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放了不少“狠话”,坚持要在土耳其“等着普京”,和普京来一场面对面会谈,还用语言刺激俄方,让其“不要再找借口推脱”了。
原本以为这场会谈,会是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人的一场直接会谈,甚至美总统特朗普一边,也多次传出了会赴现场参加的信号。
然而,就在乌克兰总统专机已经落地伊斯坦布尔后,俄方一边参会代表名单才公布,而普京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列表当中。眼看普京不去了,“小迷弟”特朗普也随即撇清关系,称自己在中东有行程,没办法参加了。于是,泽连斯基同时被美俄两位总统“放了鸽子”,这场会谈还未开始,就让其出了丑。
(俄总统普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普京没到现场,但是从其安排的谈判代表名单来看,其对于这场谈判还是较为重视的。
此次谈判中,主要代表团成员一共有八人,包括了总统助理梅津斯基、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局局长科斯秋科夫以及国防部副部长福明,另外四名则是专家组成员,分别来自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信息管理局、俄总统人道主义国家政策局、外交部独联体事务第二司以及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
其中,国际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则集中在这名“科斯秋科夫”身上,甚至西方国家将其称为是普京安排的“间谍”。
上面也提到了,科斯秋科夫就职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但其负责的是情报总局,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之一。俄乌冲突之前,他曾作为叙利亚军事行动的主要指挥官,主导针对极端组织的情报战。
在过去三年的冲突里,科斯秋科夫可以说是俄军作战指挥系统的核心人物,普京安排他参与谈判的目的,就是将战场动态直接转化为可以谈判的筹码。当下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取得突破,控制乌东约4000平方公里土地,而科斯秋科夫可通过实时掌握的前线数据,如兵力部署、装备损耗、后勤补给等,精准评估俄军的军事优势对谈判的支撑力度。如俄方在谈判中可能要求乌克兰承认现有控制线,而科斯秋科夫能现场论证“军事占领的不可逆转性”,迫使乌方在领土问题上让步。
这种军事和外交联动的策略,在2022年的那场伊斯坦布尔谈判上就有迹可循,当时俄军突然宣布减少基辅方向军事行动,正是基于总参谋部对战场态势的重新评估。此次科斯秋科夫的加入,实质是将这种战术制度化,通过谈判桌上的军事专家,将战场优势转化为政治筹码,形成“谈判桌上得不到的,战场上必取之”的威慑效应。
(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总局局长科斯秋科夫)
此外,再从整体来看,普京对俄罗斯谈判代表团的人员配置,本质上是围绕“军事威慑为后盾、外交博弈为手段、专业控场为支撑”的三维战略体系展开的精密布局。
总统助理梅津斯基作为首席谈判代表,角色定位是普京的“政治传声筒”和谈判底线守护者。在2022年伊斯坦布尔的谈判中,其就曾是首席代表,他深度掌握着普京对乌方“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中立化”的核心诉求,这次再次上阵,主要目的也是要确保谈判议题不偏离俄方预设的框架。
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角色定位则是外交话术设计者和国际舆论操盘手。主导谈判中的国际法议题,并负责与土耳其、美国等第三方沟通,同时更要预先准备谈判破裂的外交托词,如将责任归咎于 “乌方拒绝承认新现实”,为后续军事行动铺垫国际舆论。
国防部副部长福明这边,则是军备控制和战后秩序的规划者,主导“乌克兰非军事化”具体条款的制定,规划战后军事监督机制等。在和科斯秋科夫的配合下,形成情报威慑到军备控制的闭环。
另外四名专业人员这边,则需要将议题再进行精细化把控。
(俄乌相约伊斯坦布尔谈判)
总的来看,俄方拿出的这份代表团名单,本质就是一份“非对称博弈计划书”,用军事专家的专业权威压制乌方的政治诉求,用外交官僚的话术技巧消解国际社会的道德指控,用技术专家的细节把控锁定谈判成果。
这种安排,也揭示了俄罗斯外交的核心哲学:真正的谈判从来不是妥协的艺术,而是将战场优势转化为政治文本的技术流程。当泽连斯基还在伊斯坦布尔等待一场“平等对话”时,俄方团队早已用手术刀般的专业分工,将谈判切割成了一个个可量化、可操控的战略零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