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为怀,止戈为武。习武之人,手要善。柔和,不代表没实力。尚武,也非滥用武力。知进退,守底线。有实力的人,举止柔顺,但气场很强,镇得住场,压得住势。大风大浪过来的,反倒很平静。


架子好看的,功夫未必多高。架子平庸的,兴许藏着大功夫。舞和拳,目的不同,劲也不同。剑法如是,若舞蹈成分多,剑法成分少,就成了舞蹈。所谓剑舞,剑在先,舞在后。拳如是,功在先,形在后。


招不离架,功不离法。每练一遍,专攻几个重点。譬如练沉劲,先学沉的规矩。肩放松,肘下坠,顺脊柱,胯下落,藏裆劲,定膝盖,稳脚底,调重心。规矩上身了,结构定型了,自然会孕育出沉劲。

这个东西多留意,“百会与会阴”,读读这篇文章

几个要领,仔细体悟。关窍很灵活,筋始终拽着。骨头很沉实,肉始终放松。手指可以张,劳宫始终吸。脚底可以碾,跟腱始终腾。丹田可以缩,带脉要鼓荡。尾闾可以提,脊柱串弱电。肘底往下坠,云门要撑圆。


你看起式,不是直接抬手臂,而是大地通过脚底,内劲涌动上升,一节一节的,把手支撑起来。涌泉催腘窝,腘窝催骶髂,骶髂催尾闾,尾闾催脊柱,这叫接骨斗榫。所谓变化,骨骼多角度对接能力,产生了不同拳式。


站桩也好,打拳也罢,不要忽视中正。中正,不是一块板,别故意僵直,而是时刻意守中线。培养中线意识,外在柔和从容,立架横平竖直,体态大方中正,正气自然护体。

这个东西多留意,“百会与会阴”,读读这篇文章

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还有个中定。中定不是呆着不动,而是两点呼应。无论怎样动,百会与会阴,始终遥遥对正,对正精度越高,中脉能量越强。感觉有一根细丝,牵动着两个点。


百会拎着会阴,会阴拽着百会。打起拳来,内压围绕中脉,呈旋风型运动。内劲贴腔壁游走,内劲每划一圈,内腔会有个向心力,向中脉汇集。所以说,打拳不哈腰,不低头,不窝胸,微微敛臀,百会与会阴,始终对正,中脉才能收集旋腔势能。


行拳时,要意领百会。轻轻的,用你的神意,吊起百会,精力集中泥丸,神意贯顶,然后,用你的神意,轻轻的,带动百会划小圈,形成百会自旋,与此同时,通过旋胯,不停揉摩骶髂,牵动会阴也划圈。百会自旋,会阴也旋,时而同向,时而互拧,久练,中脉形成一股缠丝劲。体悟中脉拧旋,有助于牵动周身筋膜,将更多元精,向中脉聚拢,为泥丸宫供能。太极浮屠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