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缅军向中国车队鸣枪后,中方强硬表态,敏昂莱立即宣布停火
146811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中国送来救命物资,缅甸军方却用子弹“回礼”?
据外媒报道,2025年4月1日晚,缅甸军方的机枪对准了一支贴满中国标识的救灾车队,车上满载着中国红十字会为曼德勒地震灾民准备的药品、帐篷和食品。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荒诞一幕:中国人在天灾中伸出援手,缅甸军政府却用枪口“迎接”这份善意。更讽刺的是,就在车队遇袭前48小时,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还在社交平台发文,感谢中国“雪中送炭”。
(中国红十字会车辆)
另据缅甸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披露,涉事车队在掸邦东部遭遇缅军射击,被迫撤回瑙草镇。中国外交部次日回应称,人员和物资安全,救援物资正运往曼德勒灾区,并强调“强烈敦促缅甸各方确保救援人员和物资安全”。
(4月2日,外交部回应)
我们知道,自2021年缅甸军方政变以来,该国陷入“双轨战争”:一方是军政府主导的中央武装,另一方是包括TNLA在内的数十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在这种割据状态下,军政府要求所有国际救援需提前通报,但地方武装往往控制实际通行路线。
(德昂民族解放军)
关于此次事件,缅甸军方声称“未收到车队通报”,并且开火是“警示性射击”;但护送车队的TNLA说,早已公开行程,并向缅军通知了车队动向。双方各执一词,具体真相扑朔迷离。
(地震发生前,缅甸陷于内战)
当前,这场地震已致缅甸数千人死亡,实际数字可能翻倍。我们不禁要问:当缅甸军方开枪之际,可曾想过那些在废墟下等一瓶水的灾民?
更令人悲哀的是,据法新社、BBC等外媒报道,尽管TNLA等武装在地震后单方面宣布停火,但军政府以“防御必要”为由持续空袭,甚至在地震发生3小时后仍然轰炸了掸邦北部瑙乔镇,造成7名平民伤亡。联合国将空袭描述为“完全无耻和不可接受”。
(中国救灾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军方的“子弹”究竟射向了谁?军政府的“枪口”可能藏着一个危险的答案。
首先,射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救援组织。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层层递进,从“物资安全”到“强烈敦促”,字字克制却句句藏锋。中国不惹事,但绝不怕事。中国是缅甸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来源国,而军政府却把枪口对准中国车队。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无异于自断后路。如果连救命恩人都敢威胁,谁还敢相信缅甸军政府的承诺?
(缅甸灾情严重)
其次,射向灾民。军方将救灾通道当作权力筹码,试图用平民性命换战场优势。若救灾物资顺利进入地方武装控制区,等于变相承认其治理能力——这是军政府最恐惧的“政治地震”。然而,这种以灾民为棋子的政治算计必将引发剧烈反噬。
子弹或许可以击穿卡车,但打不垮我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中国将继续救人,但绝不容忍善意被践踏。
(中缅关系受到影响)
此外,我们可以开辟“第二战场”,即绕开军政府直接救人,中国可与地方武装或泰国、东盟合作,建立跨境救援走廊。在国际社会上,一些人权观察组织也敦促军政府允许人道主义援助不受限制地进入缅甸,而不是仅仅通过军政府当局来提供援助。
总之,天灾面前人命最大,这不是口号,而是底线。所幸据最新消息,缅甸军方于2号当天宣布“停火20天”,但附带“地方武装不得攻击交通线”等条件。那么,这是否是其在各方压力之下试图缓解国际谴责的权宜之计?后续,我们仍需持续关注最新情况。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