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关税大棒到底砸疼了谁?14个国家被点名,日本首当其冲,东京股市应声暴跌,丰田股价狂泻 4%,日本首相石破茂却罕见强硬:“不拿国家利益做交易”;反观越南,几乎是“从头跪到尾”接受条件。同为东南亚国家,日越反应为何天差地别?


当地时间7月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从8月1日起对14个国家进口产品加征25%至40%不等的关税。更狠的是,特朗普还放话:如果这些国家敢反制加税,美国就再加同等额度。


日本硬刚美国关税政策的底气从哪来


而在这之前,越南的妥协就已再次引发关注。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美国已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根据披露的内容,越南出口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20%的关税,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越南转运的商品将全部被征收40%的关税,这部分主要针对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商品进入越南则可享受零关税待遇。这一协议使得越南被指配合美国背刺中国。


为何越南会有这样的表现?本质上还是 “没有筹码的无奈”。越南对美出口中,纺织品占 35%、电子产品占 28%,这些产业的技术门槛低,替代性强,美国随时能把订单转到印度、墨西哥等国家。更现实的是,越南对美出口额占外贸总规模的 28%,要是真和美国硬刚,国内工厂可能成片倒闭。另外,越南产业升级需要美国技术,之前越南承接了部分中国转移的产业链,但核心技术还攥在美国手里,这就导致越南在谈判桌上根本没底气说 “不”,只能 “从头跪到尾” 接受条件。


日本硬刚美国关税政策的底气从哪来


而此次美国加征关税的范围中不乏其盟友,日本和韩国就被 “重点照顾”,税率高达 25%。


这一消息对日本冲击巨大,东京股市当天尾盘跳水,汽车板块成重灾区,丰田股价暴跌4%,本田、日产等车企股价也集体下挫。要知道,汽车产业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以上,是妥妥的经济命脉,美国这记 “精准打击”,明摆着要戳日本的痛处。


美国这种 “美国优先” 的做法开始让盟友体系出现裂痕。当地时间 9日,首相石破茂罕见强硬表态:“不拿国家利益做交易。” 这种态度在美日关系中实属罕见,比之前拒绝购买美国大米更有种。那么,拒绝“忍气吞声”的石破茂底气从哪来?


日本硬刚美国关税政策的底气从哪来


首先,日本手里有 “硬筹码”。据《环球时报》7 月 9 日报道,日本汽车产业已深度嵌入美国经济:丰田在美国有 10 座工厂,直接雇佣超 4.7 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 40 万;本田在美国的本地化生产比例高达 90%,几乎每辆在美销售的本田车都贴着 “美国制造” 标签。换句话说,加征 25% 关税,伤的不只是日本车企,美国本土工人、供应链企业甚至地方政府的税收都会跟着遭殃。


其次,日本的 “反制工具箱” 也在升级。观察者网 7 月 8 日分析指出,日本近年加速布局 “去美元化”,扩大与东盟、欧盟的自贸协定覆盖范围,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 2010 年的 22% 降至 2024 年的 18%。更关键的是,日本拥有全球最大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真到了撕破脸的地步,抛售美债、干预汇率等手段都可能成为 “反击武器”。这种事情日本此前也不是没干过。


从军事视角看,这场贸易战其实是 “经济战场的军事博弈”。美国想用关税逼各国让步,本质是延续 “霸权主义” 的老套路,但效果正在分化:对越南这种产业低端、依赖单一市场的国家,显得 “效果拔群”;对日本这种有技术壁垒、能反向制约的国家,关税大棒反而会激发 “反制”。


日本硬刚美国关税政策的底气从哪来


美国这种看似一视同仁的 “关税大棒” ,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是必然趋势。日本不但还会继续“嘴硬”,未来还会加速把汽车产能转移到东南亚避开关税。像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目前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在高端制造所需的技术工人储备、产业链配套能力、基础设施完善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承接不了日本的高端制造,反而可能被日本 “抽血”,影响本土产业升级,形成 “低端锁定”。换句话说,如果越南当下无法痛定思痛,这一跪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


最后看咱自己,中国一直掐着美国“稀土”的喉咙,导致美国已经很长时间不敢对咱大声说话。所谓“打蛇要打七寸”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总结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