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接档缉毒剧的打拐剧,毋庸置疑《利剑玫瑰》最大的看点必将聚焦于迪丽热巴这位顶流女星。

虽然从目前放出的剧情内容来看,很难说《利剑玫瑰》会将重点放在打击拐卖儿童还是拐卖妇女等不同的被拐人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会是一部描写当今打击人口贩卖成果和任重道远的主旋律电视剧。

虽然我不确定作为一名“流量型”女演员(这并不是贬低),迪丽热巴会在剧中担任怎样的一线警察,又会如何表现一线警察风餐露宿、千里追凶的艰辛。

但可确定的一点是,因为有了迪丽热巴的加入,或许才会有《利剑玫瑰》这样一部以打拐为主题的电视剧,能被更多年轻人、更多喜好仙侠、虐恋剧的年轻人,花时间观看的可能性。

在法制与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的当下,在天眼等辅助侦破手段不断完善的今天,无论是缉毒还是打拐这一类的影视作品,在观看人群上越来越固化,越来越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与关注。

究其原因,或许跟大结局时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套路有关,又或许跟剧中主要角色如果不是流量男女明星便鲜有人关注有关,这多少有些忠义难两全的味道了。

啰啰嗦嗦这么多,也该回归这篇文章的正题了。

也许是笔者看过太多此类主旋律电视剧的关系,也许是笔者太少能看到头尾一致刑侦剧的关系。

虽然《利剑玫瑰》还有几个小时才会正式上线开播,但笔者或许可以大致预测出一个主题剧情的走向与结果。

作为女主角的迪丽热巴和男主角的金世佳,虽然在剧中会有出现在打拐第一线的剧情和镜头,但几乎可以预见的是他们脸上很可能会从始至终保持一定程度上精致的妆容,这也是流量型明星在出演这类电视剧无法改变的定式。

美与帅永远都是当下影视作品最为看重的,邋遢与肮脏的形象只能是由反派们来演绎与诠释,顺理成章的便有了以下这些可能性。

在打击拐卖与贩卖人口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弱化家长或家人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结果,在描写痛失孩子的家长时,则会大力表现他们的痛苦与悲惨。

与此同时,会借由丢失孩子家长的痛苦,来突出人贩子的可恶甚至是没有人性等面向,再通过打击人贩子来突出打拐警察的正面形象和不懈努力。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样的剧情演进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毕竟在这种事情上没必要突出什么灰色人性,只要关注于黑与白、对与错就可以交出一份不算差的答卷。

但如果能对留出哪怕百分之一的空间,来展现或让观众深思那些为何会丢失孩子的家长,或许会让主观上的我更加认同与喜欢这部电视剧。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网络不断被搬运和流传的儿童车祸现场,那些更多是因为家长疏于留心与关注孩子,从而造成悲剧的车祸现场,难道这一切的责任只应该由造成车祸的司机去承担主要责任吗?

虽然这种站在情与理两个角度的讨论未必站得住脚,但如果完全从法的角度来看待一切,那么《利剑玫瑰》或许又会成为下一部只有黑与白的普通刑侦剧。

在现行的刑法解释中有这样一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初审稿中有如下修改: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此可见,在《利剑玫瑰》的故事中,肉眼可见的结局很可能会是拐卖儿童或妇女的人贩子最终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而那些花钱将这些儿童与妇女买回家的普通人,则很可能只会受到批评、教育甚至是罚款了事的结局。

即便是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刑法的处置,可能会在某些集体意志的逼迫下使用“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种说法。

虽然联合国所制定与通过的各种条文并不完全适用于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我还是想引用一下《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中对人口贩运的定义。

“人口贩运是指为剥削目的而通过暴力威胁或使用暴力手段,或通过其他形式的胁迫,通过诱拐、欺诈、欺骗、滥用权力或滥用脆弱境况,或通过授受酬金或利益取得对另一人有控制权的某人的同意等手段招募、运送、转移、窝藏或接收人员。”

同时还有这样一条补充“在征募、运输、转送、藏匿、接收过程中,遭遇剥削的个人为小孩,即使没有涉及上一项所规定之方式,仍应视为人口贩运受害者。”

由此我们可解读出这样一条可能性,那就是作为接收孩子的个人或团体,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用途,都与人口贩卖者是同一种行为甚至是罪行。

可在现实中呢?大多数被破获的人口贩运案,作为接收人的罪行要远远低于中间拐卖与贩运者。

回到《利剑玫瑰》的剧情本身,虽然从笔者的主观来说并不太认同由顶流明星演绎一线警察这种做法,但却可以理解需要顶流明星为影视作品带来热度与收视率的无奈。

相比起谁是男女主角这样的口水仗,笔者更在乎的,还是最终这些在剧中收买了被拐孩子的家庭与所谓的父亲,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又或者说,当所有一切水落石出之后,这些接收被拐孩子的家庭与个人,在当地人或街坊邻居眼中会是一种怎样的形象,是见怪不怪呢?还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也许这才是我们在观看《利剑玫瑰》时最应该去深思与讨论的,也许这才是《利剑玫瑰》应该去加大力度描写、重点刻画的内容。

对我来说,人贩子最终是被死刑或无期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能给予这条人口贩运产业链的所有人,一个让他们所有人都不再敢去轻易触雷池一步的理由与痛点。

就像笔者对《利剑玫瑰》接档缉毒剧中名伶沈萍只是被送去戒毒不以为然那般,当保护野生动物组织提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时”,为什么不能有“没有吸食就没有贩毒与制毒”,不能有“没有收买就没有拐卖”呢?

当食用野生动物同样可以被处以重刑时,当吸食毒品同样要被送进监狱时,当收买儿童同样要被判处极刑时,我突然感觉这样的讨论有些越界了,法律或许不能这样制定,但作为旁观者也许应该有理性的讨论一番吧。

关于《利剑玫瑰》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