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559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一本绝版漫画掀起太平洋两岸的防灾囤货潮,真相却藏在梦境与现实的夹缝中。
距日本气象厅消息,东京时间2025年7月3日16时13分,日本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海域发生5.5级地震,震度为6弱,震源深度为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红色强震警报。
目前,大量航班停飞,部分民众纷纷外出避险,社交媒体热议不断,这一切,只因一本诞生于26年前的漫画预言——“2025年7月,日本与菲律宾间海底火山爆发,引发三倍于311地震的超级海啸”。
《我所看见的未来》
一、从冷门漫画到“神预言圣经”
1999年,45岁的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将15个源自梦境的预言绘成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封面赫然标注:“2011年3月将发生大灾难”。彼时无人问津,直到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席卷本州岛,日期与书中所写分毫不差。一夜之间,这本旧书在二手市场飙升至50万日元,成为“穿越时空的警告书”。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书中其他预言:
戴安娜王妃
- 戴安娜王妃之死:1992年8月31日梦到,5年后(1997年同月同日)车祸身亡
佛莱迪
- 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病逝:1976年梦见其因传染病离世,15年后(1991年11月24日)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 阪神大地震:梦境出现仅15天,神户遭遇7.3级强震
15个预言中,**13个已被现实“精准命中”**,命中率超86%。
二、2025预言:社会恐慌与商业博弈
2021年,《我所看见的未来 完全版》新增一则梦境:1999年7月5日,龙树谅梦见“海底断裂、百公尺巨浪吞噬太平洋沿岸”。2021年同一天,她再梦此景并看清时间——2025年7月。
消息如野火燎原:
- 香港、台湾赴日航班预订量断崖式下跌,航空公司被迫削减班次
- 日本便利店应急物资被抢购一空,社交媒体涌现“725求生指南”
- 中文版图书在港台热卖,附赠的“梦日记手稿”成为收藏焦点
预言甚至催生黑色幽默:有网友调侃:“若真发生海啸,作者70岁高龄怕也难逃一劫”。
三、作者亲破迷局:梦境非宿命
当恐慌达到顶峰时,2025年6月,龙树谅在新书《天使的遗言》中紧急澄清:
“7月5日仅为做梦日期,非灾难发生日”
她坦言部分内容被出版社夸大,并强调核心观点:“预知梦是警示,而非既定命运”。
这位隐居山林的70岁老人始终坚信:能被梦见的灾难,恰是因为可以避免。记录梦境只为唤醒防灾意识,而非制造末日狂欢。
此图为虚构场景
四、预言热潮背后的集体焦虑
从诺查丹玛斯的1999末日预言、牛顿推算的2060世界终结,到今日的“725海啸”,人类对预言的执念从未停止。二手书炒至天价、假冒作者诈骗事件频发——这些闹剧背后,是科技时代下人类对失控感的深层恐惧。
正如思想家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中所揭示:“远见力不是为了预测,而是为创造更好的路径”。当人们沉迷于“窥探天命”时,却忽略了龙树谅的初心:把梦境化为行动,用准备对抗无常。
结语:在确定的当下,拥抱不确定的未来
7月4日的阳光洒满太平洋。
便利店补货的防灾包静静躺在货架上,机场值机柜台前队伍渐长。无论明日是否风平浪静,这场席卷亚洲的预言风暴已留下珍贵遗产:对自然保持敬畏,对生命负责,才是穿越未知的真正方舟。
毕竟——
能被预见的危机,从来不是绝路;而甘愿清醒面对的人,永远手握选择权。
此刻日历指向2025年7月4日。对于日本,这始终是个忐忑的7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