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的人,打了一辈子仗,枪林弹雨里活下来,却栽在自己人手上;有的人进了监狱,不是因为叛变、不是因为贪腐,而是因为他走了一步错棋。
洪学智,后来的开国上将,当初也当过“犯人”。
不是谁给他定的罪,是他自己做的选择撞上了组织纪律。
1937年,延安。
抗日战争眼看着全面爆发,老红军出身的洪学智,那时候正窝在抗大学习。
前头刚刚经历了红军几路大部队整编,四方面军、中央红军、二方面军合成一锅粥。
张国焘那事儿还没完全平息,部队里山头气很重,谁也没完全放下心。
洪学智是红四方面军里走出来的,跟许世友他们一样,打仗是把好手,可到了延安,心里就不那么踏实。
那时候不少人心里憋着劲儿,觉得在抗大关着学政治、听报告,不如回老部队打仗来得实在。
洪学智他们几个商量着,准备离开延安,带着几支枪,悄悄回去找老部队。
这事没成型就被发现了。
组织那头反应很快,几个人都被控制了。
给的罪名叫“拖枪逃跑”,听着严重,实则他们也没真动身,只是打算。
但纪律是纪律,这种事不能当儿戏。
案件拖到6月份审,一场公开庭审,地点在抗大。
那时候的中共中央,讲究依法处理,但也不打算把老同志一棍子打死。
洪学智最后被判了八个月,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半年一年这样。
坐牢这事儿,对洪学智来说,不是彻底断了路。
监狱在延安,说是牢房,其实也就是个看管的地方,条件说不上差,书可以看,饭能吃,脑子还能动。
他不是那种一蹶不振的人,反倒是这段时间让他静下来,琢磨了不少事。
到了秋天,毛泽东来了。
真的来了,看望这些“犯了事”的老兵。
那天谁也没想到毛主席会亲自走进看守所。
没有训斥,没有甩脸色,坐下就聊,说话也不拐弯抹角,问了句:“你有什么要求?”
这话不是随口一说。
毛主席是真想看看,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是不是还愿意跟着干,是不是还能用得上。
洪学智没提条件,只说自己愿意继续干革命。
毛泽东点了头,没再多话。
走的时候还叮嘱看守,让他们学点东西,准备好重新上战场。
那年年底,洪学智提前出了狱。
组织上给了他机会,他也没有让人失望。
抗战打响,他就被派到敌后搞游击战。
白天藏山里,晚上进村子,吃的喝的不够,弹药得自己想办法筹。
可他就是能把事儿办成。
老百姓愿意跟他,部队也服他。
解放战争的时候,他在东北野战军干副职,打辽沈、打平津,调兵遣将都拿得出手。
不是光靠脾气硬,而是脑子清楚,知道仗该怎么打,人该怎么带。
后来抗美援朝,他当志愿军后勤司令,前线要吃的、穿的、药品、炮弹,全靠后勤顶着。
他坐镇后方,跟美军拼的是物资线。
朝鲜那地儿山高路险,冬天冻死人,洪学智愣是在这种条件下把补给线撑住了。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他被评为上将。
那年他42岁,一个曾经被关过的“犯人”,成了共和国的顶梁柱。
有人说洪学智命好,其实不是。
他要是当初在牢里心一横,啥也不管了,估计早就被边缘化了。
也有人说毛主席宽厚,其实那是看人。
谁该救,谁该留,不是光看过错,还要看人是不是还有心气,有没有担当。
洪学智晚年住在北京,生活挺简单的,不讲排场,也不爱说当年的事。
有人去采访他,问那段牢狱生活,他只说了一句:“那时候脑子清楚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他去世的时候93岁,没大办丧事,只是部队来了几个人,送他最后一程。
有些人一辈子高光不断,有些人中途跌一跤还能爬起来。
洪学智属于后者。
他不是没错,但也不是靠运气。
他有担当,也有转弯的能力。
这种人,历史记得住。
参考资料:
《洪学智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
《许世友与他的时代》,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资料汇编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组织整顿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