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表示,大陆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把台湾说成是中国一部分,这样“吞并”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
在两岸关系不断紧张的情况下,这位台湾领导人突然发表这样的言论,把对岸称为“境外敌对势力”,还称对方想要吞并台湾的主权,这到底是出于政治手段,还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两岸关系自2024年以来持续紧绷,北京多次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军机频繁穿越海峡中线,2024年下半年次数达数百架次。赖清德上任后,岛内经济面临通胀率升至2.18%、失业率3.39%的压力,制造业订单下滑,中小企业库存积压。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减少约2亿美元,南投果农库存凤梨释迦无人问津。
观光业产值逆差逾6900亿新台币,大陆游客锐减,导游旅馆业者苦苦支撑。这些民生痛点本就考验执政能力,赖清德选择在2025年3月13日国安高层会议上,将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直指其地图标注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侵犯自治空间。 此举看似回应北京压力,实则转移岛内不满焦点,借外部威胁凝聚绿营支持,避免经济失利成为攻击靶子。
政治手段显而易见,却也暴露施政短板:上任近一年,经济增长乏力,青年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民众对房价物价怨声载道。赖清德团队深知,岛内蓝营已多次在立法院质疑预算,蓝绿对峙加剧,若不制造“敌我”叙事,执政基础恐动摇。这套玩法在民进党历任手中反复使用,借“抗中”包装内政,短期内拉抬民调,但长远看,只会加深社会分裂。
会议上,赖清德列出五大国安及统战威胁,第一是对国家主权的直接挑战,北京地图标注和官方文件视台湾为一部分,试图抹杀岛内自治。第二是对国军渗透及间谍活动,2024年共谍案起诉64人,是2021年的三倍,军中泄密频发。第三是混淆民众国家认同,通过媒体和网络散布“两岸一家”论调,弱化台湾主体意识。第四是借两岸交流进行统战渗透,陆配和台商成重点目标,审查机制需加强。第五是以军事威胁台湾,海峡军演常态化,战机舰艇活动增加。
这些威胁并非空穴来风,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20周年之际,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即批评赖清德言论为分裂谬论。
赖清德借此推出17项策略,第一项修正军事审判法,恢复现役军人军法审判,处理叛乱利敌罪。
第二项增订“对敌效忠罪”,军官需宣誓效忠台湾。第三至第五项强化反渗透法执行,设立审查小组审核交流申请。第六至第八项调整教育课纲,删除大陆历史章节,推行国安教育模块。这些措施表面针对渗透,实际紧缩两岸互动,陆委会接获国人赴大陆失联通报增多,赴陆旅行风险评估升至橙色。
策略第九至第十一条聚焦国防,总统府集中审核少将以上军官任命,顾立雄接管防务,废除军中正步训练,逐步去中国化。全民皆兵计划动员40万后备力量,宫庙派出所配发装备,动漫展马拉松赛融入征兵宣传。这些安排虽标榜保卫主权,却忽略岛内军力现实:志愿役现编率不足八成,2024年幻象战机坠海、导弹脱靶事故频发,新兵退伍率高企。
经济民生是赖清德策略的软肋,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占比2024年达31.7%,顺差近700亿美元,支撑整体贸易平衡。2025年第一季度降至28.3%,台商工厂生产线调整订单,投资限制令赴陆资金外流。农产品依赖大陆市场,2021至2023年销量衰退超6亿美元,南投县长公开呼吁调整政策,当局却推“开拓其他市场”,农民生计难以为继。观光业者熬过五年疫情,好不容易申请福建上海踩线团,又被“小两会”机制卡住,产值逆差持续扩大。
经贸脱钩断链政策禁用大陆软件,限制台商投资,表面脱险,实则自断臂膀。台积电追加对美投资1650亿美元,赖清德称其为“台美关系历史性时刻”,却拿产业命脉换政治靠山。防务预算提至GDP 3%,采购美制毒刺导弹,军演贴合美军策略。这些动作迎合外部势力,忽略岛内中小企业承受不起供应链重置成本,失业潮隐现。
赖清德过去在台南执政时曾赴上海交流,如今对台北市长蒋万安参加双城论坛百般刁难,审查文书卡污水处理技职教育议题,交流中断。双标操作暴露政治算计:借“敌对”叙事扣蓝营“通敌”帽子,制造寒蝉效应,压制不同声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