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陈立涓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如今的中女群体,早不再是只顾着相夫教子,整日素面朝天、艰苦朴素的中年女性,而是能活出精彩当下的独立女性。生命来到收入最丰厚的阶段,相比中男,中女更愿意为取悦自己一掷千金,是当下消费市场的主力受众

所以,近年来为中女提供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产生爆款,不少进入中年的实力女演员、歌手、创作者也开始被关注。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针对中女群体制作的内容产品也逐渐形成新类型。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以中女受众的强大消费意愿作为支撑。

今年三月,李静在短视频赛道上的系列节目《看不见的》一经发布,全网观看量很快破亿。短剧《家里家外》上线引爆流量和话题,再婚女性重启美好生活的故事让不少中女看后直呼“编剧懂我!”此外,、钟丽缇、宁静等中女明星,更是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短视频+直播带货,充分展现出内容赋能商业的可能性,也让内容行业无法忽视这片中女蓝海。

但是,当创作者们开始取悦中女的时候,我们观察到透支女性话题、过度消耗女性信任的内容,不仅难留存,很快就会被中女市场所抛弃。而那些拓宽情感维度、具有创新精神的内容,则更容易被中女们所接受。

这条竞争还不算激烈的赛道上,相信很快又能见证新爆款。

李静复出短赛道

流量爆发在“绝经期”

魏红已经收到三个女朋友分别推给她的《看不见的更年期》,“我今年54岁,已经更年期2年了。每个女性都逃不开更年期这个命题,而可怕的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每一段切片里的话,都像给魏红量身定制的。今年52岁的魏红感觉在看姐妹对她亲切地讲述,告诉她中女应该如何面对生命中最大的“挑战”。

谁都想不到,在中女的内容赛道上,李静突然造出了新爆款——更年期,这个没人愿意讨论,但又是所有女性都无法绕开的话题。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看不见的更年期》短视频全网观看已经破亿,节目以理性和科学角度切入,专家进行科普解读,女明星参与讨论。随着节目上线,大量二创切片在各短视频平台上刷屏传播。

《看不见的更年期》被制作方定义为“以更年期为主题的科普类纪录片”,目前在抖音、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湖南经视、金鹰纪实等平台上线。节目由知名主持人李静发起、东方风行与当红不让联合出品,通过明星和公众人物的真实故事,加上医学解读,直面中年女性共同的生理阶段。

据《柳叶刀》上的文章显示,有超过 75% 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潮热和盗汗、情绪低落等不适症状。但在我国,选择更年期治疗的女性却不足 2%。“和专家们聊天后我才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关于更年期的治疗和宣教,会有一种‘病耻感’。”作为纪录片核心人物,54 岁的李静选择直面更年期带来的身心变化,并让更多女性有所准备。

李静还坦言,激素水平的波动曾让她陷入长达两年的情绪低谷,体重上升、自我价值感崩塌等心理困扰。“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做过的节目都是‘垃圾’,这种自我否定几乎摧毁了我的自信。”可是这些自身经历过的蜕变并没有打败李静,反而成就了她的二次内容创业。通过网友反馈不难看出,这档节目的成功具备一个必然因素,那就是女性群体要面对的必经之路。

曾经因为创建娱乐节目《非常静距离》并担任主持的李静,是早期内容创业者,在经历过中女的心理和身体蜕变后,她不仅激活了身体的活力,并尝试挑战短视频赛道的内容创作。李静公开绝经经历的举动,无疑是女性自信的一种体现,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李静的复出为更年期女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为内容创作者带来新的启示——从真诚出发永远都有成为爆款的内容。

兴风作浪的姐姐

却无法乘风2025

4月1日,《乘风2025》因为“全场都在喊黑幕”登上热搜第二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吴宣仪三公分数”。

起因是《乘风2025》三公舞台上,吴宣仪组以刀群舞+高音双杀的《风月》燃炸全场。据饭拍直拍显示,吴宣仪连续完成三个定点空翻,vava展现惊人22秒连续高音,现场观众投票器亮起率高达93%。然而,最终得分却以3分之差输给了宋妍霏组,评委“情感共鸣不足”的评语让台下嘘声四起

灯光暗下后,现场爆发的不是掌声,而是震耳欲聋的“黑幕”声。

“选不到人还硬要做的一季。”“前面都又糊又尬了,谢娜出现的时候我直接关掉了电视,告辞。”“都唱成这样了还给一群5A,导演是有多不敢得罪人还是湖南台要力捧某些人啊!谢娜这几年主持是一点没进步啊。初舞台看不下去了,弃了。”观众在各社交媒体上留下的评语,反映出他们对《乘风2025》的不满情绪。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乘风2025》,这档以中女明星为主角的综艺虽然改了名字,内核却没变过。只是节目来到第六年,从第一季的惊喜连连落入不温不火尴尬的处境,不少用户质疑,“这应该是最后一季了吧?

虽然每季对“浪姐”都报以期待,但今年节目显然进入到瓶颈期了。首先是选人上的失败,实力歌手太少导致歌舞呈现不够精彩。演员姐姐占比太大,但唱歌和舞蹈能力有限,修音师甚至无法对齐音频和视频,口型错位影响观看体验。舞台设在户外的确是在努力创新了,但户外对收音和表现力的考验非常大,根据观众吐槽可以看出户外效果不如之前在棚里的震撼。

如果说,看姐姐不是为了欣赏歌舞表演,只是看“扯头花”,那么这季还真有些噱头。首先是曹颖挑战王珞丹的底线,追问“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么?可能有点尴尬……”内娱都知道这个认错人的话题是王珞丹的禁区,而曹颖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人活到中年不一定都能心智成熟,有些低情商的人底色或非善意。

另一个贡献看点的是陈德容,她在节目里和同组姐姐王蓉横眉冷对的态度,加上超低配合度,尤其是舞台上“划水”的表现,都让网友纷纷怀疑她什么也不想做为什么要来这档节目?但万万没想到的事,公演后陈德容留下,王蓉却被淘汰。结果央视文艺三天连发六条王蓉的经典舞台,配文“实力不该被流量淹没”,外加30万网友“复活”签名,观众用自己的方式让真正配得上舞台的王蓉再次回到节目中

当然,节目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62岁的叶童为女性展示自律能保持年轻状态的成果。曾经高不可攀的主持人侯佩岑,在节目中毫无偶像包袱,以平常心和幽默感赢得了粉丝们的喜爱。原本不被节目重视的李晟,通过实力获得断层领先的成绩。姐姐们在节目中闪耀着中女的魅力和光芒,让年轻女生不惧未来,让中女观众找到榜样和方向。

其实“浪姐”的诞生,一度为中女市场带来新的增量空间。彼时,在低迷的综艺大环境下,第一季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从人选、专业能力、舞台呈现、话题度,几乎把中女内容的能量拉到满格。宁静、伊能静等中女明星还通过节目的流量加持,找到自己新的创业方向。钟丽缇即使早早就被淘汰,但她的感言激励了很多女生:老并不可怕,人生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言败。第一季的节目,一方面为中女受众拉满情绪价值,一方面为中女内容提供新的可能性,做到难得的全赢效果。

但是随着之后几季节目失去资源优势,话题频频出现负面讨论,营销过度不断透支粉丝的耐心,失去“破浪”的《乘风2025》,也失去了中女这片丰沛的市场。

2025谁在撬动

中女市场的新增量?

在当下的在内容市场上,无论是短视频、直播、综艺、剧集、短剧、电影……只要是针对中女群体的作品,或提供情绪价值、或提出解决方案的,确实都更容易造就爆款。

比如马伊琍主演的电影《爱情神话》,虽然是中年单亲妈妈的故事线,却丝毫没有苦涩凄凉,反而让当代女性独立、自信的一面鲜活地跃然银幕。这部电影也拿到票房2.6亿的好成绩。《好东西》同样是单身妈妈的主线故事,没有单亲带娃苦大仇深的悲情戏码,而是中女在经历人生后敢于创造游戏规则的爽。这部电影累积票房已经达到7.21亿,这样的成绩足以作者中女消费实力

综艺行业一直不乏中女内容,比如《妈妈是超人》《花儿与少年》《浪姐》《一路繁花》等都因为聚焦中年女性群体而收获不少关注。尤其是前不久爱奇艺制作的《一路繁花》,年轻网友看过表示,姐姐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甚至超越自己。

优酷独播的访谈节目《第一人称复数》是由周轶君主持的,她通过与女性嘉宾的对谈,探讨家事、国事、天下事、女性处境等,以女性视角挖掘生命意义,让观众在谈话中获得启发。

短剧和短视频更是推动中女内容多元发展的重要支点。前不久引爆抖音的短剧《家里家外》一改低俗无脑的内容,以重组婚姻生活为主线,勾勒出一幅女性善良坚韧,持续完成自我成长的美好素描。

在抖音、快手、小红书上,“去妈味”的话题深受女性喜爱,中女们积极展示自己的多元身份,创业者、旅行者、健身达人……弱化“家庭主妇”的标签。从“50岁阿姨自驾游”的走红,到“40岁重启人生”的创业妈妈,中女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话题,成就流量新趋势

文娱价值官看到,基于当下已经成熟的内容市场,“中女向”的增长需求仍然不断攀升,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首先要具备真实共鸣的核心,从“家庭叙事”转向“自我叙事”,打破年龄焦虑、容貌焦虑,为受众提供情绪价值,深刻理解中女需求的创作者,就有机会抢占这片内容蓝海。

本文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

邮箱:meiqi402@163.com

欢迎关注视频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