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7月20日,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三伏天”。“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过去一周的山西,部分地区最高温度甚至突破40℃。近期天气为什么这么热?今年的“三伏天”有什么不同?民众应该如何应对呢?

01

近期为什么这么热?

过去一周,山西多地处于“炙烤”状态。北部局部和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5℃或以上的高温天气,诸如临汾、运城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温度突破40℃,打破了7月份的历史同期极值,甚至夜间最低气温也在25℃以上,热感全天在线。

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邱贵强分析,本轮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压内气流盛行下沉运动,会出现增温的现象。同时,配合晴朗少云的天空状态,太阳辐射增温也显著增强,进而导致温度居高不下。

随着7月19日高空云量增多和降水逐渐开始,我省高温范围会有所减小,但南部部分地区仍会有高温出现。

HOT

具体来说

7月19日至20日,全省有明显降水;

7月21日至24日,全省多分散性降水。降水过程中,局地会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HOT

从气温来说

7月20日至21日,高温会得到短暂缓解;

7月22日至24日,从山西南部逐渐往北,会再度有高温天气出现。

今年三伏天有什么不同

山西省最高气温实况

02

为什么体感总是比预报热?

高温之下,不少网友直呼“我和烤肉之间就差一撮孜然了”,甚至开始怀疑,天气预报是不是不准啊?是不是刻意压低了温度数值?事实上,体感温度表示人体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是一个综合指标,与预报的气温测量标准不同。

气象部门预报温度几乎是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理想环境”中测量出来的:温度计放置在离草坪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周边开阔,无树木建筑等遮挡风和阳光。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标准,在完全相同的标准下测量,才能确保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体感温度则不仅与气温有关,还与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邱贵强解释。比如在高湿环境下,汗液无法蒸发,热量被困在体表,往往比干燥环境下感觉更热;再比如身处城市中心的柏油马路,地表和周边建筑疯狂吸收并辐射太阳能量,好像“热度放大器”,感受到的温度自然就更高。

今年三伏天有什么不同

全国多城市气温与体感温度差异

03

今年“三伏天”少了10天?

“三伏天”最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寓意“隐伏避盛暑”。根据我国的干支纪日法推算,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入“末伏”,总称为“三伏”。

“初伏”“末伏”一般都是10天,“中伏”则不同。如果立秋在夏至的第四个庚日后,“中伏”便只有10天了。相比过去10年,2025年的“三伏天”仅有30天,缩短了10天。“初伏”是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是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是8月9日至8月18日。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病夏治,三伏是宝。”自古以来,应对“三伏天”形成了不少民间养生习俗。面对“三伏天”的高温,民众要做好防护。既要防暑气,尽量避免在每天11时至16时等高温时段外出,出差、旅游可以适当携带人丹、清凉油等解暑药物;又要防寒气,不过度贪凉,尽量避免空调冷风长时间直吹、频繁洗冷水澡和吃冷饮等;还要养脾胃,适当多吃些豆类、水果和蔬菜,健脾祛湿、补充水分。

山西新闻网记者 张晨阳(见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