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近年来,盘踞在台湾岛内的反统势力,持续试图操控媒体、影响民众认知,企图将更多人绑上“台独”的战车。然而,随着两岸统一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畅想统一后台湾的治理蓝图。

值此国庆佳节之际,观察者网特别邀请岛内青年政治活动家王炳忠,一同畅谈统一后的光明前景。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今年9月,你在现场观看了“九三阅兵”,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盛。作为岛内坚定的统派,你曾经唱过一首歌,里面有一句“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每次唱起这首歌时,你对两岸统一后的愿景有哪些期待?

王炳忠:我一直觉得,通过公路、铁路交通前往一个地方,和坐飞机去一个地方的感觉始终是不一样的。台湾是一个海岛,坐飞机会让我们觉得要前往一个不是自己的地方,会非常遥远。可是如果能在2035年坐着动车或者高铁,从类似港珠澳大桥那样的桥梁上跨过海峡回到大陆,直观上空间感就会缩短了。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跨越台海的大桥不只是地理上的桥梁,更是心灵上的桥梁。两岸分离太久了,有些人认为这个分离是从1949年开始的,但是我认为应该从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开始算起,台湾和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就此产生了区隔,也有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记忆。

甲午战争后,祖国大陆先后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觉醒年代、再到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而由于被殖民,台湾没有参与这一系列对近现代中国人国族认同形塑至关重要的过程。当然,也有不少台湾知识分子一直与大陆保持着联系,甚至从台湾到大陆参与抗战等等,但这毕竟是少数。

可以说自甲午战争被割让来,台湾几乎就和大陆完全区隔,政治经验完全不同。其中虽然在1945-1949这四年,两岸曾有过同属于一个政府管辖的短暂时期,但是其中又有类似“二二八”事件的爆发。所以台湾岛内历史叙事中缺乏中国认同的形塑根基,只有所谓旧中国的传统文化根基,包括宗族社会以及岁时节庆的文化。但是这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人认同截然不同。

国民党来台后,虽然也强调中国认同的教育,但是教育中又掺杂了很多“反共”思想。所以台湾一直没有真正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认同,我们希望在统一后,把台湾缺乏“觉醒年代”的这一课补上。

观察者网:对于当下绝大多数台湾人来说,对大陆并没有老一辈那么强烈的感情。特别是受制于民进党等“台独”政党教育改革后的流毒,台湾岛内青年人对于大陆的认同明显降低,也常常迷失在“我是谁?台湾是什么?”的身份认同危机中。展望统一后,你觉得台湾人还会有这种困惑吗?

王炳忠:无疑,这个困惑必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论通过什么形式完成统一,这个困惑都不会立刻解决,因为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补课。台湾近代以来就缺乏现代意义上对中国认同的形塑,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在精神教育方面。也就是说,在统一之后,即便使用“一国两制”,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央也不应该放手,反而应该加大力度去抓紧。我将其主要归纳为三个问题:教育、媒体,以及军事。这三点是中央绝对不能放手的。

首先是教育问题。过去国民党时代的教育掺杂了“反共”意识,而民进党又在刻意推进“去中国化”。所以统一之后,首先需要一批具有中国认同、又熟悉台湾本地历史的人编写台湾历史教科书,其中关于台湾历史的部分应该如何论述非常重要。

我一直反对将台湾历史教育与中国史教育对立。台湾的历史确实非常重要,但如果通读台湾史,就会发现台湾岛的命运与整个中国的发展紧紧相连,这样的叙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块要抓住的就是新闻媒体。统一之后,哪怕是“一国两制”,新闻也必须抓紧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现在台湾岛内不少主流媒体已在宣传所谓“一边一国”,塑造“两国”概念,未来统一之后,不能允许“台独”思想在台湾媒体中蔓延。

第三就是军事部分。在“一国两制”提出的时候,大陆提出过如果两岸得以和平统一,那么台湾是否能保留军队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但是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发展,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有悬念,保留台湾地区的军队没有意义,两岸统一,必须要在外交和军事两个层面统一。再怎么“一国两制”,国防和外交都是攸关一个国家对外主权行使,不能有分歧。台湾岛内最多只能保留类似海巡之类的受到国家统一调配的警察组织,而不能有独立于中央的军队,否则后患无穷。

观察者网:统一后如何重塑国家认同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言?

王炳忠:首先要紧的是,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一些爱国爱台的台湾人。因为如果要实现台湾的长治久安,拨乱反正,必须要依靠台湾本土的力量。所以需要从现在开始挖掘那些人在台湾或者在台湾长大、在大陆学习或工作的人,然后重点培养。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台胞:“带小朋友回来扫墓,祭拜一下祖先,让小孩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图自央视新闻

我们不能幻想将台湾管治交给本地的旧势力,毕竟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变化,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拨乱反正,我们可能会看到香港先前那样的情况:即便回归那么久了,也缺乏一批真正能站在爱国立场上,为国家政策落地做实事的一批人。如果没有可靠的本土力量作为统一后的支撑,反而继续依靠旧有势力,那么香港的“修例风波”就会是前车之鉴。

统一后,在最重要的青年干部训练方面,也需要能将中央理论要求与台湾地方实际相联系的工作队、宣传队,扮演政策宣传和落地的桥梁。美国已经在岛内经营许久,哪怕是统一了,也会借助各种问题搞分化、独立。如果拥有一支这样的队伍,一旦有事,他们也可以成为一支战斗队,和这些所谓的黑幕、邪风进行对抗。

观察者网:由于尚未统一,现在台湾同胞在国际交往和国际活动中因身份问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就出现了如每年“台湾代表”抗议世界卫生大会的闹剧。统一之后,台湾在这方面会有哪些更大的空间?

王炳忠:台湾岛内很多关于“国际空间”之类的议题都是假议题。实际上,岛内对于国际组织的理解非常狭隘,如果有关注岛内的新闻,就会发现岛内的舆论非常闭塞,新闻媒体基本只关心一些本地事务,绝大部分人对于联合国的运作以及国际组织的真正作用知之甚少。所谓独立的国际空间无非是故意分化两岸、挑拨对立的话题和借口。

我毫不怀疑台湾统一之后,台湾人的国际空间会进一步拓展。首先,统一后台湾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腹地,也就是整个中国大陆。其次,统一后的台湾也可以基于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国际认可,参与国际活动。这一点在媒体行业尤其如此。现在台湾记者每天就是报道很多很小的事情,但统一之后,台湾的记者们将会有大陆的媒体资源做后盾,可以参与更多国际场合的报道,见证国际大事和历史。

所以统一之后,随着台湾人的国际空间变大,我们只有通过与大陆的合作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同时,只有与大陆合作,才能将台湾的本地创意,通过大陆的舞台在全世界落地,赚全世界的钱。

现在岛内舆论纠结于所谓国际空间,并不是真的要寻求国际空间,而是为了和大陆搞对抗。这种议题并不是为了寻求国际支持,而是用来打嘴炮。

观察者网:两岸分离太久,大陆民众和台湾民众对于对方社会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你常常往返于两岸,你认为台湾方面有什么痼疾是在现有体制下难以解决的?统一能为解决这些痼疾作出什么贡献?

王炳忠: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财政问题。现在台湾的财政问题,核心就是为了阻止两岸统一,配合美国将台湾岛变成马前卒跟中国大陆对抗。所以每年很大一笔支出都在搞军购,买美国的武器和大陆对抗,以武拒统,试图和大陆搞军备竞赛。而这条路随着大陆实力越来越强,必然是一条不归路。

同时,为了对抗大陆,台湾财政抽血,导致现在台湾的劳保、健保体系也濒临破产,并且把剩余有限资源中的一部分用于打点外国政客。统一之后,这些问题将统统解决,资金立马省下一大半。

现在台湾岛内为了以武拒统,大量抽调青年人当兵,但是台湾普通青年根本不想当兵,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会被所谓的兵役中断。而且一旦大陆开始武力统一,就需要本地青年人去当炮灰,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前景也是一个巨大的阴影。等到台湾统一,这个问题自然也会烟消云散。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现有岛内军队,如果除掉强制入伍的“义务役”,总人数将缩小至十万以内,统一后就可以比照台湾警察待遇,将其转化为公务员,例如海巡、海警等,用以维护社会治安。这样也可以为他们维持生计提供一条出路。

不用当兵之后,基于台湾外向型经济结构,台湾青年最大的出路将会在中国大陆。现在台湾的GDP名义上增速相当不错,但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核心在于半导体,而半导体产业所能带动的就业机会大概只占台湾所有就业机会的5-10%。整体而言,台湾最倚重的依旧是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而这两个产业全都依赖中国大陆的发展。等到两岸统一,两岸沟通就不会因为政治因素遭遇阻拦,那么台湾发展将再无顾忌。

归纳下来,台湾的发展核心在于两个字:统一。由于长期不统一,台湾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尤其是军火工业的“殖民地”。如果统一了,台湾就不需要向其他国家缴纳保护费,也不需要担心渔民被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骚扰,因为背后的祖国就是最大的保护伞。

统一对台湾平民而言百利无一害,感到利益受损的只有掌握既得利益的财团与政客。因为政客和财团在统一之后将无法继续相互勾连,政客无法服务于财团,而需要真心服务人民。这会对资本主义式的选举制度产生冲击,让他们失去了在一个割据政权内部作威作福的资本。

对普通民众来说,统一后不仅可以免除当下这种不得人心的兵役、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而且会有更多的税收被用于本地建设,何乐而不为呢?

观察者网:你在之前的采访中也聊过统一后的一些治理难点,除了你之前提到的那些问题之外,你觉得大陆方面还需要为治理、为台湾民众共同发展做哪些准备?

王炳忠:我认为统一后的另一大要务,就是赏罚要分明,对向来拥护国家统一、长期为两岸融合奔走的岛内民间力量,必须明确表扬;对从事、煽动“台独”分裂、曾经迫害岛内爱国统一力量的分裂主义势力,则要依照国台办联合多个部门颁布的惩处“台独”22条意见,严格审理、定罪。如此,才能树立明确的正反面典型,给台湾社会形塑国家统一需要的价值观。

而且,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辨别投机派和真正爱国爱台的力量。

就像我之前说的,台湾社会因受日本五十一年殖民统治,缺席了现代中国民族观形成的“觉醒年代”,后来虽然在1945年回归祖国,又因国共内战,在国民党统治下形成以“反共”挂帅的国家观。大批日本殖民时期心向祖国、勇于抗日的知识分子,反被国民党认定为“亲共”而遭整肃、杀害;而在日本殖民时期依附日本殖民政府的土豪劣绅、大资本家,却成为国民党重点扶植的力量。这段历史既造成了台湾社会“投机”的倾向,也使得台湾在1945年光复后没有完整的中国认同。如果现在两岸统一,那么可以想见,大量投机的独派和骑墙派会瞬间倒向支持统一。

我并不是认为我们应该将他们完全视作敌人,只是我们需要对谁是真正的朋友有清楚的认知,要从真正的朋友中选拔真正的爱国爱台干部,担负起统一后的治理和宣传工作。

观察者网:经济层面,台湾岛内近年来频频出现缺电、缺水等现象,一些基础民生项目很难有稳定的保障。统一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台湾民众担忧的生活质量下降,是否会出现?

王炳忠:“五缺”这个问题在统一后必然会迎刃而解,因为台湾出现缺电、缺水乃至缺鸡蛋等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民进党的错误政策。

比如,导致台湾缺电的核心因素就是民进党推进所谓“非核家园”,不准使用核电,只能依赖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背后是对进口能源的高度依赖,同时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这时候民进党又强调所谓“绿能”,单方面强推光伏和风电,但是没有储能配套的“绿能”显然是不够且不稳定的。统一之后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台湾本地电网如果无法提供足够电力,那就联通两岸电网。

所以我一直说,独派最没资格搞“非核家园”,因为废除核电后的台湾甚至没有足够的电力让他们去推行对抗大陆的政策。而对于统派来说,解决方法非常直接,引入大陆的电力即可。统一之后就没有电力问题,缺鸡蛋等问题就更不用说了。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台湾此前出现鸡蛋荒图源:台媒

台湾经济高度仰赖外贸,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需要广大市场。只要统一,必然会有大陆的广大腹地支撑台湾发展。那些对统一后生活品质下降的担心,本质上反映的是台湾民众对统一后的生活缺乏想象。

我记得之前一位台湾普通民众参加台湾中天新闻台举办的户外开奖活动时就提问:统一之后,我们公务员的退休金还会有吗?统一以后民众的财产能有保障吗?当时在采访现场,他没有得到一个直接而具体的回答,因为台湾媒体还在躲闪统一之后的想象,但是民众其实已经触碰到了,开始具体思考统一后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台湾媒体不愿意告诉民众的一些答案。

在我看来,大陆不会计较继续发放统一之后台湾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问题,同时中央肯定会拨款进行一些本地重大建设。而且此前大陆就已表态同意台湾的税收不必上交,尽数用于台湾本地建设和福利。

在很多台湾人的刻板印象中,大陆还很贫穷、落后,担心大陆会抢台湾的资源。实际上,现在大陆并不缺少台湾那些资源,不需要从台湾抽血。所以统一后,尤其是对于现在很辛苦、买不起房子还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品质不但可以得到保障,甚至还有提升的可能。毕竟取消兵役以及军购军费后,台湾本土建设资金、社会福利将会更加充裕。

现在台湾的所谓选举民主完全是在内耗,候选人谈论了半天,骂来骂去最后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所谓的辩论也成为了各自骗选票的工具。国民党面临民进党的民粹攻势,又不能不应战。那么最后选举出来的政治人物,究竟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关注台湾民生福祉、长远建设上呢?不都花在无休止的选举、“立法”讨论和党派恶斗上了吗?

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核心在于两岸没有统一;看似很多讨论都在讨论民生政策,最后又回归到“统独”问题,回归到炒作谁卖台、谁爱台,谁能“保卫”台湾权益、谁能“抗中保台”等等议题上了。如果两岸统一了,这些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就能够真真正正回归到讨论台湾民众切身的福祉,而不是整天搞意识形态恶性操作。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2023年7月,台湾数万人聚集在凯道,要求保障性住宅及司法改革。

观察者网:对于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目前在岛内发展都面临哪些限制?面对工作机会减少、工作前景惨淡、工资常年不涨的现状,您如何说服和鼓励台湾青年对统一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王炳忠:现在很多年轻人听到台湾政客讲所谓“民主、自由、人权”,讲“统一之后不能选举,没有自由了”,就很害怕。我觉得台湾的年轻人应该先想一想,所谓民主自由是什么。

我们讲民主,是指人民做主、以人民为主,如果连发展前景都没有办法保障,就没有办法给台湾年轻人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和未来,又何谈民主?现在又是延长兵役、动员更多人上战场,又是花大量预算去购买武器。如果是这样,除了能保障一部分人升官发财之外,民主对年轻人有什么用?要这个民主干吗?

有人恐吓年轻人,“统一后就没有自由了”。但是现在在台湾,所谓的自由是干什么?不过是每次选举时可以投票,然后大家吵来吵去。这就是自由吗?今天如果有人和民进党搞不同路线,认为两岸应该统一,就会被民进党用各种法案搞绿色恐怖进行恐吓。甚至在台湾长大的青年人到大陆交流,都会被扣上罪名。这就是自由吗?这个和民进党早年间抵制的白色恐怖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不要被这些虚无的意识形态口号给骗了,而应该关注自己要什么。台湾青年需要的是发展空间。现在台湾内部发展已经接近饱和了,部分产业已经面临转型困难,少数高科技企业并不能养活台湾的多数就业,台湾的未来需要回归务实。

过去的蓝绿政客都不愿意改变规则,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游戏规则,习惯了官商勾结的产业链,也习惯了用媒体洗脑台湾青年。台湾青年也不想去改变这种桎梏,从思想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也不敢想象今天访问的主题——统一后的台湾会是什么样的,甚至不认为这是一个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明明大陆正在日益强大,而且表现出了强烈的统一意愿和坚定决心,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台湾民众被控制着不去想象这种情况,无法摆脱民进党的虚无口号,成为只会喊叫“抗中保台”的政客享受权力的代价。

现在是2025年了,是时候需要台湾各界提出统一之后的愿景和方案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候,统一必然是我们要过的一个坎。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到时候也四五十岁了,正值壮年。所以我们台湾同胞现在就需要开始想象,并且准备好适应历史变局。

王炳忠:是时候考虑统一后两岸景象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