速蹿红,阅读量直奔百万。这标题一出来,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看看自己微信列表里那些“嘘寒问暖”的对话框。

文章开头就来了个猛料,把男女比作电磁两极,越靠越近越难分,这比喻够形象,也够扎心。它不只是说身体距离,更是精神上的“靠得近”,比如每天刷屏聊天的那种。作者直接点明,别以为聊点家长里短、工作琐事就没事,这恰恰是“精神出轨”的温床,容易滋生暧昧情愫。

有人不服气,觉得男女间有纯友谊,只要不多想就没事。但文章泼了盆冷水,现实往往是,在恋爱定下来之前,跟异性高频率聊天就是个雷区。别抱侥幸心理,一旦陷进去,就像进了迷宫,怎么也出不来,最后伤人伤己。作者甚至把高频聊天比作“毒药”,让人欲罢不能。

为了证明观点,文章还甩了个真人真事:一个叫小星的乖乖女,毕业后跟甲方老板从业务聊到生活,最后越界发展,两年后动了真情。结果老板一句“只是想找找年轻时的感觉”,就把她踢开了。小星为此抑郁,一年多还走不出阴影。这样的例子,文章说现实中多的是,让人忍不住靠近有好感的异性,越聊越上头,就像中毒。

那为啥高频聊天这么“毒”?文章搬出了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说聊得多了,分享日常多了,人就会产生熟悉感,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上瘾。总想找对方说话,对方不回就焦虑,回了就开心。这种过度暴露自己,还容易让人产生“灵魂伴侣”的错觉,忽略掉现实差距。如果对方已经有伴侣,那自己还陷进去,就真成了害人害己的第三者。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所有跟异性聊天都这么可怕?纯友谊真的不存在吗?高频聊天就注定是“毒药”?这文章确实点醒了不少人,但界限到底在哪里,怎么把握,恐怕还得每个人自己掂量。毕竟,人心和感情,可比电磁复杂多了。你觉得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