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泽东去看望抗美援朝中奇袭白虎团的英雄排长,发现对方还只是副连长,甚至还被列为转业人选。伟人听到这一切后,皱眉道:“都11年了,他怎么才升了一级?升得这么慢?”
主要信源:(陕西日报——奇袭白虎团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华夏经纬网——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1999年5月30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庄严肃穆。
哀乐声中,两位上将张万年与迟浩田代表中央军委献上花圈,挽联上"英雄一世,精神长存"八个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位享此殊荣的逝者,正是特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从陕西汉中的放羊娃到奇袭白虎团的传奇英雄,他的一生如同浓缩的共和国史诗。
1926年,杨育才出生在勉县杨家山一户赤贫农家。
童年记忆里最清晰的是刺骨的寒风。
寒冬腊月穿着单衣放羊,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鞭子。
12岁那年母亲病逝,他跪在草席前发誓:"娘,我定要活出人样。"
这个誓言在1948年迎来转机,当解放军的红旗插上汉中城头,22岁的杨育才扔掉晋绥军的军帽,连夜投奔了解放军。
渡江战役中,这个陕西汉子初露锋芒。
有次突击队被机枪压制,他竟扛着竹梯泅渡百米,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堡。
硝烟未散,指导员拍着他肩膀:"好小子,给你报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已成为侦察尖兵的杨育才随军入朝。
长津湖战役时,他冻掉三个脚趾仍爬行侦察,带回的敌军布防图让部队少牺牲了百余名战友。
最险的一次,他在雪地潜伏三天三夜,靠嚼草根维持体力,最终摸清美军炮兵阵地。
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成为杨育才军事生涯的巅峰。
为粉碎美韩联军的顽抗,他带领12人侦察队执行"斩首行动"。
出发前夜,他给队员发特殊装备:每人两双胶鞋,"跑烂一双换一双"。
暴雨如注的夜晚,这支小分队化装成敌军,杨育才粘上假鼻梁扮美军顾问。
穿越雷区时,新兵踩响地雷,他扑上去用身体压住破片,后背血肉模糊仍下令继续前进。
戏剧性转折发生在白虎团团部两公里处。
队伍末尾突然多出个南韩士兵,原来这人误将他们当作友军。
杨育才顺势扣住俘虏,不仅问出口令,更套出团长正在开会的情报。
当侦察队冲入会议室时,敌军官们还以为在演习。
杨育才一脚踹翻会议桌,用缴获的"白虎旗"裹住敌团长脑袋。
此战他们毙敌97人,生擒19名军官,摧毁指挥所的同时还端掉油库弹药库。
战后清点,12人无一伤亡,创造特种作战史上的奇迹。
凯旋归国的杨育才受到毛泽东接见。
中南海怀仁堂里,这个枪林弹雨中面不改色的汉子,握着领袖的手紧张得直冒汗。
毛泽东笑着勉励:"白虎团都端得掉,见我有啥好怕?"
此后十余年,这位特等功臣却始终是副连职。
直到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问起:"严伟才原型在哪?"
得知杨育才仍是副连长,当即指示:"战斗英雄不该被埋没。"
在领袖关怀下,杨育才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
但职务越高,他越保持本色。
1978年回汉中探亲,县里派吉普车接送,他坚持坐班车:"别给乡亲添麻烦。"
走访贫困户时,看见老农屋顶漏雨,他挽起袖子就上房铺茅草。
最让秘书头疼的是,每次作报告拒绝专车,总骑着嘎吱响的自行车穿街过巷。
1982年退休后,企业争相聘请他当顾问,开价年薪抵十年退休金。
杨育才全部回绝,却免费担任43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
有次发着高烧赶去中学讲课,半路摔进沟里,瘸着腿到教室还开玩笑:"当年在朝鲜,比这重的伤照样打冲锋。"
台下学生不知道,他棉裤渗出的血水已浸透鞋袜。
英雄暮年,杨育才最珍视的是那面缴获的白虎旗。
每逢清明,他总把旗帜铺在桌上,对着泛黄的照片喃喃自语。
照片上是十二张年轻面孔,那是奇袭白虎团的战友们。
1998年长江抗洪,他把组织给的慰问金全捐灾区,只留句话:"替我向牺牲的战友们敬杯酒。"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在济南病逝。
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枕下发现张字条,上面是歪扭的铅笔字:"我走后,莫开追悼会,骨灰撒汉江,那里离家近。"
这位73岁的老兵,最终选择以最朴素的方式魂归故里。
如今在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那面弹孔累累的白虎旗旁新增了件展品。
杨育才晚年骑的凤凰自行车。
金属牌上刻着他生前最爱说的话:"英雄不是勋章铸的,是脚板磨出来的。"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