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长刚谈完,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就带着总统口信来到北京,特朗普访华已提上日程。那么,此次黄仁勋来华能起到怎样的作用?特朗普又能否如愿访问中国呢?

近日,在东盟外长会期间,中美外长实现了首次面对面会谈,会谈持续了一个小时,气氛比预期中更为缓和。双方对这次互动的评价都是“积极、富有建设性”,没有翻旧账,也没有公开指责,甚至连敏感话题都刻意弱化,转而强调气候、公共卫生等合作议题。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还明确提到,特朗普已经收到了中方的正式访华邀请,双方正在协调时间。

黄仁勋访华行程有哪些看点

就在这场会面刚结束不久,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CEO黄仁勋便现身北京。他除了来参加供应链博览会外,还带着特朗普的“口信”而来——就在启程来华前一天,黄仁勋还出现在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会谈具体内容没有公开,但时间上实在太过巧合,让人很难不去联想。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出台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当口,黄仁勋的“政治角色”变得格外突出。

此外,黄仁勋这次访问还展示了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新成果,比如被禁后替代的H20芯片,和即将推出的新产品RTX Pro。综合报道看,这些产品都被调整过,去除了容易触碰美国禁令的高性能技术,价格在6500美元左右,瞄准的是中小企业的推理场景。而中方也在链博会上给出了积极回应,黄仁勋甚至亲自宣布:H20出口中国已经获得美国政府许可,发货将很快启动。

黄仁勋访华行程有哪些看点

但在商言商的同时,黄仁勋的话语里也夹杂着政治信号。他在接受CNN采访时明确表示,美国政府没必要担心中国军方会利用英伟达芯片来增强自身能力,因为中国根本不会依赖美国的芯片系统。他强调,中方有足够的工程能力和计算资源,超级计算机都自己造得出来,不靠美国也能发展。黄仁勋这番话不只是替自己产品辩护,更像是给中美芯片竞争降温。他还提到,中国有全球50%的AI开发者,美国要想引领AI时代,就必须拥抱中国市场,否则只会“错失主导权”。

在黄仁勋看来,美国的出口限制是一种自毁武功的做法,不仅不会限制中国,反而会逼出中国本土技术的加速崛起。英伟达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95%跌到了50%,而美国芯片公司本可以在这个500亿美元的市场中大赚一笔,却因管制而损失惨重。黄仁勋的算盘其实很简单:既要守住中国市场,也要劝美国政府回到务实路线,别因为“国家安全”四个字,就把整个行业的未来搭进去。

至于特朗普这边,访华的意愿其实也很明显。一方面是想借一次高调访问,营造“重启中美合作”的氛围,为自己争取国际领导力;另一方面也想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为美国经济博得一波积极预期。以特朗普一贯的“交易型思维”来看,只要中国能在农业、能源或芯片采购方面做出一定让步,他很可能就会放低姿态来一场“合作秀”。

黄仁勋访华行程有哪些看点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已经敲定。黄仁勋的角色虽然关键,但他始终只是企业代表,不是官方发言人,他的口信是真是假,目前没人确认,白宫也没有发布正式通告。而特朗普访华,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首先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近日两位议员就公开对黄仁勋发难,称他不要与所谓“与中国军队合作、被列入实体清单或涉嫌从事破坏美国出口管制的企业”会面。这种情绪在美国国会非常普遍,难免会对特朗普政府施加限制。

其次,是中美之间依旧存在深层博弈。中方担心美方把合作当作手段,实则是谋求短期利益后又转向压制;而美方则担心中国在技术领域崛起,对其霸主地位造成冲击,即便实现访问,能不能形成实质性成果,仍是未知数。

黄仁勋访华行程有哪些看点

但从当前节奏来看,中美双方都想避免对抗全面升级。王毅外长和鲁比奥的会面虽然没有轰动言论,但实则是一种外交破冰;黄仁勋来华虽然不带官方身份,但所释放出的善意和行动力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官员。英伟达的芯片获得出口许可,也可视为一种“政策试探”。由此可见,最终特朗普访华能不能成行,还得看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中美双方在具体问题上的谈判进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