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碧眼不是距离,那本红色的户口本才是归属。

你看他的脸,像个外国人。可看他的身份证、户口本、祖坟,人家从清朝起就在册了。全国现在有16136个俄罗斯族人,新疆最多,占了五成七。男的有7615人,女的有8521人。他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将来也埋在中国。不是客人,是主人。

他们的主食叫列巴,就是大面包,切成片抹上果酱或奶油吃。也喝自己酿的格瓦斯。但到了过年,他们也包饺子、蒸豆包、看春晚、放鞭炮。一桌子菜,有红甜菜汤,也有白菜炖豆腐。吃的是中俄混搭,是生活,也是认同。

加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长相已经非常汉化,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

他们是咋来的?

这事得从很久以前说起。最早的一批人,是1644年清军在黑龙江战场上抓的沙俄兵。清朝没把他们送回去,直接编入了八旗,弄到北京。后来又迁了几批。在北京,姓罗、姓姚、姓田、姓贺、姓何的俄罗斯族,已经传了十一代人了。

新疆塔城的俄罗斯族村子里,房子都是砖木盖的平房。屋顶是铁皮的,刷着彩漆,挺好看。屋里有沙发,有火墙,还有地毯。厨房里有奶锅,墙上却贴着红色的“福”字。院子里种花种菜,还圈着鸡和羊。这是俄罗斯的架子,中国的日子。

加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长相已经非常汉化,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

每年春分后的第一个月圆日,是他们最看重的节日,叫“巴斯克节”。2023年4月16日,在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狗尾草做的毛毛狗。警察和村民们一块煮鸡蛋、撞彩蛋,互相说好话。这个节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每年都给钱支持。现场说的是汉语,挂的是五星红旗,唱的是《歌唱祖国》。

还有一批人,是1932年到1938年回来的。那时候苏联搞事,把在远东住的华侨往回赶。这些人就带着自己的俄罗斯族老婆,成批回了中国。光是到新疆的伊犁、塔城这两个地方的,就有一万九千多人。他们回来就没再走,参加地方建设,入了中国籍,给娃起汉名,拜中国祖先。

加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长相已经非常汉化,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

他们为啥对国家这么有感情?

新中国一成立,国家就明确了,他们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叫俄罗斯族。能进民族统计,就是自己人。能享受政策,就是国家的一员。1950年代搞土地改革,俄罗斯族跟别的民族一样,都分到了地,领了土地证。国家第一次用土地告诉他们,这是你的家。

俄罗斯族人都会说两种话。在新疆塔城、伊犁,小孩上幼儿园前,在家说俄语。可一上学,就能用汉语跟老师问好。不光是普通话,东北话、新疆的方言,他们也说得溜。这不是为了显摆,是生活本来就需要。

加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长相已经非常汉化,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

他们的孩子上的也是中国的学校。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编的,参加的考试是全国统一的卷子。长大了,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当老师,可以去银行,也能当警察。跟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没啥两样,机会都一样。

现在的俄罗斯族年轻人,跟别的民族结婚的特别多。很多家里就是一半汉族,一半俄罗斯族。孩子从小就在两种文化里长大。学校里学的是中国文化,家里头是民族的传统。他们不是“入乡随俗”,他们自己就是“乡俗”的一部分。

加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长相已经非常汉化,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

他们的信仰也受保护。俄罗斯族大多信东正教。国家按法律承认他们的宗教习惯,给他们提供登记的地方,帮他们的牧师备案,过节也支持。信教是信教,但过日子和守法,一点不耽误。

改革开放后,国家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俄罗斯族有了自己的民族中学,有了自己的代表,有了进体制工作的路。从医保社保、教育补贴,到农业贷款、文化扶持,国家用实在的政策和服务说话。他们不是被谁同化了,他们是被国家建设起来的一份子。你看到的外国脸,人家心里,早就挂着五星红旗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