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三亚6月15日电(记者钟群、罗江、王军锋)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来自利比里亚的托马斯·戈博基在试验田与实验室间奔走。他在担任利比里亚农业部区域发展、研究和推广副部长期间,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为提升专业能力,2018年他来到三亚,成为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的研究生。

  托马斯·戈博基正在攻读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咖啡的病害控制。他说:“三亚的气候与利比里亚相似,希望未来能将研究成果带回去,并进行应用推广。”

  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中非农业合作日益紧密。为助力非洲提升科研能力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累计培养非洲各国留学生276名;2003年至今,南京农业大学为非洲国家累计培养345名本硕博等不同层次的高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非洲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是关键。”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说,中国政府在能力建设方面给予非洲各国很大支持,越来越多非洲留学生到中国求学。

  针对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农业发展急需,中方无私分享知识和技术。在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一处农田,尼日利亚留学生奥卢沃莱·格雷戈里跟随导师陈青,顶着烈日收获成熟的新品种木薯。

  “这个新品种既能鲜食也能加工,还兼具高产、抗虫、适应性强等特点……”陈青捧起果实进行介绍,格雷戈里俯下身认真聆听、仔细观察。

  5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青与尼日利亚留学生奥卢沃莱·格雷戈里在展示采收的新品种木薯。新华社发(黎多江摄)

  尼日利亚是全球最大的木薯生产国。中国热科院研究员陈青充分考虑该国木薯生产实际需求和格雷戈里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目标,将木薯抗虫性、抗药性两个国际研究热点结合,帮他找到研究方向。

  带着明确目标,坦桑尼亚留学生姆卡帕·萨姆森来到三亚:尽可能多地学习剑麻相关的技术。坦桑尼亚素有“剑麻王国”之称,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坦方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剑麻产业生产水平。

  “中国种植的主流品种‘H11648’正是来自坦桑尼亚,但这里的技术发展之快令人惊讶。”萨姆森说,希望学习并引进中国的剑麻育种技术、种苗组织培育技术。

  中国正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布局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在此过程中,一些非洲科研人员也加入相关研究。一个月前,在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大学任教的塔克莱·韦尔杜·格布鲁阿希德来到三亚,加入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

  5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易克贤(左一)和坦桑尼亚留学生姆卡帕·萨姆森(左二)等在查看剑麻育种材料长势。新华社发(黎多江摄)

  今年,中国农科院发布了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致力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模拟育种家的智慧,提升新品种选育速度。塔克莱每天在实验室工作,与同事们围绕作物遗传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优异基因、进行功能验证。

  “塔克莱的专业能力很强,他在这并不只是学习,他的工作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帮助。”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研究员李慧慧说,他们正在联合申请科研项目,运用智慧育种技术帮助埃塞俄比亚加快培育抗锈病小麦品种。

  正在三亚举办的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纷纷发出邀请,欢迎非洲各国农业科研人员前来学习、合作研究。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说,中国农科院还将在三亚建设国际教育学院,重点招收非洲留学生开展种业科技创新,留学生数量计划五年内翻一番。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