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之悦
编辑|睿之悦
16岁出版历史书籍,18岁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甚至还被顶级的历史教授赞誉为“史学奇才”。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天纵奇才”,却在2016年距离高考剩余百天的时候,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对历史充满热爱的少年,选择用这样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呢?
01
非同寻常的成长
1998年,林嘉文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书香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
从小,林嘉文便在爷爷的熏陶下接触了大量文学书籍,尤其是迷恋上了历史方面的书本。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林嘉文的父母不仅仅只关心他的学习。
还在他有兴趣时,为他购买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鼓励和支持他深入探索自己喜爱的领域。
因此,在同龄的孩子还在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课外书籍时。
林嘉文就已经捧着《史记》、《资治通鉴》等等之类的古代经典书籍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此外,林嘉文对于历史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他还通过电视节目获取了新的视野。
就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便成为了他另一个了解并学习历史的渠道。
甚至于每天放学后,林嘉文总会早早的做完作业,然后守在电视机前和爷爷一起收看《百家讲坛》。
值得一提的是,林嘉文不仅对于历史有着十分的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
在2014年,林嘉文考入了西安的一所重点高中,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而在高中阶段,林嘉文不仅在学习成绩上依旧十分的优秀,并且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也非常的出色。
尤其是在一次学校举办的历史演讲比赛中,他凭借扎实的历史功底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连连称赞。
可是让人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学子却在距离高考不到百天的时候选择了跳楼自杀。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天才的陨落”
在2016年2月23日这一普通的晚上,林嘉文选择了让人无法理解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天,林嘉文和平常一样,在吃完晚饭之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学习。
那时的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可就是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刻,一声巨大的响声突然打破了家里的宁静。
当时林嘉文的母亲正在忙着收拾家务,突然听到了窗外传来异响和人们嘈杂的声音。
她不禁抬头看向窗外,可当看到从高楼坠下的人穿着与自己儿子相似的衣服,心中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随后拼命地敲着林嘉文的房门,然而无论她怎么敲,屋内始终没有回应。
之后的林嘉文的父亲也冲到儿子的房间门前,拼命地踹门。
直到门被踹开,眼前的一切更是让他们完全崩溃——林嘉文并不在房间中。
没有时间再去思考什么,林嘉文的父母几乎是心乱如麻地冲到了楼下。
这个时候的的楼下已经围满了人群,急促的救护车声音也刺耳地传入他们的耳中。
当他们终于挤进人群,看到倒在地上的儿子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瘫倒在地……
而随着救护车的赶到,医护人员也迅速开始了抢救。
可由于坠落的高度和林嘉文所遭受的重创,抢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最终在2016年2月24日凌晨,林嘉文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悲剧令人痛心,但更令人困惑的是,林嘉文的离世似乎没有任何的预兆。
那么,在他离开的背后又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03
年少成名后的“孤独”
在2014年,只有16岁的林嘉文出版了一本名为《当道家统治中国》的书籍。
这本书内容涵盖了汉代初期的经济等方面,并且语言简练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而在这之后,林嘉文的第二部作品《忧乐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也相继出版。
与此同时,这本书70万字的庞大篇幅令不少前辈学者都感到自愧不如,并纷纷夸赞他是难得一遇的“史学奇才”。
而这个时候的林嘉文虽然并没有公开要求媒体的关注,但随着书籍的热销,他的名字和面孔也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可在媒体与公众的目光下,林嘉文也逐渐失去了往日平静以及自由的生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喜爱与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知识的林嘉文察觉到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变得越来越远了。
这让林嘉文觉得十分的孤独和沮丧,父母见他情绪低落,便立刻中止了他的一些公开活动。
一开始的时候,父母也只是认为或许是学术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林嘉文有些倦怠。
然而,在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林嘉文不仅没有好转,并且出现了明显的情绪低落情况。
于是父母便决定带他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的一番评估,林嘉文被确诊为患有抑郁症。
这一诊断让父母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一向乐观向上的林嘉文,怎会突然会受到如此严重的心理困扰呢?
而最终,他们也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接受了药物的治疗。
可即便是林嘉文已经开始接受治疗,但抑郁症的折磨依旧让他感到了无法逃脱的困境。
他不断感到痛苦,甚至无法再看到生活中的光亮,最终选择了从高楼一跃而下……
而在林嘉文所留下的遗书中,他曾坦言道:看清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并且未来的道路已经对他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了。
04
结语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林嘉文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天才,应该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然而,却几乎没人能够理解他在众多赞誉背后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参考信息:中国青年报.2016.2.28——《西安自杀史学“奇才”林嘉文母校确认其遗言》
中国网 2019年8月14日——他被称为难得的史学奇才,却因抑郁症,没能熬到高考
新京报2016年2月26日——《揭秘18岁轻生“史学天才”:曲高和寡不合群》
澎湃新闻2016年2月24日——《西安“天才中学生”高考前自杀,曾著70余万字史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