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开播,古装权谋剧的烽烟再次燃起。

藏海(肖战饰)与梅长苏(胡歌饰),两位跨越不同时代的“权谋玩家”,就这样在观众视野里相逢。

一位背负血海深仇,在权力旋涡中步步为营,是《藏海传》中的“藏海”。

一位算无遗策,于阴诡朝堂间翻云覆雨,是《琅琊榜》中的“梅长苏”。

同样是在“小鲜肉”的年纪演绎权谋之士,到底谁更胜一筹?

谁的演技碾压众人,谁又被低估了?

把两人放在一起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肖战《藏海传》

开播前声势浩荡,开播后热度高涨!

郑晓龙与肖战,实力派与流量派的强强联合,注定这部《藏海传》不简单。

自从去年消息一出,不少观众便开始漫长地等待,那叫一个“抓心挠肝”。

郑导手握《甄嬛传》《金婚》等王牌作品,发挥一向稳定,无须担忧。

可肖战能否担起这项重任,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路人对他印象大都停留在“227事件”!

由于不满网站发布的同人文,粉丝进行大规模投诉行为,导致小说暂停、网站下架。

事后,肖战也并未及时制止与澄清,影响面很大一度被指责为“失格偶像”。

经过一系列作品输出,好不容易挽回一些路人缘。

而这次,如果演技翻车,想必逃不过网友的口诛笔伐。

果然,口碑两极分化,有人“捧上天”,有人“瞧不上”!

前者认为哥哥颜值在线、演技带感。

把“藏海”隐忍与果敢的两个面,诠释得恰到好处。

后者则认为演技被高估,与“权谋之士”的人物设定相差甚远。

静下心来看几集后,会发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比起从前“有气无力”的原生台词,这一次,肖战明显进步不少。

讲话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极具压迫感。

“我命不该绝”几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时,会有心头一震的感觉。

眼神一如既往地清澈,行走间颇有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的气质。

但是!

剧中的“藏海”,有着“复仇者”与“守护者”的双重身份。

童年灭门,背负血海深仇,平静之下应该是对仇恨的执念。

他可并非什么白纸,而是偏向于《庆余年》中的言冰云,角色核心是“忠诚”与“谋略”!

复杂政局下,能够全身而退,把遇到的人变为手中棋子,暗藏城府与算计。

肖战呢?

浑身上下散发着天真烂漫的傻白甜气质,不像是“利用他人”,反倒像是“被利用”的那一个。

雪白的一张脸,缺少内容。

尤其在与瞿蛟的对峙中,黄觉一双眼神犀利凶狠,直击灵魂,让人瑟瑟发抖。

他这边反应平淡,把“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则坚持到底。

爆发戏时,瞪大眼睛、直盯对方,活脱脱一气鼓鼓的小孩。

有一集中,面具人找上门,询问“藏海”是否还记得那桩血海深仇。

他乖巧回答,全程淡然,有一种在讲述别人家故事的错觉。

面对的是敌人,尚可以理解,关键在于全是自家人。

到了展现压抑情绪的时候,是那种隐藏多年的伤疤再次被揭露得锥心疼。

过于追求“公式化”,反而显得生硬,缺少的是不可言说的故事感。

真正的权谋戏,往往是“全剧无蠢人”,高智商与高智商之间强强对决,互相利用。

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只有自己清楚,就连主角自己,也只是险胜。

而肖战把“大聪明”硬生生演成了“小聪明”,适合与女主张婧仪单独拍一部古偶剧。

在一众老戏骨面前,还是太嫩了点。

同样是“权谋男主”,来看看胡歌是如何诠释的。

胡歌《琅琊榜》

“藏海”是由个人复仇带动的正义求索。

“梅长苏”心中的家国大义高于个人恩怨。

不同的利益驱使,却是同样地擅长权谋术,在各位大佬之间游刃有余,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梅长苏”大病一场后,身体不堪,所以总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

看似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实际虚与委蛇,善用阳谋,手段相当高明。

善是真的,狠也是真的。

当胡歌咬着牙说“既然我活下来,就不会白白地活着”,那一刻,他就是“梅长苏”。

闪过的几个镜头,情绪错综复杂,有隐忍,有狠辣,也有恨意。

面对“霓凰”的声声质问,险些就要破防,那种想说不敢说、想认不敢认的纠结,被一下子演绎出来。

笑中带泪的经典场面,放在至今,仍是经典。

台词的专业度上面,他可能不如肖战。

胡歌侧重的是娓娓道来的诉说感,瞬间把观众拉入情境之中,极具感染力。

“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

遗憾、不甘、戏谑,多重情感集于一身。

在今看来,胡歌并非单纯“演角色”,而是以自身阅历与理解,赋予“梅长苏”血肉与灵魂。

恰如刘奕君在采访中点评的那样:“他是在找人。”

片场不拍戏的时候,以“梅长苏”状态示人,不会嘻嘻哈哈,随意和朋友打闹玩笑。

在他这里,自己与角色已然合为一体。

许多人不知道,电视剧大结局“梁帝”下跪那场戏,是丁勇岱的即兴发挥!

在胡歌的刺激下,他没忍住情绪爆发,直接跪倒在地。

这一跪,把君王悔恨、落魄等情绪,全盘托出。

事后,有导演认为帝王下跪,有所不妥。

于是,连拍两遍,但最终,还是选择下跪那一条。

事实证明,好演员之间可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提高创作激情。

这部剧,顺利成为胡歌在车祸后的“重生之作”。

提名、获奖,荣誉加身、追捧不断,迎来事业又一巅峰。

名与利迅速涌来的同时,不忘初心、戒骄戒躁,实属难得。

难怪被前辈们夸夸不断,视为优质偶像代表。

结语: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人欣赏“藏海”的格局,也有人理解“梅长苏”的隐忍。

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喜好不同罢了。

都说,肖战是在复制胡歌的成名之路。

殊不知,在演员的世界里,最终打动观众的,永远是角色本身的生命力,而非 “谁复制了谁” 的标签游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