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九三阅兵中,轰-6与“惊雷”-1的组合,为空基核力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相比传统的陆基、海基核力量,新一代的空基核力量有哪些特点?在弹道导弹“白菜化”的今天,空基弹道导弹是否也将在第三世界普及?
本期由青花汾酒独家冠名的《凤凰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张学峰与俞硕,与大家一起聊聊中国的空中核武新组合?
对话丨张学峰 俞硕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在中国历次阅兵中,潜射与陆基弹道导弹始终是受国际瞩目的展示重点。本次九三阅兵中,代号“惊雷”的空射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将外界关注焦点引向中国空基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在中国海基、陆基核力量技术已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此次空基核力量的公开展示具有怎样的战略价值?其在核威慑体系中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学峰: 此次九三阅兵展示可搭载核战斗部的远程空基弹道导弹,标志着我国正式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与以往阅兵中展示的陆基与海基核 力量相比,空基核力量具有显著的运用灵活性。传统空中核投送主要依赖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或投放核航弹,而轰炸机在危机时刻可前出至相关空域实施威慑,只要 未实际发射,即可召回调整,这一点与陆基或潜射弹道导弹一旦发射便不可挽回的特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在威慑的可控性与示警能力上具备独特优势。
▎ 图为在九三阅兵上受阅的“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
空基核力量还可实现战略与战术核打击能力的结合。以法国为例,其空基核力量目前以“阵风”战斗机搭载超音速巡航导弹执行战术核任务为主;美国则由B-2轰炸机承担核航弹及AGM-86巡航导弹的投放使命。然而,此类传统空射核武器存在明显局限:凌空投弹需突破敌方防空体系,亚音速巡航导弹,如俄罗斯KH-102,射程约2000公里,易被拦截,俄乌冲突中KH-101频繁遭击落便是证明。
▎ 遭拦截的俄军KH-101巡航导弹残骸
相比之下,中国此次公开的空射弹道导弹展现出多方面优势:其一为远射程保障生存能力,其射程预计超过3000公里,甚至可达8000公里级,发射平台可在远离敌方拦截圈的安全空域行动;其二为强突防能力,依托高速飞行特性,并结合机动变轨、诱饵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穿透现有反导体系;其三为大威力毁伤效果,导弹体积庞大、战斗部重量显著,预示其TNT当量高于一般空射巡航导弹所携核弹头。
《凤凰军机处》:提到空射弹道导弹,首先想到的是,俄罗斯米格-31战机搭载的“匕首”,。以色列在9月空袭卡塔尔时,据说使用了F-15跟“蓝麻雀”,这一组合的知名度也在上升。此类武器系统在对地打击、尤其是针对高价值目标的作战中,相较于传统空对地武器,具备哪些独特的战术或战略优势?同时,成功部署与运用此类武器系统,需要满足哪些关键的技术与作战门槛?
俞硕: 与陆基弹道导弹相比,空射弹道导弹具有显著的初始高度和速度优势,可大幅节省助推段所需燃料及结构重量。像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空射型号,其体积和重量通常显著小于同类陆基导弹。在搭载相同有效载荷的前提下,体积的缩减直接提升了导弹的机动性和突防能力。载机可灵活选择敌方防空薄弱侧向实施发射,进一步强化突防效果。例如,巴基斯坦曾运用空射导弹成功打击印度S-400防空系统,正是通过迂回至防御盲区实现有效攻击。
▎ 图为俄罗斯米格-31战机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该技术体系也存在较高门槛。首先,研制国需具备深厚的弹道导弹研发经验,尤其在固体导弹领域需掌握关键技术。以以色列"蓝麻雀"为例,其早期以靶弹名义开展研制,实为规避国际技术限制。其次,载机平台需具备较强的承载与飞行控制能力。若平台规模不足(如尝试在F-16级别战机上挂载),不仅挂载困难,发射时导弹分离产生的质量突变与反作用力将对飞控系统构成严峻挑战。此外,安全可靠的发射流程尤为关键——通常采用先抛离后点火的方式,若直接在载机点火,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反冲力可能危及平台安全。因此,确保空射弹道导弹可靠点火与安全分离是核心技术难题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